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忍不住發脾氣?三招學會引導式對話,培養獨立愛學習的孩子

閨蜜嵐子最近特別煩惱,孩子做作業特別慢,常常耗到晚上十到十一點,因此,她常常責罵,甚至打罵孩子,然而,打罵之後孩子依然沒有任何的改變。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經歷:每次打罵完孩子,看到孩子小小的身體承受著疼痛和責罵,一邊心痛,這樣下去,怎麼辦啊?明知道打罵沒有用,又不知道如何與孩子說話才會聽。

作者小紫真由美在《媽媽,請這樣跟我說話》一書中給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法:在和孩子的互動中不是你要求孩子怎麼做,而是由被動要求變成“引導式對話”,引導孩子說出真實的想法,用平等的姿態“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然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是忍不住發脾氣?三招學會引導式對話,培養獨立愛學習的孩子

一、引導式教育的3個原則

很多家長認為,我是孩子爸爸媽媽,那我說什麼你就得聽我的,我就應該教孩子,不應該做這樣,不應該做那樣,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不聽,家長就會覺得孩子越來越不好管,叛逆。這也是被動式教育的結果。

引導式教育是透過父母、教師和孩子的對話,引導孩子學習各種技能的一種互動過程。孩子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得到的不是壓抑,而是尊重和激勵,有了這樣的感受,孩子就能自覺地完成該做的事,由被動變成主動。引導式教育的前提就是相信孩子有潛能,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去發現和運用孩子的潛能。

總是忍不住發脾氣?三招學會引導式對話,培養獨立愛學習的孩子

培養能力的行為就是引導式教育,那家長需要做到三個原則:

1。

相信自己的孩子有無限可能性,相信他能做好。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擁有無限潛力的。作為家長,我們要給孩子的,是積極陽光的心態,正確看待自己的方式,相信自己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能力。這樣,孩子在面臨困難和問題時,將更有勇氣,也更有底氣,去面對、求解、成長。

正如斯坦福大學教授Carol Dweck的TED演講所說:教育的關鍵是要讓孩子相信,他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

比如:改變表揚孩子的方式,就能產生神奇的作用。不去表揚天分或才智,而是對孩子

積極投入的過程、他們的努力與策略、他們的專注、堅持與進步,予以表揚

。對過程的表揚,會塑造孩子的韌性。

總是忍不住發脾氣?三招學會引導式對話,培養獨立愛學習的孩子

2.杜絕職責、抱怨和批評。

多蘿西•若特說:

“生活在批評、指責中的孩子,吹毛求疵、尖酸刻薄;生活在敵意、憤怒中的孩子,性格暴躁、爭鬥不和;生活在嘲笑、奚落中的孩子,縮頭縮腦、自卑怯懦;生活在恥辱、羞愧中的孩子,沒有自尊、深感罪惡。”

作為家長只要看到孩子不好的地方,就是告訴他做錯了,然後批評他、指責他。雖然我們批評指責的背後是愛與期望,但是這種方式潛移默化下來,你會發現:你越批評、越著急地指責,孩子根本沒有真正地改變,反而身上的問題越來越多。

長年累月的批評指責,一定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從而失去生命的力量。

總是忍不住發脾氣?三招學會引導式對話,培養獨立愛學習的孩子

3.幫助孩子找出答案,並付諸行動。

家長該做的不是要求對方該怎麼做,而是幫助孩子擁有做某件事情的願望,並付出行動。

比如:孩子做作業慢,那孩子是因為做不來題,還是因為身體不舒服,還是因為沒法集中精力。讓孩子說出他的感受,家長幫助孩子去分辨。

如果是因為沒法集中精力,那是不是專注力不夠,就和孩子找專注力訓練的方法,根據找到的方法進一步練習。

這就是用引導的方式一步步刺激孩子的學習熱情。

“發現孩子的可能性,關注他,並且在需要的時候幫助他”,

引導的力量就能使孩子開花結果。

總是忍不住發脾氣?三招學會引導式對話,培養獨立愛學習的孩子

二、引導式教育的3個步驟

《媽媽,請這樣跟我說話》書中提供了

如何學會引導式教育的方法,如何和孩子進行引導式對話

,學會這幾招就可以幫助我們發掘孩子潛能,培養獨立愛學習的孩子。

1。傾聽:感受孩子最真實的想法

引導式教育中最基本的就是聽,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是我們說的多,覺得自己說的都對,然後又抱怨你說了那麼多,孩子還聽不進去。這個時候就可以用到“聽的技巧”。

用心聽”

,就是真心實意地聽孩子說話,而不是形式上的用耳朵聽,讓孩子感覺到“媽媽正在認真聽我講。”

(1)我們在聽孩子說話的時候要做到,

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話,不要忽視孩子的話

我們成年人和朋友在一起交談時,如果頻繁地被打斷,讓我們有很多話說不出來。這會讓我們內心感覺很憋屈,甚至感覺不被尊重。

同樣,如果孩子想表達的東西被阻礙,他們想說卻沒有機會說出來的時候,也會急躁、難受,甚至會讓他們很沒有認同感。

當孩子做作業比較慢的時候,如果孩子說:“媽媽,我做作業慢,是因為我今天不舒服。”如果你對孩子說,“你有啥不舒服的,你就是不想做作業。”那你就是在忽視孩子的問題和感受。

慢慢的孩子有什麼話可能都不願意和你說,這樣你就和孩子斷開了心靈的連結,不能真實的感受孩子內心的需求。

(2)

善於用肢體語言,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

永遠不要以為你的孩子知道,他是被你愛著的,適當地用你的行動表現出來

,讓他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試著直接用你的肢體動作去表達你對孩子的愛,一個身體的碰觸將勝

過千言萬語。

時不時的給

孩子一個

溫暖自然的擁抱,或搭搭他的肩膀,或親親他的臉頰,說話的時候看著孩子的眼睛,時不時的點點頭

,特別要注意表情管理,微笑而溫和,這樣孩子會更願意說出真實的想法,內心的需求,很自然的就拉近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總是忍不住發脾氣?三招學會引導式對話,培養獨立愛學習的孩子

想讓我們的引導式對話更有效,做到“用心聽”,不打斷,不忽視孩子的話,經常用肢體動作,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重視,做到這些,就踏入了第一步啦。

2。提問:挖掘孩子各種可能性

如果說

引導式教育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活力

,那麼提問就是挖掘孩子各種可能性的鐵鍁。

引導正確的提問,這樣孩子能平靜的看待自己的內心,孩子透過自身的努力而得到的答案,那麼孩子將會有責任感,這種責任感能發展成自主性的行為,自主性就能培育孩子的自信心和能量。

總是忍不住發脾氣?三招學會引導式對話,培養獨立愛學習的孩子

書中提到促進孩子成長、自立的提問要點:

提問的答案不要用“是”或”不是“”有“或”“沒有”來回答。

比如:你能快點做作業嗎?作業寫完了嗎?當孩子面對一個問題時,心理上會產生一個張力系統,如果馬上能回答出答案,孩子的心理張力就會消失。

如果孩子對這個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也就不會留下深刻印象。相反,如果父母的提問引導孩子去思考,即使孩子沒有得出答案,也可以經過思考而加深理解和記憶。

善用“5W1H”的提問方法

5W1H:Who何人?When何時?Where何地?Why何故?What何事?How何法?

根據和孩子互動的情況,用5W1H向孩子提問,孩子需要思考後才能回答出具體問題,這樣能幫助孩子進行深度思考,從而幫助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

總是忍不住發脾氣?三招學會引導式對話,培養獨立愛學習的孩子

提問運用5W1H的的要點,引匯出孩子“以後怎麼做“的思考,這些提問可以成為孩子進步的跳板。

比如西西做作業慢,怎麼用提問引導他思考。

媽媽走過去問他,“西西,作業完成的怎樣?”西西說:“還沒做完。”媽媽溫柔的看著他,輕輕的抱抱孩子,給予安慰。

(肢體語言用心聽)

西西放下戒備,接著說:“媽媽,有些題我不會做,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來。”

(用心聽,不打斷不輕視)

媽媽看了看題,發現是組詞的題不會做,問“什麼題不會做呢?”

(提出有關“什麼”的問題,引導孩子發現問題)

西西想了想說:”字不認識,也組不來詞。“

(說出自己的困難,找到問題)

媽媽又輕輕的抱抱

孩子說:“那字不認識,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們去認識這個字呢?可以借用怎樣的工具呢?”

(繼續提出“what”“How”的問題,引發思考)

孩子想了想說:“可以翻書,或者查字典,看能不能找到。“

(引導找出答案)

總是忍不住發脾氣?三招學會引導式對話,培養獨立愛學習的孩子

3。有效表達: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改變錯誤

不是打罵孩子就能改變孩子,而是父母明智的判斷和行動才能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改變錯誤。要想打動孩子,就要很自然的表達出你的想法。

(1)學會用“I 說法”也就是“我怎麼樣”

“I說法”就是“我資訊”,是適時客觀的表達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通常情況下,我們都習慣了以“你”為開頭,也就是“你資訊”的表達,會經常性地脫口而出:

“你數學作業還沒做。”

“你能不能快點做作業。”

……

聽聽,這樣的資訊有沒有抱怨、指責、要求在裡面,以一種強勢的姿態呈現,還帶著咄咄逼人的氣勢。

“我資訊”是相對於“你資訊”而言的,是以“我”開頭的。針對上述情況會怎麼表達呢:

“我看到你數學作業還沒有做。”

“我發現你今天做作業速度有點慢。”

體會一下,在這些細微差別的表達有什麼不同:“我資訊”描述的是客觀事實,表達的是自己的想法、感受、需要,是以不傷害孩子為前提的,是一種脆弱的表達。

(2)表達”媽媽知道“的資訊。

家長要多多的表達你覺得孩子在你的心中很重要,是唯一的,找出孩子的與眾不同,比如:寶貝你能安排好時間快速完成你的作業,媽媽知道你在努力。”媽媽知道“的資訊可以無限挖掘孩子的潛能。

總是忍不住發脾氣?三招學會引導式對話,培養獨立愛學習的孩子

從“用心聽”——到“5W1H”提問——再到“有效表達”,

整個過程沒有說教,沒有責備,孩子愉快的接受,不僅有媽媽愛的信任,還有媽媽的尊重,孩子慢慢的學會去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引導式的成長。

三、小結

《媽媽,請這樣跟我說話》針對日常生活中孩子和父母間產生的各種衝突,給出了全面的引導式對話的分析,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可以參考書裡的原因和指導建議,省去了很多摸索時間。

運用這3招,讓我們成為更好的媽媽,更好的爸爸。

用心聽,感受孩子最真實的想法

善用提問,挖掘孩子各種可能性

有效表達,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改變錯誤

正如書中強調的父母是最好的輔導員,相信孩子的很多可能性,引出孩子自身擁有的能力和熱情,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而不是指使孩子“該這麼做,該那麼做”。

如果你也在為孩子學習和生活習慣擔憂,不妨來看看這本書,書中的很多方法都會讓你頗受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