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日記(接上一篇)

之前提到:“既然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孩子天生就知道各種現實邊界,又要保護孩子的好奇與探索品質,又應該怎麼做,才能兩全其美呢?”(上一篇)

我覺得,應該分這幾步走:

1。相信孩子天生都是向善的

2。看見孩子當下/行動背後的需求,不評判。

3。在安全的、可操作範圍內,大人親自給孩子示範一遍,或者帶領孩子操作一遍,並告知規則。

4。無條件無意願的情況下,平靜的止住孩子,並依然平靜溫和的告訴孩子規則和為什麼制定這樣的規則?

還是之前的幾個例子

萌萌想用長長的樹枝點火,我走過去牽著她的手,拿起她手裡長長的樹枝,帶著她挪到一個安全距離相對大一點的角落,與她一起握住樹枝的一端,並讓另一端靠近火源,感受遠遠的那一端被點燃的過程。

等樹枝燃起明火之後,萌萌又移動樹枝到空氣中,看著樹枝上的火苗由大到小、由橙色變成綠色並最終熄滅、只剩下一縷青煙的過程,之後,她又重複點燃樹枝、移至空氣、感受變化、熄滅的過程,反反覆覆,一直到她主動對我說“媽媽,我不想玩了”,我們才回到火堆旁坐下,聽她講火苗的變化。

也是這時候,我告訴她關於火的使用規則、用火安全及注意事項。

攀爬酒店大廳前臺櫃檯,被爸爸一個不耐煩和禁止的眼神兒瞟過之後,萌萌的生命力夾雜著自己又做錯事了的心情戛然而止,一副被束縛了手腳、又不知道為啥會被束縛的表情,爸爸辦理入住手續時,我告訴她想爬有其他地兒可爬,櫃檯不能攀爬以及為什麼不能爬?聽完,她釋懷了,並欣然地接受了。

至於朝屋內丟石仔兒吸引我們的注意,想跟我們互動玩遊戲這件事,或許是耳濡目染吧,對比前面兩件事兒,萌爸突然開竅了,不僅保持著一直以來不排斥萌萌跟大自然接觸的風格,沒有責備她玩不太乾淨的石仔兒,還平靜的告訴她,哪個區域適合玩這類遊戲,只是,一開始禁止萌萌往屋內扔時,他的語氣能稍微溫和一點,那就更好了。

這樣,孩子在一次次與世界相處的過程中,既觸碰到了現實邊界,又保持住了自身的好奇和探索,TA們不用擔心被責備、被評判、被不理解、被一刀切,被認為是壞小孩兒,被認為做錯了很嚴重以致於很害怕犯錯。

TA們害怕我們直接呵斥禁止其當下的行為,也看不懂我們一副“你就是要跟老子對著幹是吧”的上頭樣子,TA們需要我們告訴TA,哪些不能做?為什麼不能做?如果還是想做?又該怎麼辦?

只有這樣,TA們不僅會習得,在遇到問題時,學會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靈活地為自己所想而繼續積極努力,還會在面對其他小夥伴時,跟著我們一起介紹規則、維持規則呢。

更重要的是,在面對別人的問題時,TA們也同樣不會隨意評判,《再見愛人》綜藝裡說:“人都是用自己被愛的方式來愛別人”,同樣,孩子也是用自己被對待的方式來對待別人。

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孩子隨意責備、評判其他小朋友的某些行為時,首先要做的不是繼續責備評判自己的孩子,而應該反思,自己平時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的?

源頭都在自己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