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收老酒,賣老酒,喝老酒,他們是一幫瘋狂“老酒人”

上個世紀70年代的1200元,現在能值多少錢?

如果將這1200元存入銀行,到今天連本帶息能取出兩千多塊,可以買一輛電動腳踏車;如果拿去買黃金,今天能轉化的收益為幾百萬;買可口可樂股票的話,大概值一千多萬。

要是都拿去買茅臺酒,今天可能瞬間坐擁幾千萬。

他們收老酒,賣老酒,喝老酒,他們是一幫瘋狂“老酒人”

但在上個世紀,很少有人能預料到老酒在未來會有這樣的價值。

細算起來,老酒真正進入收藏行業,也就是近30年的事情。

做老酒收藏的前10年都是孤獨的

現代意義上的老酒,通常是指整瓶酒從灌裝出廠日期起,已經投放市場並經過長時間(普遍認為10年以上)的存放,儲存完好,其內在品質具有特殊的陳香、陳味等風味特徵的酒。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香港地區的一些酒商開始收集小酒版,即酒廠為了專家品鑑、促銷或者滿足收藏需求,按比例將各種名酒縮小而成的“迷你”酒。因為廣東商人與香港商人來往密切,這股酒版風潮也隨之刮進了大陸。

他們收老酒,賣老酒,喝老酒,他們是一幫瘋狂“老酒人”

不過,早先老酒收藏只在少數名優酒廠和科研單位之間呈自發性的存在,純屬科研行為。

直到改革開放後,在商品消費經濟發展和消費結構需求升級後,才有了老酒收藏這一說。

初代老酒人趙晨是江蘇淮安人,因父親愛酒,家中時常散亂堆放著各類白酒。

90年代末期,趙晨將這些留存下來的白酒分類裝進酒櫃時,發現茅臺、五糧液、洋河等酒瓶身上都印有名酒二字,這一細節激發了他集齊名酒的心思。

他們收老酒,賣老酒,喝老酒,他們是一幫瘋狂“老酒人”

▲趙晨

收集17大名酒的過程尤為煎熬,這也差點讓趙晨放棄對53優的找尋,畢竟一瓶酒找不到,就是徹夜難眠。

直到2002年,趙晨在廣州一家老店內看到了20多種優質酒,瞬間傻掉的他意識到53優也必須納入囊中。2004年,趙晨終於收齊17大名酒和53優,然後轉身開始專注於收藏茅臺酒。

在趙晨四處尋覓老名酒的時候,成都人焦健也正因為一套“美人”而念念不忘。

他們收老酒,賣老酒,喝老酒,他們是一幫瘋狂“老酒人”

▲焦健

1999年的時候,焦健遇到了“十二金釵”,那是宜賓紅樓夢酒廠生產的一套泥人張設計的十二金釵50ml裝小酒套盒。

焦健至今記得套盒的標價是488元,因為他最終得到這套酒是在8年後,以2200元的代價。

他們收老酒,賣老酒,喝老酒,他們是一幫瘋狂“老酒人”

在老酒收藏之初,大都是收藏酒瓶的,且多聚于山東,但從酒器具到老酒本身仍有一段距離。

90年代末,由於網際網路還未普及,進入老酒圈的基本都是孤身一人。

當時488元的價格讓焦健有些猶豫,畢竟旁邊擺著的玻璃瓶酒只要58元。這一猶豫,讓他錯過了第一次收“十二金釵”的機會。

再次有“十二金釵”訊息的時候,是在2003年。

此時網際網路已開始興起,全國各地的老酒收藏愛好者透過論壇建立起了聯絡。

在BBS、淘寶旺旺上,這群老酒人開始相互交流老酒經驗,甚至交換老酒進行收藏。

一個湖北武漢的老酒收藏者告訴焦健,可以轉讓一套“十二金釵”,報價接近800元。比原先超出近一倍的價格,讓手頭不太寬裕的焦健再次猶豫了,就這樣第二次擦肩而過。

直到2008年,透過朋友介紹,焦健在宜賓一戶人家再度尋到“十二金釵”,最終花了2200元將酒帶回家。揣著現金去宜賓的心情,焦健至今難忘,在講述這段故事時,他甚至將時間精確到了分鐘。

而這段長達8年的尋酒記,也堅定了焦健收藏老酒的人生方向。

在焦健尋找“十二金釵”的時候,江西人曾宇也開啟了自己的老酒生涯。

他們收老酒,賣老酒,喝老酒,他們是一幫瘋狂“老酒人”

▲曾宇

從長沙理工大學路橋專業畢業的曾宇,熱衷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他決定一邊開設計公司,一邊做文化研究,並將酒作為重點收藏,包括酒標、酒器和老酒等。

後來在很多場合,曾宇都表達過對老酒文化的理解:“

老酒,留存著與歷史有關的文化記憶。

收藏老酒是一種責任,這無關其市場價值,也無關其未來走向。”

他們收老酒,賣老酒,喝老酒,他們是一幫瘋狂“老酒人”

曾宇最初的老酒記憶,是家裡留下來的80年代的四特酒。

在和朋友一起開瓶飲用的時候,曾宇嚐到了老酒的別樣風味,陳味好,香味愉悅。於是在喝完家中的四特老酒後,開始在市面上搜尋。

2000年左右,老酒收藏苗頭已起,市面上的回收店裡慢慢出現老酒的身影。曾宇工作之餘喜歡走街串巷,看到回收店有老酒或者朋友們誰有,就會納入囊中。

在曾宇的記憶中,做老酒收藏的前10年都是孤獨的,全憑對老酒的情懷支撐。這一時期老酒收藏都是各自為陣,活在各自的城市圈中。

一邊透過設計公司賺錢,一邊將錢投到老酒收藏中,曾宇樂在其中。

他們收老酒,賣老酒,喝老酒,他們是一幫瘋狂“老酒人”

就在三人因為各種機緣踏進老酒圈子時,老酒收藏也完成了從酒版、酒瓶到老酒的跨越。

但此時他們面對的,仍是一個幾乎空白的老酒江湖。

直到2004年,全國各地的老酒愛好者大多還是以交流的形式收藏老酒。

不過,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很快老酒江湖就迎來了另外一番光景。

網際網路下的第一波造富運動

2004年10月29日晚,在上海世貿商城舉行的“東方福善夜——東方模特大賽頒獎晚會暨上海時裝週”閉幕式上,一瓶“葵花牌”茅臺酒以10萬元拍賣成交。一時譁然。

在趙晨的回憶中,這一時期內,老酒特別是茅臺漸漸出現在各種慈善拍賣中。

由於是慈善公益,當時的拍賣價格並不代表酒真實的價值,有點虛高,但老酒的金融價值在這個時候開始逐漸展現,老酒人的交集也越來越多。

2005年,山東省泰安市茅臺酒專賣店總經理張本雷創辦了全國首個專業酒類收藏網站——華東菸酒網。而後,張本雷又連續創辦了藏酒論壇和中國藏酒網。其中,在藏酒論壇中慢慢有了少量的老酒交易。

有了交易,江湖也就暗流湧動了。

如果說張本雷開了老酒交易先河,鮑志富便是將這一步走到了極致。

2005年9月初,寧波人鮑志富正式創辦“燒酒網”。創辦之初,燒酒網延續論壇風格,主要是作為行業技術交流的平臺。2006年下半年,一批老酒收藏愛好者開始自發在燒酒網展示藏品,進而發展出帶有中介性質的老酒交易。

在老酒圈裡,普通認同燒酒網是老酒商機的開始。之後,淘酒網、老酒網等一批網站也陸續出現。

隨著老酒交易的頻繁,很快催生出一個新的圈層——專做老酒生意的從業大軍。

特別是在安徽阜陽,從本地人早期外出打工零星收老酒,轉而形成了一個人數高達幾萬人的老酒交易“阜陽幫”。

李飛也是阜陽人。不同於三位老酒收藏家,李飛出生在一個世代與酒無關的書香門第。

他們收老酒,賣老酒,喝老酒,他們是一幫瘋狂“老酒人”

▲李飛

2002年,從部隊退伍的李飛無心學業,在北京開了一家小賣部。後來的幾年間,他去天橋下面擺過攤、當過保安、動物園門口賣過礦泉水……

一直到2009年,僱主送給送水工李飛一瓶1989年產的五糧液,由此拉開李飛的老酒生涯。

“我拿著酒捨不得喝,轉頭去了菸酒回收店,店長說給我1000塊。但我想著20年的酒這個價格太低了,就用卡片機拍了張照片,傳到中國老酒網上。”

很快便有人用站內簡訊回覆了李飛,出價1500元,並快速把錢打到了他的賬戶。當時的李飛很窮,連兩塊錢的銀行通知簡訊也捨不得開通。

當晚十點多鐘在ATM機上查到款項時,李飛知道,機會來了。

第二天,李飛就騎著電動車去菸酒回收店收老酒,拍照後放在網上。

這個時候李飛每天拍10瓶酒,每瓶酒在收購價的基礎上加30%賣出,一天能成交7瓶左右。就這樣靠倒賣著老酒,李飛從一天賺不到150塊的送水工,變成了一天賺幾萬塊的送水工。

後來李飛開始大面積發展菸酒回收店,甚至全北京賣煙的店鋪也幫著他收酒,半年時間內就有200家店的規模。送水工李飛搖身一變,成了老酒人李飛。

他們收老酒,賣老酒,喝老酒,他們是一幫瘋狂“老酒人”

李飛的成功也並非全然是機緣巧合。

在他的這段故事裡,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網路。

我們在上文中提過,自從2006年燒酒網興起後,老酒人逐漸打破了地域限制,並開始形成交易。但實際上,2006年真正進入燒酒網的網民不到一千人,一直到2010年,網民也不過十萬人。

當時,在網際網路的推動下,老酒圈實際上出現了四個圈層

,一是像李飛這樣因為有網路經驗,透過論壇等中介發展起來的老酒“中間商”。

二是李飛口中菸酒回收店的老闆,用最傳統的方式支撐起老酒圈的一角。

三是焦健這樣的老酒收藏家,他們一邊透過網路進行老酒收藏,一邊舉辦如巴蜀酒文化收藏研究會這類線下機構,形成交易。

四是鍾情於老酒飲用的消費者。

於是,不管是為了利益、為了愛好,又或者僅僅是為了杯中所好,總之老酒收藏風越來越旺盛。

李飛在回憶這段故事時說,他最要感謝的是早期的那些網站和論壇,正是因為它們帶動了行業,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到這個圈子。

不過,隨著歌德盈香等專業老酒拍賣平臺的出現,這些網站和論壇很快落下帷幕,拍賣成為下一階段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