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自傳的認知思考

本文是稻盛和夫自傳的讀書筆記,老先生被稱為日本的經營之聖,但是這本書講述的是老先生的日常軌跡,如果想學經營之道,這本書並不合適。

稻盛和夫自傳的認知思考

稻盛和夫老先生無疑是日本著名,甚至世界著名的企業家,一般的企業家就是建立一家偉大的企業就已經是巨大的成就,但是老先生在27歲創辦京瓷,52歲創辦第二電信,而這兩家公司都進入世界500強,足以說明老先生在企業經營上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的。這種成功和老先生的經營哲學和處世之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本書並沒有過多的闡述這方面的內容,而是描述老先生的這一輩的成長軌跡。至於想了解老先生的經營哲學和處世之道可以閱讀<幹法>,和<活法>等書籍。

稻盛和夫自傳的認知思考

這一本書閱讀下來對其人生經歷還是有一些想法的,下面純屬讀書中的所想,並未驗證,如有不實,純屬臆想。

1。老先生的出生其實並不是很差,至少不是那種窮苦人家的小孩,家裡有個經商的父親多多少少都會遺傳一點經商的因子。只是老先生的性格比他的父親更適合經商的環境,從小時候賺錢的經歷就可以看出來,不是簡單的一個人。而且能夠成為孩子王至少領袖氣質是有的。還可能是天生的。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很多企業家的出身都不是很差,馬化騰,馬雲,比爾蓋茨,雖然說不上身世顯赫,但是絕不是一窮二白的角色,在這樣的家庭生活應該是有更多的見識的機會,這樣的環境下多少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格局,亦或是對人脈的建立也有一定的幫助。現在真正白手起家的人不多了,不要說富二代用自己的錢創業成功就是白手起家,那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標籤。

稻盛和夫自傳的認知思考

2。在書中老先生前期並沒有描述自己很厲害的樣子,但是很多出場的人物對於他是很看好,有幾個人物甚至是初次見面,就弄得久仰大名一樣,這感覺就有點像武俠小說了,但是關鍵點是如果老先生真像書中說的很厲害的話,那麼不至於找工作很困難。我更傾向於老先生本身就很厲害,只是把第一份工作說得如此不堪而已,或者有什麼其他原因並未寫入這本書。

稻盛和夫自傳的認知思考

3。老先生剛入職場的時候很拼命,這種拼命作者說是源於無路可退的窘境。但恰恰是無選擇的時候才是最好的選擇,有時候選擇多了反而不容易成事。老先生剛創業的時候也是很拼命,所以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必須要要努力,如果隨隨便便的成功,最後會稀裡糊塗的失敗。是否日本很多的工匠精神是源自於無選擇的結果,只能自己逼自己精益求精。同樣在國內,外部的誘惑太多了,頻繁的跳槽造就的是內心的浮躁,沒辦法沉下心去研究技術,最後就會產生更多的技術就是拼湊技術。

稻盛和夫自傳的認知思考

4。企業對員工是殘酷的,老闆喜歡拼命幹活的,老先生更是喜歡用雞湯文化給員工打雞血,這在前期很重要,前期沒有錢的情況下,就是用希望在支撐著未來。馬雲也是如此。可能老先生的雞湯更濃郁,而且自己也是第一個嘗雞湯的人,個人我很不喜歡。至少我覺得現在的中國應該不適合這種雞湯,年輕人不吃這一套。

稻盛和夫自傳的認知思考

5。企業多元化的發展是一個企業發展壯大後必不可少的自我突破的途徑,這就說明董明珠為什麼要造車了,路是沒選錯,但是時間早了點。對於京瓷,老先生的多元化,是基於本企業的技術,向外延擴充套件,這個不是盲目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是有技術的傳承的,能成功地機率比較大,而跨界的多元化很多時候都是以失敗結束。而對於第二電信,我個人認為更像是一種資源整合的創業,老先生負責整合,而且也有個強大的資金做後盾,無太多後顧之憂。

稻盛和夫自傳的認知思考

6。成功的人在對金錢沒有追求的時候就會去做一些和名利相關的事情,也會去回饋社會。我發現老先生很喜歡宣揚自己的經營理念,並將其傳授給年輕的企業家,而且還有專門的學塾來傳播這種經營理念,不過有一點,我感覺到現在日本也沒有新出現更多偉大的企業,我一直認為成功只是偶然,失敗才是必然,我更多的喜歡看別人失敗的案例,這樣就知道錯在哪,當所有的錯誤都避免的話,那麼就只剩下成功了。我也不贊成對自己的成功過度宣揚,這個對別人的作用不大,就好比現在再給更多的啟動資金,馬雲也不可能再建立一個阿里了,這種成功就是偶然性居多。

稻盛和夫自傳的認知思考

最後總結一下,稻盛和夫老先生在人生和商場上都有一套自己的哲學體系,這套哲學體系能夠真正體會的人不多。這本書更多的講述的是老先生的生活軌跡,老先生是透過不斷努力和奮鬥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個和日本的體制也有關係,如果當時的情況放在現在的普通員工身上,早就跳槽不幹了。加之老先生沒有選擇(也許是對選擇其他工作沒有盡心),所以最終變成了一種“不服就幹,生死看淡”的態度。在當下,只要方向正確,努力做一件事情,遲早會有收穫的。所以對於事業就是選對方向,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