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深處與孩子相遇--如何重建與孩子的情感聯結》讀書筆記

第三章 和孩子的內在世界建立聯結

1。 一個人的心智成長和發展、是否能夠愉悅的生活,被他人喜歡,很多時候取決於他是否能與人聯結。

2。 家長忙著指責、糾正、教育孩子,失去了與孩子的聯結,無法感知孩子的生命狀態。大家都在用頭腦、用意識說話,都是要解決問題,但彼此之間沒有那種心與心的、安全沒有障礙的,在內在生命裡的相遇。

3。

聯結是比共情和傾聽更高階的一種意識狀態,傾聽和共情背後還有一點目的,是要幫助處理問題,而聯結完全沒有期待在裡面,他是能夠全然的接納一個人本來的樣子,是彼此在生命深處最深的相遇,那種感覺很美妙,也很治癒。

4。 那些強悍行為底下其實只是想要被看見,只是想要表達愛。兩個內在生命能量共頻、共振、完全合二為一的聯結是非常非常有力量的。也許什麼都不用說,什麼都不用做,就已經是在療愈了。

5。 孩子需要在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安全的環境——家庭裡仰仗一個人,仰仗與一個人親密的聯結,去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去感受自己在家裡的位置,去獲得自我構建的力量。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種基本的心理需求。只有當孩子與父母有了更好的聯結時,才能讓孩子有個穩定的心理基礎,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和爸媽聯結上,孩子會獲得內在的力量和價值感。

6。 父母跟孩子的聯結,意味著他不用以匱乏的姿態去到處尋找愛不用以乞討者的姿勢去做事獲得父母的愛。透過與父母的聯結,孩子習得人際交往中與他人聯結的方式,獲得探索外在世界的勇氣。在聯結中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父母是愛他的,隨時在那裡,感受到一種穩定的安全感,然後放心的感受自己內在生命需要構建的部分。也就是說,與父母的聯結是一個源頭,讓他有勇氣有動力去探索外在世界,發展外在人際關係。

7。

對0-12歲的孩子,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並不是最重要的,這個階段孩子有一個共性,渴望與原生家庭父母保持聯結。如果這個聯結做的不好,孩子很可能未來的人際關係及對外在世界的探索出現問題。

8。 聯結是孩子心理發展的基礎,有了它,孩子才有能力向外擴張,她的心理疆界才會越來越廣闊。一個女孩,學習成績很好,但是我卻感受不到她那種鮮活的生命力以及那種內在的力量。她內在更多的是一種匱乏和枯竭的狀態,由於在成長過程中沒辦法跟自己媽媽聯結,她沒有辦法去建立自己的生命力量,於是又把這樣的問題帶入她現在的關係。有的孩子行為上看似很活潑,但內在是匱乏的,一個跟父母沒有聯結的孩子,他的內在不可能真正的平靜和祥和,就好像一個人沒有愛的滋養,他的外顯行為都是虛張聲勢、空洞的,都是不堪一擊的。

9。

我們想要擁有高品質的人際互動關係,首先要跟對方保持聯結,

進入對方內心深處,去跟他建立情感上的融合。

10。

太多父母不是不喜歡和孩子聯結,而是不會聯結,不知道如何聯結。他們的生命已經被外在事物及自己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搞得很粗糙了。做練習,透過練習父母學會如何與孩子聯結。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與他人聯結。

11。

讓孩子知道你愛他,你只是作為一名陪伴者和觀察者協助解決問題。

12。 與孩子保持聯結,先與自己聯結,知道自己怎麼了,才能夠感受對方怎麼了。

13。 孩子要馬上喝水,很多媽媽會生氣,說為什麼不等一等,其實,

第一時間滿足孩子急迫的需求,就是對他最好的治癒。

14。 媽媽會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孩子會在媽媽身上看到他自己。

15。

理性的媽媽,沒有太多情感色彩,有事說事,沒辦法與人聯結,內在淤堵的東西太多了,對自己的不接納、不允許,社會的評判都讓他緊張,讓他小心翼翼。他拘謹的去面對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很久沒辦法跟自己聯結。

16。

如果我們跟自己聯結的通道足夠通暢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和孩子聯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們自身能量流動是通暢的,這種能量就會自然流向孩子的生命。

當我們允許自己的時候,跟自己生命連線上的時候,才能毫無障礙的和孩子生命在一個頻道上,跟孩子的生命合一。

17。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心理疆域不斷擴充套件,他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精微、細膩和完整。

18。

人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是出於本能,比如孩子調皮了,本能的反應就是指責批評他。然而,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很多的本能反應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需要我們用有意識的行動去替代本能反應。有意識的走入孩子生命深處。

19。

作為父母,如果我們在孩子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情緒的那一刻,不去打壓他、訓斥他、指責他,而是有意識的走到孩子面前,以一個身體的接觸,一種允許的姿態,讓孩子知道,我們看見了他的情緒,願意跟他一起去探究如何能夠幫助到他,就是向孩子傳遞了一種訊號:我願意此刻與你同在。孩子透過這份聯結,梳理他內在的憤怒,疏解他歇斯底里的情緒,他感受到了有人在意識上願意接受他,聆聽他,跟他一起面對最糟糕的時刻。

20。

想去責罵孩子的時候跟自己說停一下,去看看孩子出格行為背後在說著什麼。給我們一個機會,也給孩子一個機會,彼此在那個時刻建立聯結。

在迴應孩子一些負面行為的時候,不再被自己的本能反應帶著走,透過孩子外顯行為,看到他內在想和父母聯結的渴求。

21。

有的父母真的好粗糙,自己高興地時候孩子做什麼都可以,不高興的時候孩子就得規規矩矩,甚至可以不分場合、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顧及孩子的尊嚴和情感進行懲罰。大人們隨著自己心性來,自己的生命粗糙,然後會把我們孩子的生命也搞得很粗糙。

22。

養育孩子有很多簡單有效的方法,但我們都不會用,因為我們大人太自以為是了,我們覺得自己的方法是對的,我們太相信自己了,永遠覺得是孩子有問題。這導致孩子跟父母走的越來越遠,不會正真跟父母去建立聯結,甚至有時候會主動切斷聯結。因為他知道父母來到這裡,一定會批評他、要求他、恐嚇他、威脅他、利誘他,或者是以無秩序、無界限的方式跟他互動。時間久了,孩子會把心門關上,穿上盔甲,因為他覺得不安全。

23。 切斷和孩子情感和行為上的聯結,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缺失。

24。

越是在孩子遭受緊張、挫折、恐懼這樣的負面情緒和負面感受時,我們越是要關注他、感受他,和他的內在感受聯結。

25

。 讓孩子知道,在內心深處我們是願意瞭解他,走進他,傾聽他的,讓他了解到,我們不會嫌棄他、指責他,而是以一個陪伴者、聆聽者的狀態去迎接他、迴應他。孩子會透過我們柔軟、鬆弛的身體狀態所傳遞的能量,來確認自己是安全的,他也會更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