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帥起家的郗鑑,做了3件事保東晉70年太平,被王夫之盛讚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流民帥起家的郗鑑,做了3件事保東晉70年太平,被王夫之盛讚

引言:

談及東晉門閥士族,印象深刻的無疑是琅琊王氏、潁川庾氏、陳郡謝氏以及各大家族著名的代表人物。但有一人並非典型的門閥士族出身,卻發揮過重要作用,這就是郗鑑。郗鑑(269年-339年),字道徽。高平郡金鄉縣(今山東省金鄉縣)人。東晉重臣、書法家。少年時孤貧,但勤學苦讀,以清節儒雅著名,不應朝廷闢名。永嘉之亂時,聚眾避難於嶧山,其後被琅邪王司馬睿授為兗州刺史。他的為政生涯裡參與討平王敦之亂、蘇峻之亂,並且輔佐晉成帝。平衡協調各大士族的關係,阻止了朝中計程車族鬥爭。首次提出了“靜鎮京口”的觀點,使京口成為軍事重鎮。鹹康五年(339年),郗鑑去世,年七十一,獲贈太宰,諡號“文成”。他的一生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東晉政權在錯綜複雜的內外環境中得以延續百年,我們不可否認郗鑑的傑出貢獻。

流民帥起家的郗鑑,做了3件事保東晉70年太平,被王夫之盛讚

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

一、密謀——引流民帥平王敦

永嘉初年,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導,聯絡南北士族,護送琅琊王司馬睿渡江,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建立東晉,司馬睿成為開國皇帝。此時的司馬氏已然沒有法統,琅琊王氏卻功勞赫赫,因而在朝廷內享有極高的話語權,王導居於中樞,左右重大事務,“王與馬,共天下”的門閥政治格局形成。

流民帥起家的郗鑑,做了3件事保東晉70年太平,被王夫之盛讚

司馬睿

誠然,晉元帝司馬睿也不甘權力的限制,起用劉隗、刁協等其他士族人物,引來王導從弟王敦的不滿,於晉元帝永昌元年(322年),以誅劉隗之名進攻建康,執掌朝政,意欲篡位,司馬王室一時動盪,史稱“王敦之亂”。

危機關頭,經由南氏冠冕紀瞻的引薦,郗鑑被任命為安西將軍、兗州刺史、都督揚州江西諸軍,鎮守合肥。他的任職引發了王敦的恐慌,兩人在姑孰(今安徽省當塗縣)見面併發生激烈爭執,王敦諷刺挖苦郗鑑,郗鑑舉止自若,“大丈夫既然選擇效忠皇帝,就應該嚴格遵守三綱五常,若是偷生變節,又有何顏面去見上天呢?”,同時表達了自己要與天道共存亡的決心。王敦敬其膽識,遂打消了陷害他的念頭。

流民帥起家的郗鑑,做了3件事保東晉70年太平,被王夫之盛讚

王敦劇照

太寧元年(323)八月,郗鑑與明帝展開了平王敦之亂的密謀。翌年七月,王敦部下大軍壓境,郗鑑遣流民帥的兵力支援建康,成功平叛。

流民帥起家的郗鑑,做了3件事保東晉70年太平,被王夫之盛讚

郗鑑劇照

密謀的成功,得益於郗鑑對流民帥的成功使用。永嘉之亂和五胡亂華,迫使大量北方人成為流民,湧入南方。渡江之後的流民,選擇從軍以謀求生計,他們所依附的人被稱為“流民帥”,郗鑑也是其中之一。這一團體的出現迎合了無兵可用的朝廷的需要。郗鑑氣質出眾,門第優越,從流民帥中脫穎而出,成為權臣。但流民帥擁兵自重,本身獨立性大,往往與東晉朝廷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這也是流民帥始終不被信任的關鍵所在。此後的“蘇峻之亂”,恰印證了東晉朝廷的懷疑。平叛後的郗鑑為維持朝廷穩定,在最後又設計除掉了平叛有功的流民帥,可謂殺伐果斷。

流民帥起家的郗鑑,做了3件事保東晉70年太平,被王夫之盛讚

建康(今南京)

二、斡旋——平衡各大士族勢力

郗鑑以流民帥的身份起家,特殊的身份和士大夫高度的責任感,使得他成為穩定政局的核心人物。

時事變幻無常,郗鑑與琅琊王氏關係始終錯綜複雜。對於王敦叛亂,從兄王導一直持默許態度,郗鑑效忠東晉,痛斥反對王敦的不臣之心。儘管如此,他也沒有與琅琊王氏徹底決裂,而是靜觀其變,不去得罪各大士族。等到成帝即位,作為外戚的潁川庾氏崛起。加上王敦之亂的影響,成帝開始親庾疏王,庾亮得到重用,王導的勢力動搖。琅琊王氏為穩固在朝廷的地位,必須拉攏郗鑑,而郗鑑出於防止庾氏一家獨大的需要,又必須支援王導。在特定條件下,王、郗得以交好。儘管郗鑑多次維護了琅琊王氏的勢力,但是當王導末年憒憒之時,他依舊可以不懼王導威嚴,大膽抨擊他的不當行為。

流民帥起家的郗鑑,做了3件事保東晉70年太平,被王夫之盛讚

王導劇照

不論郗鑑做出什麼決定,支援哪個家族,出發點都是國家。陶侃、庾亮廢黜王導的謀劃,都被他攔腰斬斷。成帝年幼,王導輔政。他一貫“務存大綱,不拘細目”的作風招致朝臣不滿,陶侃曾經就有過起兵廢黜王導的想法,被郗鑑勸阻,儘管王導有許多過錯,但是主少國疑,不具備剷除王氏的條件。同時陶侃作為荊州刺史,可以尋求豫州刺史庾亮以及身為徐州刺史的自己的合作,用地方勢力掣肘中樞的王導,以期穩定。此後庾、王矛盾激化,庾亮廢黜王導未遂,郗鑑也起到過決定性的作用。

流民帥起家的郗鑑,做了3件事保東晉70年太平,被王夫之盛讚

門閥士族

三、開拓——首倡“靜鎮京口”之議

郗鑑“靜鎮京口”的首倡,最初只是解除蘇峻自歷陽過江以後,東晉軍隊的後顧之憂。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在今天是物產富饒的“魚米之鄉”,但在魏晉時期尚未開發,十分貧瘠,常有野獸出沒,孫權多次在此打獵。糟糕的地理環境使京口不被士族看中,這就為西晉末年以來,北方流民湧入京口並定居創造了條件。

流民帥起家的郗鑑,做了3件事保東晉70年太平,被王夫之盛讚

京口(今鎮江)

流民帥郗鑑將其他地方的流民遷移到京口、晉陵等地。給他們分配田宅,把他們組織起來,開發荒地,發展生產,加強軍事訓練,增強了京口的勢力。

京口在政治、軍事上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控制三吳

三吳地區一直是南方士族集聚的地方,北方士族南渡,吸納三吳士族進入東晉統治集團。他們與僑姓士族內部對立勢力分別結合,分裂為兩大陣營,所以朝中政局的變動往往牽動三吳。穩固三吳勢力,特別是連線三吳的京口,就顯得至關重要。

(二)抵禦海寇

咸和五年(330)後趙石勒的部將劉徵入侵南沙(今江蘇省常熟市),次年又寇婁縣(今江蘇省崑山市),進行燒殺搶掠。凡此海寇騷擾之案,都在京口附近,而一旦海寇溯江而上,攻陷京口,將直接威脅到東晉都城建康的安全,加強京口的軍事防務成為當務之急。郗鑑都督吳國諸軍事,修建晉陵羅城,率部下平定海寇。此後少有海寇騷擾,不得不說郗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拱衛京師

京口毗鄰都城建康,加強京口的軍事建設,能夠起到威懾作用,減少甚或阻止建康變局的出現。郗鑑在京口的軍事勢力,亦是陶侃、庾亮廢黜王導之謀失敗的重要原因。

流民帥起家的郗鑑,做了3件事保東晉70年太平,被王夫之盛讚

東晉地圖(公元337年)

文史君說:

王夫之讚譽“東晉之臣,可勝大臣之任者,其為郗公乎!”門閥政治格局形成的原因,是皇權不振和士族專兵。若要維持政局穩定,既不允許任何其他士族取代司馬氏的地位,又不允許僑姓士族一家獨大。郗鑑南渡之後透過完成以上幾件大事,成功地打造了一個穩定的抗胡政權。此後東晉七十年無內戰,江左開發,經濟文化事業發展,郗鑑所起到的積極影響是深遠的。

參考文獻:

《湖北雲夢鄭家湖墓地考古發掘獲重大收穫》,《文物鑑定與鑑賞》2021年22期。

(作者:浩然文史·鄭大嵩陽國學會)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流民帥起家的郗鑑,做了3件事保東晉70年太平,被王夫之盛讚

原標題:《流民帥起家的郗鑑,做了3件事,保東晉70年太平,被王夫之盛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