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理解

從小我是個不太會表達但又想要表達的孩子,所以感受過很多語言帶來的高低起伏的心情。

比如,小時候讀了故事書就喜歡給哥哥姐姐弟弟說說,那時的我感受純屬輸入和輸出的簡單機制,本身沒什麼心情,後來被大人看到了我喜歡講故事,就表達了大人般的看小孩表演的熱鬧心情。然後我就不想講了。但我那時候講的故事無非就是看過的童話故事,對哥哥姐姐弟弟有什麼感想,我也不清楚的,但那時候弟弟好像很喜歡我,捧著我的臉親了一口,大人看到了又是一頓熱鬧,然後我就更不想講了。

後來再大一點的時候,逢年過節我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哥哥姐姐表達的就多了,他們看漫畫,笑話,有時候有些黃段子,我聽了很新鮮,心裡慢慢對他們的世界有了些好奇和懵懂,所以有時候會趁哥哥姐姐不注意的時候偷看他們的漫畫書和言情小說,聽他們聽的張信哲和零點樂隊……那時候語言以各種形式填充在生活中,熱鬧非凡。

再後來,等我們慢慢長大了,學習中語文課讓我們對語言有了進一步的科學一點的認識,我們學習用它表達情感,交換思想,還用來考試……我在這方面一直不怎麼入門,每次分析中心思想或者重點詞句時總是劍走偏鋒。

後來工作以後我才真正認識到語言對生活的重要性,與其說是語言的重要性,不如說我們對語言正確認識的重要性,對情緒認識的重要性。

語言本身只是一個工具,人類發展至今,他作為工具,記錄,發展,溝通,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但是當人們溝通時把情緒放進去語言裡,他又發生了各種變化,也更加的複雜了。比如,我說今天會下雨這一句話,不同的語境,不同的人理解就會有不同的意思,有的人可能會理解為今天不會下雨。

所以這樣看來語言本身也有他的限制性,因為作為工具有時候對方不能直接,準確,完整的瞭解我們想表達的內容,反而有時候會帶來誤解,很多誤會和爭執也就因此而生,繼而又因果迴圈帶來更多的煩惱。

也許我們應該放下對文字的執著,應該加強表達溝通的準確性,這樣也許很多因誤會而生的冤枉事和冤枉煩惱也就不會因此而生了。

在此感謝路過觀看此文的眾生佛們,緣生緣滅,都在當下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