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給孩子傳遞太多的家庭優越感,那樣只能害了他們

我發現,很多社會地位優越、名利雙收、生活條件很好家庭,卻往往輸在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上,兒女們的不爭氣,常常把他們弄得焦頭爛額、屢屢犯愁。

前段時間和幾個朋友一起吃飯,其中一個朋友就是這樣,他是國家公職人員,家庭條件也特別好,可就是頭疼他那個上高中的兒子,成天在學校裡面惹事,不是喝酒、抽菸、就是和同學打架鬥毆,上次領著一幫小弟打群架還把其他同學給打傷了……

幸好傷勢不太要緊,他買上禮物登門給人家賠禮道歉,又賠了點錢才把事情了結。作為家長已經被學校叫去過好多次,對於這匹害群之馬,學校態度堅定地表示,如有再犯務必勒令退學,決不姑息縱容。

他兒子能上這所私立高中,也是四處託人託關係好不容易才進去的,可無奈兒子就是不爭氣,把他氣得一點辦法都沒有,原本心裡就氣兒不順,再加上喝了點酒,更是反反覆覆,不停地數落著他兒子的各種糟心事……

他說,實在不行,等高中畢了業,就把兒子送到部隊去當兵!自己管教不了,乾脆送去部隊把他好好磨鍊磨鍊。

這倒也是個不錯的辦法,大家一致表示贊成!

在和這個朋友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他話裡話外,總會無形中透露出一些家庭優越感的東西,比如他說自己從來不交物業費、小費、電費;現在就給兒子在某高檔小區買好了房子,幾百平米的豪宅,房產證登記的是兒子的名字; 胳膊上戴的名錶,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名牌等……

這些細節無時無刻都在向大家傳遞著一種資訊:那就是我家有特權,而且有的是錢!就算兒子以後一事無成,什麼也不做,也一樣能擁有一份非常好的物質生活。

你看,作為一個和他不太熟的朋友,只一起吃過兩三次飯,就能有這樣的判斷,那麼和他成天生活在一起的兒子,又怎麼能接收不到這種暗示呢?

那麼時間長了,孩子的心裡肯定會產生變化,他肯定會想:“我想要啥有啥,衣食無憂,什麼也不缺,為什麼還要去努力呢?”

是啊,這種家庭條件極其優越的孩子,他們的學習動力究竟在哪兒呢?

家長一方面有求必應、無限溺愛,一方面又去無端要求他們、指責他們,不懂得正確地教育和引導,我感覺這才是問題真正的源頭所在!

家庭條件優越當然是件好事,但如果不能正確使用這種優越,那麼就有可能給下一代灌輸錯誤的認知,影響他們的金錢觀消費觀,甚至還有可能毀掉一個孩子,給家庭帶來災難性的打擊。

我覺得教育孩子首先需要自我放低姿態,不要傳遞給孩子太多家庭條件優越的資訊,必須讓他們明白:

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透過我自己的努力才獲得的,這些財產都是屬於我的,跟你沒有一丁點兒關係。如果你將來想要擁有它們,那就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決不可能不勞而獲地輕易得到!

早早就替他們買好了房子,房產證寫上他們的名字,這種行為實在不可取,你們以為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就是愛護孩子,實際上是在用物慾淹沒了孩子,給到他們錯誤的提醒和暗示。

孩子的優越感越強,就越會變得不思進取、自負自滿、囂張跋扈、喜歡顯擺炫耀,價值觀扭曲,承受不住挫折等等。

作為家長應該讓孩子清楚地知道:所有人生來都是平等的,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自己努力去創造,而不應該寄希望於父母。整個社會的氛圍是,勞動掙錢最光榮,而炫耀家庭的財富和特權,是一種被人看不起的可恥行為!

無論條件再怎麼好,家長也必須教育孩子懂得低調和謙虛,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比自己家庭條件好,同時自身又很優秀的人,要向更高的平臺看齊,要向更優秀的人學習。

一個家庭的興盛延續,不僅僅依靠眼前的財富和權勢,讓子孫養成“等靠要“的壞習慣,而是要對他們進行文化教育、品德修養、處世立身、持家治業等全面教誨,使後輩們具有一定的能力,繼續創造財富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