“先別吃,給大家跳個舞吧”,父母別為了面子,讓孩子成為取悅者

逢年過節,小朋友在參加家庭聚會的時候,總會免不了被大人叫來才藝表演。其實這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展示機會,但如果是在孩子不情不願的情況下,那麼很有可能會給孩子的未來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鄰居家的孩子微微跳舞跳得非常好,也經常聽到她媽媽誇獎她。有一次我去做客的時候,就聽見孩子她媽媽跟孩子說:“先別吃了,給阿姨跳個舞。”孩子正吃得興起,突然被媽媽叫停,明顯不大情願。但是在媽媽的眼神示意下,孩子還是給我們表演了一段。雖然孩子沒有說話,但是我能體會到她的情緒已經開始變得低落。

其實微微媽的這種行為在生活中很普遍,但這種強迫孩子的舉動很有可能會讓孩子患上“取悅症”。

“先別吃,給大家跳個舞吧”,父母別為了面子,讓孩子成為取悅者

什麼是取悅症?

簡單一點來說,取悅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比較典型的表現就是總是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從來都不會也不敢對別人說不,始終在拼命爭取求周圍所有人的認可,但其實這種心態會嚴重影響他自己的生活。有的取悅者是自己想去做討好別人的人,有的卻是因為被外界逼迫。而這類群體以孩子居多。父母的一個不知不覺的舉動會讓孩子覺得是因為自己的才藝展示才能讓別人高興,如果孩子出現這種認知,說明在他的心裡,取悅症這顆種子已經開始萌芽。

“先別吃,給大家跳個舞吧”,父母別為了面子,讓孩子成為取悅者

取悅者的分類

第一、認知型取悅者

認知型取悅者出現之所以會出現討好別人的表現,是因為自己腦海中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他覺得他應該去做,應該要想著別人,如果只是考慮自己的利益就是自私自利。

第二、習慣性取悅者

習慣性取悅者就是把得到別人的認可當成習慣,這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而這種型別的患者大多受環境影響。比如說,如果父母是那種老好人的行事作風,那麼孩子在這樣的影響下也會覺得取悅別人是一種理所當然的行為,他就會模仿父母的舉止,成為下一代取悅者。

第三、情感逃避型取悅者

情感逃避型取悅者往往是因為害怕與別人發生不必要的衝突而取悅別人,這通常跟原生家庭有關,如果父母經常吵架或者是存在家庭暴力,在這種家庭裡成長的孩子大多會不自覺地去察言觀色,會想盡一切辦法避免衝突的發生。因為他不想再次看到童年不堪的回憶再次上演。透過取悅者的分類我們也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孩子患上取悅症的一個重要因素。

“先別吃,給大家跳個舞吧”,父母別為了面子,讓孩子成為取悅者

那麼父母應該做些什麼來讓自己也能儘量遠離這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呢?

想要擺脫取悅症,首先需要家長意識到自己是在做老好人。改變對自身的錯誤認識,才能讓自己擁有拒絕別人的底氣和勇氣。要記住,讓別人開心並不是你的義務,而只是一種情分,如果我願意為你做一些事情來得到你的認可,那自然是無可厚非。但如果是在違背自身意願的前提下完成的,那麼下一次面對類似的要求就要勇敢說不!

有些人臉皮薄,會覺得拒絕別人就可能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但若是不拒絕又會使自己陷入矛盾之中。但很多時候之所以不拒絕別人可能是因為腦子一熱。在別人對你發出要求之後,你會在沒有考慮客觀的情況下就答應了別人,所以必須要留出時間來讓自己理清思緒。

在理清思緒之後,我們要避免直接回答yes或者no。這其實有點像我們常說的打太極。首先對別人的要求表示肯定,然後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表示自己也很理解,最後順其自然地轉移話題。而在確定自己要拒絕別人要求之後,其實也可以找到一些方法,就比如說用三明治法,把拒絕的話夾在中間,然後左右兩層放一些場面話。比如說我很高興你能找我幫忙,但是我現在實在是走不開,如果下一次我有空的時候我是一定會幫你的。一般來說,對方應該是可以領會你的話外之音了。

而對於家長來講,除了要避免自己成為取悅者之外,肩上還擔負著一個重任,就是正確引導和影響孩子,不讓孩子成為取悅者。

“先別吃,給大家跳個舞吧”,父母別為了面子,讓孩子成為取悅者

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儘量避免呢?

第一、尊重孩子的想法

有些時候我們生活中見到的很多都是習慣性取悅者,這大多跟家長的逼迫有關,所以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不要妄圖用所謂的權威去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比如說家庭聚會中的表演,為了哄別人開心,而把自家孩子的玩具送人等等。家長要明白的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不應該因為父母的意志而轉移的。

“先別吃,給大家跳個舞吧”,父母別為了面子,讓孩子成為取悅者

第二、給孩子安全感和愛意

很多父母嘴上說我愛孩子不是因為他多優秀,只是因為他是我孩子的這個身份,但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家長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就比如說孩子考完試考了滿分,有些家長馬上就會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給孩子很豐厚的獎勵。如果孩子考砸了,家長就會嚴厲訓斥。巨大的落差會讓孩子覺得:因為我成績好,媽媽才會抱我。我成績不好,媽媽就會不喜歡我。如果孩子已經形成這種錯誤的認知,他就會經常擔心,因為自己表現不好就會失去爸爸媽媽的疼愛。這就會導致孩子會想盡辦法討父母歡心,而失去了自我。

“先別吃,給大家跳個舞吧”,父母別為了面子,讓孩子成為取悅者

第三、給孩子一個和諧安穩的童年

情感逃避型取悅者大多是因為原生家庭給他們帶來了很多不愉快的回憶。所以為了避免孩子成為這類人群,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擁有一個充滿無數美好回憶的童年。就算父母之間的感情確實出現了裂痕,儘量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直接爆發,因為你永遠無法預料到你的一舉一動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衝擊。

“先別吃,給大家跳個舞吧”,父母別為了面子,讓孩子成為取悅者

所以說,如果不想做一名取悅者,那就從聽從自己的感受,勇於拒絕開始。如果不想孩子成為取悅者,那就從尊重孩子的內心感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