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這樣的人,談錢就對了

有些人是選擇主動不談錢的,覺得談錢太俗了。

馬雲曾公開表態對錢沒興趣,稱其從來沒碰過錢。有人調侃,越有錢對錢就越沒有興趣。

王健林談賺錢說一個小目標,就得先賺它一個億。

對失業的人來說,談錢真的很俗嗎?

我認為越是困在失業中的人,困在還不起信用卡的人,越是必須談錢,時時刻刻想錢。

01 沒錢,就沒有選擇

像我這樣的人,談錢就對了

沒錢,就沒有選擇。有

候,我渴望金錢,是因為我希望我的人生能多一點選擇權,而不是被現實的困頓裹挾著,每一步都走得那麼違心。

手上若有錢,要吃啥買啥,要補啥就補啥,營養豐富,滋養耐補,人生路上還能多活幾年。若一貧如洗、吃不飽穿不暖,活著也是一種罪,說自由不如說活受罪。

02情調,品位

像我這樣的人,談錢就對了

30歲前,我曾經告訴自己:情調,品位,這些靈魂的工程,我留待40歲後去慢慢享用。在此之前,我會用好世俗的規則。

我瞭解俗世的規則,也懂得世俗外的享受,才深切地明白,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去贏得生活,那一切優雅的享用,都會轉瞬即逝。美是一種力量,我不欣賞任何軟綿綿的優雅,因為我知道:我能駕馭的,才是我真正擁有的。

03今年以來

今年以來,由於宏觀調控政策收緊,地產行業幾乎每天都有大小公司暴雷,連恆大這種巨無霸都未能倖免。尤其下半年以來,多家房企紛紛掀起裁員潮,連國企甚至央企都開啟了裁員模式。我們公司儘管一直風格比較穩健,但下半年以來業績愈加困難。前一段時間,同等規模的好幾家公司紛紛被爆出要裁員30%甚至40%左右的,我們公司卻從年初至今一直按兵不動,被譽為業界良心。

地產行業還只是被調控而已。教培行業基本沒了,幾百萬從業者,估計不少處於失業狀態吧。

電子商務讓這一千萬人就業,好像同時也有上千萬人因此而失業吧?可能因此而失業的人更多。有人反駁說:“失業不是因為阿里造成的啊,而是這個社會的變革,時代的發展,電子商務對傳統行業的衝擊造成的。沒有阿里,這個行業也會被衝擊,也會有很多人失業!”

遠在農村老家的母親上週給我打電話問我工作好不好乾。她也聽說今年工作都不好乾。村裡很多原來在城裡蓋房子的,現在都已經沒事幹提前回老家了……

04失業的人

像我這樣的人,談錢就對了

每個失業的人,都需要一段重新求職的時間。較富裕的人,可以動用儲蓄來維持;而較窮困的人,則需要救濟。人人都希望自己“失得起業”。“失不起業”才可憐,那意味著必須“一遇到工作就幹”,沒有喘息機會。

日本的公司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它們在危機感的灌輸方面,有著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化。日本人每天都活在危機感之中,隨時都有失業的預感,所以他們每天都很努力,生怕一件事做得不夠完美,就讓上司抓住把柄把他開除。因為在日本,失業的人是很難找到一份新工作的,就算你再有能力,只要失去了一份工作,想找到下一份新的工作,就要在家裡宅很長的時間,需要得到運氣的眷顧,才能再次就業。

失業的人遠比一般人更容易抑鬱,這種影響甚至會持續到多年以後。在接下來的人生歲月裡,這些人會更加依賴工作,並且更加害怕承擔風險。他們更容易酗酒並毆打配偶。他們身體的健康狀況會逐漸惡化。在30歲左右失業的人,平均壽命要比從來沒有遭遇失業的人少一年半。部分研究人員還發現,長期失業造成的心理影響等同於喪偶。

05“在哪兒發財呢?”

“在哪兒發財呢?”這已經成為一些人打招呼的日常用語了。這樣的表達說明了他們對金錢的態度,永遠地開門見山,滿不在乎。也許有人討厭什麼事都算計來算計去的,在這裡的計算和算計還是有所區別的,而且有關錢的問題,不計算清楚是不行的。如果我們總是習慣於先解決錢的問題,可能就會給人一種精打細算的印象,但是首先解決錢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誰不想幹乾淨淨,清清白白,沒那個福氣罷了。

以前,大家都說,有錢會讓人變壞。錯了,沒錢才會讓人變壞,有了錢才可以做個好人。還有多少人因為沒錢,而屈服於規則,委身於汙垢,從違心變得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