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教育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很難有絕對的好壞、對錯之分,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間達到和諧、平衡,才是最合適的教育。

“我看書的時候特別累,那些字都是一閃一閃的,一會兒黑一會兒白。”如果你的孩子看書、學習時遇到這種情況,你是不是特別抓狂?

當你的孩子學習特別費勁,上小學高年級了還為拼音、閱讀、寫字發愁,怎麼努力成績還是不理想,你問老師這孩子是不是笨呀?老師說:“孩子哪有笨的,就多努力吧。”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如果老師這麼和你說,你是不是有些絕望?

出現這些狀況的孩子真是“笨”嗎?未必。

也許孩子只是有些特殊,他們是“閱讀障礙者”。

前不久央視播出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影片對三個有閱讀障礙兒童的家庭進行了三年的跟蹤拍攝,第一次將“閱讀障礙者”所面臨的困境呈現在我們面前。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有閱讀障礙的孩子,都經歷了什麼?

這部紀錄片的三個小主人公校校、群曉、若汐,在6歲之前沒有任何問題,相反他們還特別聰明。

但隨著他們進入小學,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從識字困難開始,到後續發展到閱讀的時候他們很難順利地讀完一整篇文章。

漏讀、跳讀、讀錯是常有的事,最可怕的是即便每個字都認識,他們也很難在腦子裡把這些字、詞連成句子,讀懂意思。

當一個有閱讀障礙的兒童看到字的時候,他們大腦中的識字系統無法快速識別。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正因為受此困擾,上學之後這幾個孩子學習成績都不理想,即使非常努力也暫時無法改變現狀。

校校,在家人眼中他能說會道,可上學後卻讀、寫困難,學習成績一直徘徊在及格線,他上課時經常走神,似乎只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群曉,刻苦自律、自我要求極高,在付出了超出同齡人幾倍的努力後,成績卻依然沒有明顯提高,這令他陷入痛苦悲觀的情緒······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若汐,每天非常認真地學習,但與成績名列前茅的姐姐相比,她的努力似乎是徒勞的,成績總是墊底,受到同學們的嘲笑,也得不到老師的理解······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上學以後這三個孩子從“別人家的孩子”成為了“問題兒童”。

不僅如此,他們在學校還要面臨老師的誤解和同齡人的嘲諷,回到家中又受到父母的焦慮情緒影響,可以說孩子們每一天都經歷著別人難以想象的煎熬。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校校在學校被同學們叫垃圾,還被豎中指,但是他從不跟媽媽訴苦,總是自己默默承受著一切。

群曉因為在校受到霸凌,對學校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陰影,他說:“我的同學因為我考試成績很差,就一直嘲笑我,我都不想回憶那段往事。”

若汐考試不及格,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她,“你不學的話就別學,直接開除你得了”,回到家後若汐悶悶不樂,結果發燒了。

看著三個曾經天真可愛的孩子,被閱讀障礙折磨成這樣,讓人辛酸又心疼!

閱讀障礙是學習障礙的一種,在適齡兒童中發生率約為5%~10%,特指兒童擁有正常的智力、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和正常的學習動機,卻不能在學齡階段順利地習得閱讀技能。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事實上,這些有閱讀障礙的孩子,智商是沒問題的,甚至還具有非凡的創造力。達•芬奇、愛因斯坦、愛迪生、喬布斯等人都有閱讀障礙,但這並未影響他們改變世界、創造奇蹟。

可是這些人是被大眾所熟知的名人,畢竟是少數,紀錄片中的這幾個孩子至少到目前來看,卻是“平平無奇”非常普通。

但即便如此,他們也絕不應該被貼上“笨小孩”的標籤。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與孩子站在一起打敗問題,而不是與問題站在一起打敗孩子

《我不是笨小孩》是一部充滿關愛的紀錄片,

它首次將鏡頭對準了有閱讀障礙問題的孩子,向公眾科普閱讀障礙,幫助家長和孩子獲得更多社會理解。

紀錄片不僅讓我比較詳細瞭解了閱讀障礙,還讓我認識了三位堅強、果敢、不放棄的媽媽。

可以說正是由於媽媽們的奮力託舉和無私奉獻,才將孩子的不幸轉化成了一種幸運。

樂觀接納

校校的媽媽在費心費力後,終於認清孩子在學習上所面臨的困難,她慢慢改變了對孩子的態度,也樂觀起來。

她幫助校校制定學習計劃,督促孩子學習更加有耐心,忘了,就再教,錯了,就再改。她說,“不會沒事,咱們去學,只要努力沒有什麼做不好。”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校校和媽媽的互動大多也充滿了歡樂,儘管校校知道自己在學校的成績一直很不理想,但他卻總是樂呵呵的。

畢竟,收穫一個身心健康、平安快樂的孩子比成績單上的100分要重要得多!

無私幫助

第二集中的男孩兒群曉讓人感慨,他本身是一個自我要求非常高的孩子,學習努力又刻苦,還時常和自己較勁。

看到孩子這種情況,群曉媽媽積極地應對,不斷想辦法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共渡難關。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為了找到更適合孩子的學校因材施教,群曉媽媽在山西找到一所能接納孩子的學校,她不惜辭掉工作一個人去陪讀,讓爸爸在家照顧妹妹。

群曉媽媽特別理解孩子嚴格要求自己的狀態,她的寬慰讓我忍不住掉淚,“你不管怎麼樣,爸爸媽媽都特別愛你,不是因為你努力,而是因為你做到今天這個樣子特別棒!”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善意鼓勵

若汐是一個女孩子,她更加讓人心疼。

媽媽焦慮、煩惱,為了寫作業曾經氣得拿出棍子戳在女兒身上,把寫得亂七八糟的作業也撕了,面對若汐的嚎啕大哭她只能沉默。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可媽媽最終沒有放棄孩子,她一次又一次地鼓勵著女兒,為了緩解孩子的壓力,還為她報了舞蹈班。就這樣若汐的語文成績從38分提到了78。5分,可這樣的進步,並沒有得到老師的認可和獎勵。

若汐媽媽不會忘記女兒的進步,她特意準備了一張獎狀,上面還有爸爸媽媽的名字和一顆愛心,孩子別提有多高興了。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細細想來,接納、幫助、鼓勵不僅僅是有閱讀障礙孩子的需要,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來自於父母與老師無私的愛與接納都是不可或缺的。

看到這裡,家長們是否應該重新思考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如何與孩子站在一起打敗問題?而不是與問題站在一起打敗孩子!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愛與接納是教育的第一課

紀錄片拍攝得很生動,讓我們看到了“閱讀障礙”家庭的混亂,也看到了父母、老師的努力和三個小主人公的變化和成長。

校校雖然在拼音理解上還是有不少問題,但出問題的次數已經明顯減少了;群曉不僅有媽媽無私的愛,還收穫了一個非常包容他的環境和理解他的老師;若汐的語文成績在穩步提升,性格也越來越開朗······

這些是家長、老師、孩子共同努力的結果。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這部誠意滿滿的紀錄片,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

什麼是對孩子真正的接納。

它時刻提醒著父母和教育者,面對著這樣一些較為“特殊”的孩子,我們切記不要過早給孩子貼上“笨、懶”的標籤。

教育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很難有絕對的好壞、對錯之分,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間達到和諧、平衡,才是最合適的教育。

如果我們的孩子和別人不一樣,我們要直面困難、接受現實,陪孩子一起走過學習的至暗時刻,守護他們幼小的心靈和心理健康,讓家庭成為孩子的堅實後盾。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這也不難理解《我不是笨小孩》英文片名《The Chosen One》的含義,

“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是上天選中的孩子,他們都擁有光明的未來。”

在當今,仍有不少的老師和家長遠離了育人之本的目標,一些父母和學校的教育方式,正在為未來社會培養焦慮症患者。

從這方面來看,這部紀錄片的意義不僅僅只針對閱讀障礙群體,它同樣能

引發每一個普通家庭反思自己的育兒方法。

《我不是笨小孩》將鏡頭對準閱讀障礙者:“笨小孩”教會我們的事

正如片中一位老師所說,

“我們不能夠拿已有的尺子來衡量奇特的生命,要對每一個生命充滿敬畏。”

這件事情需要我們一起來努力,與朋友們共勉。

-END-

作者 | 桃樂思

責編 | 墨語

實習編輯 |哥舒

版權宣告

本文系“讀者·新語文”獨家稿件,版權及解釋權歸“讀者·新語文”所有。

本授權只針對“讀者·新語文”原創文字內容。涉及非原創內容、圖片、音影片等第三方合法權利的授權,請自行聯絡相關權利方單獨授權。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