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家長,大多會給孩子“講故事”

當你還在糾結要不要給孩子念故事的時候,聰明的家長已經開始給孩子講故事了。

咦,難道這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當然有區別,這一點在管家琪的《管家琪的閱讀課》中,做出了詳細的解讀。

聰明的家長,大多會給孩子“講故事”

1、講故事和念故事,都需要提前做準備

念故事是拿過書本直接讀,而講故事則會加入一些自己的看法,也會和孩子有一些互動。

有的家長說我的口才不好,不會講故事,只能念故事。

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進步,先來唸故事,慢慢再有意識改變,去講故事。

而不管是講故事還是念故事,之前的工作是一樣的。

在《管家琪的閱讀課》中,提到了兩個需要提前準備的工作:

聰明的家長,大多會給孩子“講故事”

(1)提前看故事內容

先花點時間把故事看一遍,確定是孩子可以聽的內容即可。

如果要念故事,這樣的準備工作也可以避免在唸的過程中,出現磕磕絆絆的情況。

(2)提前看作者的文筆等細節,適不適合直接拿來讀

也許有的書註明了是童書,但作者之間的風格差異也是很大的,有的作者的文筆比較生澀,不僅家長在讀的時候會很吃力,孩子也聽不懂。

這型別的故事,就不適合唸了。

反倒來說,講故事則會少很多侷限。

而且,講故事還有很多好處。

聰明的家長,大多會給孩子“講故事”

2、講故事的好處,你想不到

講故事和念故事不一樣,講故事是有自己思考在裡面的,並且可以和孩子很好的互動。

《管家琪的閱讀課》中,還講到了三個好處:

(1)在多元化閱讀的既定現象之下,孩子往往更可能透過其他途徑接觸文學作品

,比如電視、廣播等。

而講故事則是更有意義的一種途徑。你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互動,這就要比廣播強了,你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啟發孩子去想象,這就比電視強了。

而且,再不喜歡讀書的孩子,也可能會因為一個故事,而產生閱讀的興趣。

聰明的家長,大多會給孩子“講故事”

(2)講故事,可以擴大孩子的閱讀面

講故事對人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一個會講故事的家長,必然是有著豐富的閱讀面,才能更好地給孩子講故事,比如在給孩子講《水滸傳》的時候,可以從服飾上去延申,比如梁山好漢中有幾個會在頭上戴花,這是宋朝的一種風俗,也可以從思想中去延申,比如為什麼梁山上這些人這麼厲害了,還一直想要招安。

還可以去拓展皇帝的知識,比如這個時候的皇帝是誰,下一個皇帝是誰等等,這都是念故事給不到的。

聰明的家長,大多會給孩子“講故事”

(3)如果樂於給孩子講故事,可以在無意中激發孩子讀某一個作品的興趣。

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孩子所知道的知識也是有侷限的。講故事,則可以開啟孩子思維的大門。

有的家長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喜歡這個也不喜歡哪個,以為是孩子不好,其實更多時候,是孩子並不知道這件事的意義。

比如讓孩子學英語,單單說學好英語可以考個好成績,孩子的內驅力不一定是很高的,但是你講一個與留學有關的故事,或者是和英語有關的故事,孩子則能從中受到啟發,更好地決定自己對於英語產生的價值,是否有足夠的興趣。

聰明的家長,大多會給孩子“講故事”

所以,如果時間允許,就為孩子講故事吧!

哦,不,就算時間緊湊,也可以抽出十分鐘時間,給孩子講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