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代的男孩子玩的那些遊戲

荊建利/文

在老炮鄭州上看到網友“法號源明”的回帖,我很感動,因為這引起了我對童年黃崗寺的很多回憶。曾經的玩具在今天看來過於“寒酸”,但我相信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看了,一定會感到彌足珍貴。

鬥雞

童年時代的男孩子玩的那些遊戲

玩這個遊戲,至少得兩個人。參加者需要面對面,搬起一隻腿,彎曲,過膝蓋。另一腿咯噔著一步一步前進,奔向另一參加者。對方交戰,看誰能把誰給戰勝,就算是贏了。贏的標準是對方的那隻扳起的腿著地,就算是輸了一場。玩這個遊戲可以三個人或者三個人以上,場面壯觀。身材高大的佔便宜,身材矮小的往往被人抵倒在地。

木馬

童年時代的男孩子玩的那些遊戲

玩這個遊戲,至少得兩個人。參加者有一人當木馬。遊戲開始,石頭剪刀布決定木馬誰當。木馬分為好幾級。第一級蹲下。其他參加者,跳過去,算是過關。第二關是俯身,兩隻手抓緊腳脖,很穩當。當然也有被懷疑,上前摁摁是否穩當,當木馬的耍滑會收到眾人譴責。參加者飛步進前,躍身而過,這算是贏了。否則,便是輸了。下一個木馬就是這個參加者。第三關是躬身,第四關是彎脖。越高越難過關。參加者望而怯步。有的即使衝上去,也有可能兩個人人仰馬翻,十分危險。看著別人狼狽不堪,孩子們往往開心得笑倒一片。

麵包

童年時代的男孩子玩的那些遊戲

這是小時候玩的不要錢的玩具,用過的書本都可以疊成的。大大小小,花花綠綠。誰的紙好,誰的就上檔次。玩麵包,就是要把對方的麵包贏到自己手裡。上學那陣,一下課或者一放學或者星期天節假日。小夥伴們就會手裡夾著麵包在一起玩。玩麵包,也是至少兩個人,多多益善。參加者一方把手中麵包丟在地上,另一個參加者你是自己的麵包摔打另一個參加者的麵包,直到麵包翻面,才算是贏到手裡。有的參加者麵包很薄,往往會被其他參加者譏笑或者拒絕參加。麵包很厚的也會受到埋怨,但是誰會贏到手裡,會更讓人開心。厚麵包啪地下去,被拍打的麵包飛起翻面,很具有殺傷力。那時,玩的自制紙品玩具還有手槍,飛機,紙鶴,青蛙。只不過不參加比賽賭玩。

打酥

這個遊戲就是削成的短棍,一長一短。短棍拋向高處,待落下去,長棍迎擊,打出去的越遠對自己越有力。這個遊戲可以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參加者。也可以自己一人。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自己玩的遊戲還有拋飛碟。那時我家沒有那玩意,我就拿起不用的鍋蓋來到空曠地拋向空中。看著鍋蓋空中飛速旋轉飛行,感覺刺激好玩極了。

洋牌

童年時代的男孩子玩的那些遊戲

洋牌,就是洋畫片。在今天看來這東西簡直時粗製爛造。在當時可是孩子們喜歡的不得了的玩意。畫面最初是宣傳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有《岳飛傳》、《封神演義》、《水滸傳》。後來演變成歐美日韓動漫,看著沒有多大意思。關注正是有這些洋牌,我瞭解到了很多歷史和文學名著中的人物。洋牌被拿到學校,孩子門拍來拍去,洋牌翻面就贏給自己了。和玩麵包的區別就是洋牌是用手拍的,在地上,課桌上均可。洋牌也有做成小撲克牌的,我記得我曾在廟會上買了一套《水滸傳》兩大張,一百零八將,畫的栩栩如生。這些畫片買的時候人家還給裁剪。我當時拿在手裡,很喜歡,不捨得拿去賭完。

彈蛋

童年時代的男孩子玩的那些遊戲

現在只有跳棋用玻璃珠,在我小時候那可是很受歡迎的兒童玩具。彈蛋五顏六色的,當時覺得很好看。也有透明玻璃裡面不帶色帶的,還有陶瓷的。彈蛋那在手裡,中指和食指託著,拇指當扳機,彈出去,這就是基本要領。打彈蛋可以站著,也可以蹲著,發出去以後要擊中目標才算是贏。彈蛋在地上軲轆著奔向目標,和現在的檯球和高爾夫球有點相似。我那時玩的遊戲是“班排連營”。畫個方框,搶佔高地。誰的位置高不犯規,誰就可以第一個向其他參加者下手。但必須擊中對方,不然算輸。消滅最後一個對手,你變成了真正的光桿司令了。

手槍

童年時代的男孩子玩的那些遊戲

那時候孩子們玩的手槍也有買的,但是那時候花錢就是浪費,尤其是在玩具這方面。我上學那陣子經常看到有人拿著手槍,由鐵絲和腳踏車鏈條和內胎組合而成。一扳機,叭一聲響。感覺很刺激。自制手槍一般用的是火柴頭上的藥粉,必須從火柴棒子上刮下去。類似的玩具還有彈殼做的口琴。這很講工藝,會的人不多,只有羨慕。我曾做過一個玩具,一個子彈筒,一個彎曲的鐵釘,一個內胎皮子剪成的圈圈,還有炸藥,這個得買。子彈筒裡裝炸藥,拉起扯著皮子的彎釘,叭的一聲,子彈桶裡冒煙。就是這樣的玩具,我就覺得很好玩。

鐵圈

童年時代的男孩子玩的那些遊戲

現在街鋪裡賣海軍汗衫,賣鐵圈,都是為了引起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的懷舊情愫。鐵圈丟在地上軲轆,一個鐵鉤字推著。軲轆得塊,跑的也快。這個遊戲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幾個參加者一起比賽。類似遊戲,還有鞭子打提溜,也就是陀螺。這些高階玩意,我只見過沒玩過。我玩的是自制那種,兩個電池蓋扣在一起,黑膠布沾著,裡面有釦子,被繩子串著。搖一搖,拉一拉,懷中飛快旋轉,嗚嗚作響。但是這種遊戲不參加賭玩比賽,屬於自娛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