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拙的教養

時下,家長和教師都希望孩子不輸於現在,更不輸給未來。這樣的壓力導致兒童身心健康問題日趨嚴重。而《笨拙的教養》這本書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

“笨拙的教養”,一方面指初次為人父母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都在笨拙摸索;另一方面指要自然養育,讓孩子漸漸成長為獨立的個體。書中講述了身為海歸、擔任某教育集團高管的職場媽媽汪珺所歷經的種種困惑、衝突與思考。初為人母的她,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路雞飛狗跳,跌跌撞撞。她陪伴孩子游走於不同的文化和觀念之間,接觸不同社會階層的父母,記錄陪伴孩子成長的歲月和感悟——在人人疾步前行的時代,讓孩子慢慢來,比快快長更重要。這看起來笨拙,卻走得更堅實。

那麼,在這個快節奏時代,如何讓教育慢下來呢?

放慢教育節奏,陪孩子做“無用”功。作者曾經帶著孩子到紐西蘭、芬蘭、日本等國家旅行和生活。在那裡,孩子擁有更多玩耍的時間和空間。他們可以在教室拿著蠟筆塗鴉,也可以去海邊、森林探索大自然。看似“無用”之事,可以讓孩子以一種從容不迫的姿態放飛天性。而我們也需要讓孩子自己做主,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一些當下“無用”的事。

給孩子自己成長的空間。我們總是習慣去為孩子提供自以為是的標準答案,這無異於關上了孩子觀察世界的一扇窗。給孩子成長的空間,首先要做的是減少對孩子的批評;其次是允許孩子犯錯,因為每一次犯錯都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也是探索問題的契機;最後,要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不要妄想替孩子解決所有問題。

培養看不見的競爭力。面對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孩子除了掌握確定的知識,更應具備綜合競爭力;除了可衡量的外在標準,也要關注不可衡量的內在成長——終身學習的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充滿自信與保持自律的領導力等。這些看不見的競爭力都可以透過日常小事去培養,比如堅持陪伴孩子一起讀書,耐心傾聽孩子的訴求,與孩子好好溝通,發自內心去讚賞孩子……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笨拙的教養”是讓孩子擁有內在的自我驅動力,奔跑卻不疲倦,行走也不累乏。

願每一個焦慮、迷茫的家長和教師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

(作者單位系新星出版社)

《中國教師報》2021年06月09日第16版

作者:田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