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德國孩子“身無長物”?人人都在學音樂!丨愛上好鋼琴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其他國家德裔)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接近100人。估算一下,8000萬人德國人與全世界剩下的70多億人瓜分一半的諾貝爾獎,是怎樣的體驗?

誰說德國孩子“身無長物”?人人都在學音樂!丨愛上好鋼琴

與其說德國人精於培養下一代的競爭力,不如說德國人善於運用藝術的力量。

德國人更重視澆灌孩子的情商,而在培育感性世界這一方面,藝術無疑是最佳的薰陶。德國目前有25所歷史悠久的國立音樂學院,如漢諾威音樂學院、慕尼黑音樂學院等,他們並沒有附中、附小,但他們的音樂教育有很好的傳統,家庭音樂氛圍較為普遍,幾家合起來搞一場音樂會是很常見的。

究竟是什麼原因才能讓德國的音樂教育如此成功呢?

誰說德國孩子“身無長物”?人人都在學音樂!丨愛上好鋼琴

德國竟然沒有考級?

誰說德國孩子“身無長物”?人人都在學音樂!丨愛上好鋼琴

在德國,任課老師不給孩子施加壓力,家長之間也不互相攀比。學不學樂器,學什麼樂器,都是個人的事情,是孩子課餘生活的一部分。在這裡,不透過考級來測試學習成果,老師授課時也不會強調進度,沒有練好的作業可以一週、兩週甚至三週反覆練。老師們會透過舉辦學校觀摩音樂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演的機會,以此檢驗學生們這一段時間學了哪些曲目,達到了怎樣的水平,老師再根據學生們的演奏有針對性地發現缺點,提出改正意見。

誰說德國孩子“身無長物”?人人都在學音樂!丨愛上好鋼琴

家長們需以身作則

誰說德國孩子“身無長物”?人人都在學音樂!丨愛上好鋼琴

德國孩子“玩多學少”,但父母的言傳身教卻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家長與客人津津樂道地談論音樂作品時,當他們演奏著自己鍾愛的樂器時,孩子天然具有的對藝術的興趣便產生了。除了學校的音樂教育外,暑期音樂節、大師班等活動在德國非常普遍,這種學習與演出相結合的形式,成為孩子們薰陶音樂的方式。小朋友的好奇心使學習音樂成為一種享受。

誰說德國孩子“身無長物”?人人都在學音樂!丨愛上好鋼琴

興趣是堅持的前提

誰說德國孩子“身無長物”?人人都在學音樂!丨愛上好鋼琴

德國老師也許不會從一開始就糾正你的姿勢和指法,而是試圖引導你發現音樂的美妙。他們認為,只有保持興趣,才能讓孩子們持之以恆地學習,靠興趣堅持學下來的孩子,必定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德國家長普遍認為激發兒童學習音樂的興趣,要比用棍棒壓迫兒童苦學有效得多。但前提是要成功地創設能夠讓孩子感受音樂美的家庭環境,以促進兒童參與環境的慾望。德國的音樂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它的目的是讓每個孩子都能理解音樂,享受音樂。

誰說德國孩子“身無長物”?人人都在學音樂!丨愛上好鋼琴

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

誰說德國孩子“身無長物”?人人都在學音樂!丨愛上好鋼琴

德國通常每年要舉辦100多個音樂節,廣場音樂會隨處可見。廣場音樂會的聽眾有不少是全家而來的,他們靜靜地凝神細聽,孩子們安靜地坐在家長身邊,接受神聖的音樂洗禮。除此之外,貝希斯坦鋼琴工廠“開放日”的活動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是由貝希斯坦發起的活動,涵蓋了一系列豐富的文化活動,如體驗制琴工序、欣賞鋼琴表演等。貝希斯坦在向公眾展示百年的鋼琴製作工藝,傳播品牌文化的同時,也增加了小朋友們對鋼琴的熱情。

——

——

——

歡迎搜尋並關注「愛上好鋼琴」公眾號

致力於成長為領先的、差異化的鋼琴行業垂直媒體

長期追蹤可靠的鋼琴品牌和實力派鋼琴家

願將最好的鋼琴和最好的鋼琴家帶給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