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挫折中成長的孩子心理更健康

青少年患抑鬱症的越來越多,其誘因有生活變故,精神刺激,疾病等。縱觀歷史名人和身邊老人的生活經歷,我們都知道人的一生絕不可能一帆風順,每個人生命中都會遇到困頓、挫折打擊,甚至大起大落。我覺得從小讓孩子體驗挫折是非常必要的。在摔打中成長的孩子抗摔打,在挫折中成長的孩子更堅強。挫折是人生的財富。

比如,幼兒期,當孩子不小心摔倒,讓孩子自己爬起來。摔疼、皮外傷,家長不必過多關注和幫助,讓孩子認識到玩耍時摔倒受皮外傷都是正常的,這是盡情玩耍的代價啊。想玩耍就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今後生活中也要靠自己,跌倒受傷自己爬起來繼續前進。窮苦人家的娃很少抑鬱,可能跟打小就靠自己 ,在跌摸滾爬中長大有關。搞體育的人性格開朗,很少抑鬱,因為訓練、比賽中不斷接受挫折的訓練。

孩子與夥伴發生爭執矛盾,甚至吵架打架,這是很好的人際交往的歷練。當孩子吵輸打架的時候,正是體驗挫折的機會。與人交往,如果不是強者,要麼學會適應,要麼學會自我保護,父母不可能,也沒能力永遠保護子女。

讀書階段,學習能力得不到認可,作業完成不好,成績不好被老師批評的時候,家長可以指導方法,告知失敗的原因,但不必焦慮,因為這也是很好的挫折體驗。孩子要麼沒認真學,若認真學了成績不好,可能方法不對,或努力不夠。讓孩子知道天上不可能掉餡餅,若想成功,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其實哪怕努力了不成功不也是正常的嗎?但是若不努力連成功的機會都沒有。

心理出問題的往往是學習一直一帆風順的孩子,智力相對也比較高,學習也認真,成績優異,考入理想大學,甚至讀研,讀博,一旦遇到困難挫折,或成績不如別人,沒經過挫折歷練的很可能經不起失敗的打擊。所以讀書階段經歷一些失敗,是人生經歷的財富,家長完全可以淡定面對。

據說抑鬱自殺的孩子家長是老師身份的比較多,這是為什麼呢?可能與老師追求完美、任何事喜歡講道理,教育細緻,易焦慮有一定關係。孩子成長、讀書階段受挫折比較少,一旦離開父母懷抱,大學期間、社會上各種複雜甚至險惡的人和事都讓孩子無所適從了。

父母應該學會正確地面對孩子經歷的挫折,母親不焦慮,父親要從容堅強。父母是指引者,父母更是表率者。父母淡定,孩子才能容易做到淡定地面對挫折。父母堅強,孩子在挫折面前最終也會一樣堅強。人生的路很長,最終都要靠孩子自己獨立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