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鐵路療養院裡的王爺墳,是禮親王代善後代,現存陽宅

提到清朝王爺,禮親王代善家族絕對沒法忽略。代善是太祖努爾哈赤次子,在長子褚英被賜死後,就是諸貝勒之首。也是當年唯一有資格與皇太極競爭皇位的人。代善不僅是清初六大鐵帽子親王之一,而且其子孫又出了兩位鐵帽子郡王。這在其他親王中絕無僅有。尋訪禮親王家族墓自然是此次筆者三訪北京地區清代王爺墳計劃的一部分。不過門頭村的王爺墳主要遺蹟被移到了北京植物園內。植物園還未有機會去,倒是先到了石景山福壽嶺,看到了第五代禮親王(康親王)巴爾圖。巴爾圖是代善曾孫,禮王府直系的第五世親王。福壽嶺是禮王府的第三塊墳地,以康簡親王巴爾圖立祖,其後又埋葬了後代多位禮親王。除了福壽嶺和最早的門頭村墳地外,禮王府的第二處墳地是金頂山,以康修親王崇安立祖,後世又葬有已革禮親王昭槤等子孫。目前這第二處墳地已經沒有遺蹟可尋。

北京鐵路療養院裡的王爺墳,是禮親王代善後代,現存陽宅

上文中提到的康修親王崇安是巴爾圖的侄子,是禮王府的第四世親王。說來也有些意思,崇安的父親康悼親王椿泰,也就是這位福壽嶺禮王墳開創者巴爾圖的五弟弟。當年康良親王傑書生有五子,巴爾圖行四、椿泰行五。傑書最後把王位傳給了椿泰、椿泰薨後又把王位傳給了其子崇安,而當時作為輔國將軍的巴爾圖已經算是旁支。至雍正十一年(1733)崇安薨,此時崇安尚有子嗣在世。但雍正皇帝卻選擇他的叔叔,已經60歲的巴爾圖來承繼王位。關於此中原因,筆者沒有查閱資料也不得而知。不過這個巴爾圖也算爭氣,60歲時當上了康親王,又活了20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薨逝,諡號簡。當年,乾隆皇帝決定把王爵賞還崇安後人,崇安次子永恩繼位,是為禮恭親王。

北京鐵路療養院裡的王爺墳,是禮親王代善後代,現存陽宅

禮王府的王爵承繼在崇安至巴爾圖這裡經歷了一段小小的波折,也為禮王府多出了一塊家族墳地。因為其後自第七世王麟趾開始,後世禮親王多葬在福壽嶺禮王墳,巴爾圖墓的附近。但是實際上麟趾是康修親王崇安的孫子、康悼親王椿泰重孫,與巴爾圖並無直系血緣關係。這也是禮親王家族墳的一個特色。在福壽嶺的這處禮親王府墳地,康簡親王巴爾圖的最為宏大,曾經有碑亭、宮門、享殿、月臺、寶頂等建築。但至80年代馮其利先生訪尋時,僅剩下殘破的陽宅一處。至於其他幾代王爺墳都已不見遺蹟。

北京鐵路療養院裡的王爺墳,是禮親王代善後代,現存陽宅

五月上旬的一個下午,筆者來到位於石景山區福壽嶺的鐵路職工療養院前,意欲進入大院訪尋巴爾圖墓遺存陽宅,但遭到了門衛的阻攔。照此可見,此處機關單位的門禁還算嚴格。後經詢問,門衛證實了院內尚存一座古建築院落的資訊,據他介紹,該處古建築是一個類似四合院結構,在正房以後還有一個小院。目前該處陽宅儲存比較完好。(摘自筆者文章《三訪清代王爺墳19·康簡親王巴爾圖墓遺存陽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