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又催生娃了,怎麼辦?

今天午飯後,妻子匆匆帶孩子去練琴。剛才還吵鬧的屋子裡就剩下了爸媽和我,頓時安靜了不少。本以為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下這恬靜的時光,誰知手機裡刷出了一段不和諧的聲音,註定這是一個無法寧靜的午後。

“簡直胡說八道!”母親首先發難。

“是啊,這些人都是沒吃過虧才這樣說。”父親附和著。

“現在喊著不生,以後老了就知道有多可憐。你看看那誰誰誰,當年不生,現在……。。。”

母親像親歷者般的敘述著各種不婚不育者的悲慘境況。

我默默地微笑著聽著,心想:還不丟擲你們的中心思想?

果然,如同往常一樣,戰火最終還是燒到我的身上。“你啊,趁開放三胎,快點再生一個吧。”

我苦笑道:“生孩子好累啊,不太想”。

“現在累一點,以後就舒服了。你生出來,我幫你帶。大膽生,有爸媽在,你怕啥?”

……。。。。。此處省略一千字。

以我資深槓精的經驗,此番爭辯,當然以我四兩撥千斤的招數取得了勝利:“你這麼想生,為何你當年不生呢?”

“當年計劃生育啊,沒辦法生啊,生了就開除,你這孩子,哎”

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下,我們暫停了這場曠日持久的辯論賽。

雖然嘴上我與父母的觀點是相悖的,在他們看來我是不想生的那批人,但實際我內心卻不是這樣認為的。

對於生或不生,其實我更傾向於生。但為何猶豫,無非考慮糾結的就是生活質量、個人自由、自我價值實現等這類陳詞濫調的藉口。為何我會如此呢?我想可能是因為思考所導致的。

人對一件事所持有的觀點,我認為主要受理性思考和情緒思考這兩部分的影響。那麼也就有:

1。“不帶情緒的理性思考”;

2。“帶有情緒的理性思考”;

3。“不帶理性的情緒思考”;

4。“帶有理性的情緒思考”。

此時有人會說,第2和第4不是一樣的嗎?

其實第2和第4還是有點差別,第2是理性佔主要,第4是情緒佔主要,所以我覺得還是分開來。

好的,分類既然定了,那麼前面的爭辯我來分一分。父母的觀點,我認為是第2“帶有情緒的理性思考”,而我的觀點是第4“帶有理性的情緒思考”。

為什麼這麼分?因為父母的觀點是基於他們幾十年的人生經驗而來,這裡有很大的理性成分。可是經驗又不一定是100%可靠的,根據經驗而斷定目前或未來一定會如何,就又顯得不那麼理性了,不理性卻要別人接受,這就屬於情緒了。而往往一過渡到情緒,強制強加的意味就變濃了。此所謂“帶有情緒的理性思考”。

本著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原則,就算做做樣子,作為年輕人也要反對一下。但細想我的反對是因為情緒而反對,是反對在先的。雖說能道出個123,證明或者佐證自己不生是有道理的,例如賺錢難,生活壓力大,養孩子成本高等等現實的問題。看起來似乎是理性思考,但其實是帶有理性的情緒思考,因為情緒才是我反對的始動因子。我的所有佐證只不過是因為有這個“反對”觀點之後才生成的。我將此歸納為“帶有理性的情緒思考”。

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完全理性的人,不討人喜歡,而一個完全情緒的人,人們會敬而遠之。完全理性和完全情緒這些都是高人,而普通人大部分是在理性和情緒之間遊走。理性其實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這是違反大腦機制。理性是不能隨心所欲的,也就是有規則。而情緒是可以毫無徵兆的,也就是混亂無序。根據熵增原理,這個世界的所有東西在沒有外力干擾的情況下,終將走向混亂無序。所以選擇隨情緒而動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是最經濟的,最舒服的,最快樂的,最自由的。再結合二八原則,因此我推斷:這個世界上必定是情緒思考佔主導的人佔大多數。

那麼問題來了。要影響一個族群,可以使用什麼方法?我想是可以使用理性和情緒兩種催化劑來實現他們的目的。其中理性催化劑對付20%的精英階層(或者自認為精英的階層),情緒催化劑對付80%的平民階層。那誰會使用這些催化劑呢?

我認為是歐美。他們對上述伎倆的使用可謂爐火純青。以前我感知不到,這幾年慢慢地有種看清的感覺。

例如關於生育的問題,以前透過影響我們的精英階層,灌輸少生優生的科學概念達成減少人口的目標。現在透過性別對立、年代代溝、女權主義、躺平、低慾望等等不同的情緒概念來激化普通人的神經元,透過情緒來影響他們做出一個個殊途同歸的選擇,最終目的還是減少人口。

試想下人口減少帶來的問題,最終的受益人是誰?那麼也許就知道是誰在陰影處使壞了。中國有句古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啥意思?我認為是指你要小心那些讓你舒服的東西,那些處處順著你,打著為你著想的陌生人。

所以我內心其實對網上到處宣揚的各種情緒概念是不太認同的。我隱約感知這些是對我們不好的,但是又好符合我的內心需求,讓我好舒服。此刻理性與情緒就像天使與惡魔一樣在腦海中不斷的鬥爭,互有勝敗,所以才會猶豫不決。就好像沾染毒品的人一樣,一邊知道毒品會害死自己,但身體卻又欲罷不能,極度渴望。

是啊,某些勢力就是不斷的使用各種改變形式的毒藥,幾百年來不斷的毒害我們。從透過硬手段“鴉片”來癱瘓我族的體魄到透過軟攻擊“躺平”來磨滅我族的鬥志。目的就是在競爭中始終壓住我們,他們懼怕我們的崛起。而一個族群能崛起是需要厲害的人,人才是本質。而要出厲害的人是需要人口基數的,基數越大,擁有厲害的人就可能越多。所以要擊敗一個族群,降低他的人口就是最好最直接的方法。這個世界上誰最熟悉這套方法?毫無疑問就是那個自詡自由公平正義的美麗國。沒看到印第安人的人口被控制的死死的嗎?沒看到他們還非常感恩的過感恩節嗎?

最後,我自己也覺得很奇怪,我居然可以因為午後的一段爭辯,讓我在電腦前坐了一下午,思考了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呵呵……。。難道我覺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