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在表揚中的孩子更脆弱

人們設計了很多測驗,來了解一個人的能力。你入學會有入學考試,你找工作,也會有各種職業能力測試。

這些能力測試背後都有一個假設:人的能力是相對固定的,所以能夠根據能力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成長在表揚中的孩子更脆弱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你會遇到一些人,起步的時候能力平平,卻憑著自己的努力,不斷進步,最終獲得了很大的成就。

你也會遇到另一些人,看起來很聰明,卻因為某個挫折一蹶不振,逐漸泯於眾人了。

這裡要講一個概念:固定型思維,其實能力並不能預測一切,有時候怎麼看待能力,要比能力本身更重要。

固定型思維會導致“脆弱的高自尊”。

我發現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的“自我”是很重的。

一帆風順的時候,這些人會覺得自己很厲害,遇到挫折的時候,他們又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但無論他們怎麼評價自己,好像都特別關注自己的表現,特別關注別人會怎麼看他們。

他們都有很重的證明自己的包袱。我把這種心理狀態叫做“脆弱的高自尊”。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脆弱的高自尊呢?有一種猜測是這些人肯定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太多的批評和指責,所以變得不自信了。畢竟我們都聽過這樣的說法,說表揚和讚美能培養一個人的自信心。可事實是,他們的成長經歷裡,並不缺少肯定和表揚。他們中的很多人,就是在表揚和肯定里長大的。

那又是什麼讓他們在挫折面前變得這麼脆弱呢?這就固定型思維。

一個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在面對挑戰時,很容易放棄,因為他會擔心困難的任務會證明他不行;而一個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卻歡迎挑戰,因為他會把挑戰看作能力成長的機會。固定型思維的人,覺得努力是一件可恥的事,如果你需要努力才能做成一件事,說明你能力不夠,所以就算努力,他們也會偷偷努力;而成長型思維的人,以努力為榮,因為他們覺得努力就是激發能力的手段。

他們對批評的看法也不一樣。固定型思維的人更容易把批評當做對他本人的負面評價;而成長型思維的人更容易把批評當做是一種幫助人們改進的反饋。

看到別人成功時,固定型思維的人會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失敗,因為別人做到了而自己沒做到,那就是證明自己不行;而成長型思維的人卻會從別人的成功中學習,去吸取別人的經驗,把它們變成自己經驗的一部分。

固定型思維的本質,是一種防禦的心態。有固定型思維的人,會把注意力從關注怎麼做事轉移到關注怎麼維護“我很強”的自我形象上去。

這背後也有人際關係上的不安全感。正如我們所知探索世界和能力發展常常需要一種安全感作為基礎。

固定型思維的背後其實隱藏著這樣的人生假設:我自己的價值是由別人來評價的。我只有表現得好,別人才會覺得我有價值。這種焦慮自然就會把我們的目光放到自我證明上。

我們都應該在與世界的真實互動中發展自我,而不是死守著一個僵化的自我概念。

無論這個自我概念是聰明、能幹、懂事還是其他,也無論這個自我概念的評價來自父母、師長、領導還是心愛的人。

請記住,如果你相信變化,那麼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根本不重要,你會怎麼發展才重要。

成長在表揚中的孩子更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