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孫權和陸遜的別樣君臣,卻沒有善始善終

三國:孫權和陸遜的別樣君臣,卻沒有善始善終

孫權和陸遜可以說是君臣之交,與劉備、諸葛亮一樣,陸遜的倒黴其實並不是因為陸遜,而是因為他對江東士族的忌憚,以及陸遜對孫權字的過分干涉,讓孫權極為不滿,然而孫權卻始終沒有想要殺死陸遜,陸遜的死,更是因為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恐懼而死,作為朝臣,插手皇室內政絕對不是什麼好事,曹操對楊修的態度,還有岳飛、和珅的態度。何況陸遜這種權勢滔天,又有重兵把守的大臣。更何況,孫權還是個多疑的皇帝。

陸遜不管是治軍,還是管理百姓,都是一等一的好手,論出身、論能力、論忠誠,他都是東吳數一數二的,《三國志》中,除了皇帝,就只有諸葛亮和陸遜兩個人。孫權對陸遜是完全信任的,在夷陵之戰後,孫權親自為陸遜御駕,賜予陸遜統兵之權,榮寵不減,可惜孫權和陸遜之間並無善終。孫權與陸遜,是一對奇怪而令人唏噓的帝王。孫權在晚年的確是冷酷無情,嗜殺成性,但不可否認的是,君王最怕的就是儲君之位,陸遜既然捲入了這場爭鬥,必然會受到懲罰。

三國:孫權和陸遜的別樣君臣,卻沒有善始善終

陸遜是孫權的同輩,而陸遜則比孫權年幼一歲。陸家和孫家本來就是敵對關係,孫策一直在壓制江東世家,十八歲孫權登基後,就開始了和談,孫權要想掌控天下,就必須要有大族的支援,所以陸家是他的依仗。陸家是江東大族,要發展壯大,就需要孫權的支援,所以兩家才會有合作。陸遜二十一歲就入仕,三十五歲就從已故的淩統那裡繼承了孫權的右軍,孫權更是將孫策之女許配給了他,這也是孫權承認陸遜(非陸家)的原因。而實力不在陸遜之下的陸績,卻是在交州被流放,比陸遜還要年輕三歲。陸遜在夷陵一戰中,一飛沖天,成為了東吳最重要的一員。

三國:孫權和陸遜的別樣君臣,卻沒有善始善終

陸遜雖是孫權的心腹,但他天生就有缺陷,那就是出身江東士族,若陸遜是淮泗集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四十多年來,他們之間的君臣之爭,主要表現在世家和平民之間的衝突,以及江東士族和淮泗集團之間的衝突。孫權始終對江東世族存有疑慮,孫登一死,孫權就起了疑心。這就好比朱元璋在朱標去世後,朱元璋大開殺戒,六十多歲的孫權,根本沒有餘力再去培養繼承人,如今孫權要為自己的兒子打下一片江山。江東大族,就是最大的阻礙。孫權和劉備、曹操一樣,都是一個嗜血、陰險狡詐的傢伙。孫權的複雜,複雜,複雜,難以理解,孫權一生都在努力的保持著一個平衡,但最終,孫權卻把自己給玩死了。

三國:孫權和陸遜的別樣君臣,卻沒有善始善終

陸遜之所以會站在孫和一邊,也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但孫權認為,這正是江東士族想要掌控局面的原因,所以陸遜越幫孫和,孫權對孫霸的支援就越大,其實孫權對孫和和孫霸都不感興趣。陸遜在繼承一事上,保持中立和公正,應當能得到一個好的結局,從陸遜過世前後孫權的舉動來看,他並不想陸遜死去。陸遜去世後,他繼承了王位,而且一直安然無恙,陸家也沒有受到任何懲罰,這可比其他兩個宮中的世家要好得多。在陸遜看來,他一心只想著自己的國家,一心只想著自己的理想,追隨孫孫權,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才能,二人一個是鄉下小子,一個是江東首富,這兩人都是三國時期最讓人琢磨不透的一對君臣。

三國:孫權和陸遜的別樣君臣,卻沒有善始善終

我是阿嬌,一個歷史的守護者。歡迎您的評論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