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過橋爭不足讓有餘

謙讓,是別人著想而放棄自己的需要,又不圖別人回報的善良行為,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個人修養的昇華,是我們的心靈努力達到的方向,從發生矛盾到解決矛盾,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學會商量,學會等待,學會輪流。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在家庭中,往往出現孩子佔好東西而不考慮長輩需要的現象,在幼兒園中,孩子爭搶玩具的現象屢見不鮮,有些孩子甚至大打出手;在公交車上,往往發現家長站著,孩子理所當然坐著的情景…這些都是孩子不懂得謙讓的表現。

從主觀上來說,因為孩子的思維特點是以自我為中心,通常不能較好地覺察別人有什麼需要,更沒有足夠的自覺性忍痛割愛、不計回報。因此,很誰做做到真正的謙讓。而從客觀上來說,獨生子女的家庭結構和竟爭意識的過度灌輸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缺乏謙讓的品質。

實際上,如果你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就應該培養孩子謙讓的德。大凡世間萬事,無不是爭則不足,讓則有餘。鄰里之間,同學之間、路人之間遇到矛盾,即使有理,讓一讓也會海闊天空。社會需要謙讓精神,時代呼喚謙讓精神,我們要教育我們的孩子:在為人處世中須學會謙讓。

要是這兩隻山羊能夠互相謙讓一步,就不會掉進河裡了,是不是?

孩子,你生長在一個需要競爭的年代裡,有的人說,這樣到處充滿競爭的時代裡不需要嫌讓。而且,我們自身爭強好勝的爭鬥本性也使我們總想與對方一決高低,誰也不願後退一步,認為後退是懦弱,是膽怯。可不恰當的爭強好勝又能帶給我們什麼呢?只能是兩敗俱傷!

當然,媽媽讓你學會謙讓,不是讓你不去面對真正殘酷的竟爭,這與人的競爭能力沒有關係,因為謙讓尋求的是一種內心的平和,內心平和才會心靜,心靜才能生出大智慧。拋開斤斤計較的心態,謙讓展現出的氣度、修養與個人魅力會讓自己身邊多很多的好朋友,並且會獲得朋友們的信任與好感。

而且,媽媽說的謙讓是發自內心的謙讓,是一種修養,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不是讓你學會假意的謙讓。如果出於為了贏得媽媽、老師的表揚而做出一種偽謙讓來,那就不可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