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新規下 如何破解家長的“一年級焦慮”?

今年6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即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定“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齡前未成年人進行小學課程教育”。此前,教育部也印發《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有效銜接,並首次提出了幼兒園與小學“雙向銜接”,減緩銜接坡度。幼兒園不教、小學又要基礎,讓部分家長陷入了焦慮。

每年春季學期是幼小銜接的“黃金期”,同時也是部分幼兒園大班孩子流失的“高峰期”。不少家長會選擇讓孩子退園,然後轉入校外培訓機構的幼小銜接班進行學習。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馮婉楨表示,此類情況是教育競爭壓力下移和外溢的一種表現。“我們會看到在幼小銜接班當中,家長無外乎兩種情況,一種就是主動選擇,我要讓我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另外一種就是被動選擇,也可以說是被動地捲入,怕自己的孩子落後於別人家的孩子。”

馮婉楨介紹,他們做過一些調查,這些提前學習了小學知識的學生,在剛上小學的時候確實會有一定的超前,但是這樣的超前也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很多小學老師也表示,孩子提前學習進入小學之後,他的領跑優勢只能保持半個學期,這種提前學習對孩子來講是沒有明顯幫助的,反倒會給孩子造成很多的消極心理感受。”

那麼,幼小銜接究竟該怎麼銜接?馮婉楨認為,幼小銜接最重要的不是小學知識,應該是小朋友認知、行為以及社會性方面的銜接。她說:“社會性方面,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同伴交往能力,尤其是同伴衝突的解決能力。在行為方面,包括遵守社會的基本生活規則,一些生活的技能、技巧的掌握,也包括在學習過程中一些最基本的行為技能和技巧的掌握都是需要的。”錢成

本文來自【溫州日報-甌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