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拒絕“叫人”,拒絕讓人抱,家長應該收起強勢、尊重寶寶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有一段時間,我是很不希望在樓道里碰到我們家的鄰居奶奶的,每次我帶著寶寶碰到了鄰居奶奶帶著寶寶的時候,這位阿姨一定要多次提醒寶寶跟我說一句:“阿姨好。”

跟她家的寶寶對比,我家的寶寶就沒有那麼“懂事乖巧”了,兩個寶寶一樣大,出生月份相差兩個月,在她的調教下,她家的寶寶非常配合家長,而我家的寶寶就像“野生”的一樣。

而最讓我覺得尷尬的是,阿姨還會趁機炫耀一番:我們家規矩大誒,我就受不了寶寶阿姨家的那個小哥哥,沒有教養。

寶寶拒絕“叫人”,拒絕讓人抱,家長應該收起強勢、尊重寶寶

她會認為寶寶的一些正常行為,比方說不願意分享玩具,比方說不願意跟人打招呼,是沒有教養。

這樣一說,我就更不知道如何迴應了,就好像在說我家寶寶一樣。

2歲前後的寶寶,拒絕配合家長,才是正常的表現

在養寶寶這方面,我一直遵循的方法是:佛系養娃,除了一些必要的原則性問題,包括日常行為和飲食,必須遵守外,其他的時候,我都是以孩子為中心,不會去強制她做什麼。

因為我覺得對於一個兩三歲的孩子,有自私的表現,有自己的小心思,不願意配合家長,不想要去跟人打招呼,不想叫人,這些都是正常的表現,

如果一個孩子非常乖巧懂事,完全不會有自己的小心思,總是在照顧別人的情緒,這才是不正常的

而一個大人口中的“乖巧懂事”的寶寶,一定是從“主動叫人”開始培養,當孩子被家長調教到像個“小大人”一樣的時候,意味著孩子就變得沒有自我了。

寶寶拒絕“叫人”,拒絕讓人抱,家長應該收起強勢、尊重寶寶

從小被父母要求乖巧,長大了很有可能是“付出型人格”

我一直拒絕讓孩子成為這樣的人,因為我個人從小就是這樣被媽媽要求的,見到他們的親戚朋友,一定會乖巧地叫上一聲“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等,從小就知道看臉色行事。

而這樣的成長環境註定了我的性格是“付出型”人格,我一直困擾在這種性格中,每次跟人打交道的時候,肯定要首選考慮的是對方的情緒,生怕自己惹對方不高興了,根本就沒有自己。

寶寶拒絕“叫人”,拒絕讓人抱,家長應該收起強勢、尊重寶寶

而事後,又開始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懊惱。

除了這方面的懊惱,還有一種社交恐懼症。

鳥鳥在《脫口秀大會》講的那段“人和老虎的凝視”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社恐人在面對社交的時候感受。

這種情緒困擾了我20多年,幾乎從我懂事開始,就一直困擾著我,一直到我成功地克服了這種人格之後,性格才變得開朗起來。

寶寶拒絕“叫人”,拒絕讓人抱,家長應該收起強勢、尊重寶寶

父母收起自己的強勢,尊重孩子的成長

孩子雖然是依附於父母生存,但是孩子是獨立於父母存在的,父母不應該讓孩子和自己繫結在一起。

父母的朋友圈是屬於父母的,孩子有自己的世界。

孩子本來就應該是單純的,他們不應該看大人臉色行事,如果孩子從小具備了這種能力,孩子一定是自卑、敏感的,他們的人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沒有自我的,他們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很難取得好的成就,這才是可怕的。

基本的禮貌,孩子是需要掌握的,這些禮貌包括,友善對待同學朋友、學會分享自己的玩具、想要別人幫忙的時候要用禮貌用語,包括“謝謝”長掛嘴邊等等。

寶寶拒絕“叫人”,拒絕讓人抱,家長應該收起強勢、尊重寶寶

但是這些基本的禮貌不包括見到父母的朋友,就要像大人一樣去打招呼。

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只要父母引導到位,他們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論的,他們也會有屬於自己的好朋友,也會有自己的社交圈,他們的世界逐漸豐富起來。

父母當然要和孩子溝通,也要儘量和孩子成為好朋友,可是真的不需要給孩子處處設限,讓孩子沿著自己設定的目標前行,因為孩子的世界只是孩子的世界,他們不是父母的延續,沒有必要去延續父母的社交,就像沒有必要去延續父母的夢想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