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不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講道理都是耍流氓

事由

前天晚上,我正吃飯呢,我家三歲的丫頭哭唧唧的跑來找我告狀,告狀的物件居然是我老公、她的親親老爸。

她說:“爸爸不讓我玩遊戲,可是我很想很想玩,哇~~~~(此處請自行想象那假哭聲)。媽媽,你去幫我跟爸爸說一下嘛!~~~“

哦,原來不僅是告狀,還是來找外援的。

我就開始追問起事情的原由。

原來,小傢伙想玩的是一個夏天玩水的釣魚遊戲。

說是釣魚,其實是一個釣魚竿和魚具上都裝了磁鐵,用磁力來吸魚的遊戲。

玩具自帶有水池,有各種各樣的海洋動物,還有釣魚竿。

我一下子明白了老公的顧慮,因為那天正好是上海天氣進入速凍模式,冷的不行。

但是,為了讓娃明白,我故意問她:“好的,我幫你問問爸爸,他為什麼不讓你玩啊?”

老公就跟過來,苦口婆心的跟我家娃娃講道理,說:“現在天這麼冷,你玩水如果弄溼衣服,你就會感冒生病,到時你身體難受就要打針吃藥,是不是啊?”

娃急的在旁邊跳腳:“我不會弄溼的!不會感冒的! “ Repeat*n次

爸爸反駁:“不行,你一定會弄溼的”。然後剛才的道理又換著順序說了一遍,還加了一句:”你如果生病, 爸爸媽媽會跟著擔心的,不行,不能玩!”

(感覺這個模式,帶過娃的應該感覺很眼熟。)

談判陷入了僵局。

一個有強烈的意願但是沒有左右決定的能力只能哭鬧不休,一個拼命地給一個三歲的娃娃講道理試圖讓她理解大人的擔憂並懂事地做出妥協。

我在旁邊,看著一個哭一個急,好氣又好笑,飯都吃不了了。

我就把我家丫頭抱過來,說“爸爸擔心你生病,這個是對的。你說你不會弄溼,你怎麼保證你不會弄溼啊?”

她不吱聲了。

我說:“你看,你光嚷嚷著說不會,爸爸是不可能放心的,因為你還是個小寶寶呢。那你能不能想個辦法出來,讓爸爸也覺得你衣服不會弄溼不會感冒呢。”

她有點疑惑。

我知道她還不能懂,就引導她說:“你可不可以穿上你的雨披和雨靴,然後跟爸爸說,放水的時候少放一點水,這樣子水就不會弄溼你的衣服了。可以嗎?”

她轉頭問爸爸:“可以嗎?”

爸爸說:“可以。”

嗯,兩人終於有了一致的意見,高高興興的玩水去了。

感想

這場父女大戰,我站我家女兒。

倒不是說她的要求一定合理,我一定要去百分百滿足。

而是因為我覺得老公啟動了“權威模式”而不自知。

工作中,我們往往會以“解決問題”為第一考量因素,透過溝通、修改、協商,尋求雙方都可以接受的“雙贏”方案。這是“解決問題”模式。

可是,生活中,我們往往進入了“權威模式”而不自知。

我一直覺得,在孩子面前,我們大人掌握了太多的權威,大到擇校、擇課,小到吃什麼、幾點睡。幾乎什麼事情都是大人掌控。而這種權威和掌控,有時會讓我們下意識的忽略孩子的需求,一味地強迫孩子妥協,而不去思考其他的解決方案。

今天的這件事情,如果小傢伙是公司的甲方,提了這麼一個小小的要求,我覺得壓根不是事,解決方案分分鐘千百種。

可是,就因為她是一個三歲的娃,爸爸就下意識地否定了,甚至沒有去想第二種或者第三種的可能。

所以,他默認了結果是NO,然後下一步就是怎麼讓娃接受這個NO。

說是講道理,其實還是權威壓迫。因為如果娃不接受還鬧,就會被灌以“不聽話、不懂事”的標籤,如果再鬧,伴隨的可能是處罰。

但是,對娃來說,她要的不是NO,不是道理,是一個她可以接受的方案。

希望透過講道理讓一個三歲的娃退讓,原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用說是三歲小娃,哪怕是三十多歲的成年人,道理懂得還少嗎?做得到的又有多少?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強迫一個孩子做到,本身就太沒有天理。

所以,我認為,講道理只是大人為了測試實施一下自己的權威吧。

同理,可應用到其他地方。

另外,我也想透過這種方式,讓娃知道:

除了一味哭鬧,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去解決當前眼下的難題,比哭更有用。

藉此文,提醒自己:

一切不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講道理都是在耍流氓。

一點感悟,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