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件事,做法卻不同,原來,做媽媽的不同體現在這兒

媽媽圈經常聽到的話是:那誰誰好棒啊!小小年紀,琴棋書畫樣樣在行。話裡話外說不出的羨慕。

直到作為別人家孩子頂流的谷愛凌橫空出世,讓很多媽媽意識到了另一個事實:原來,我們的孩子還缺一個別人家的媽!

不僅谷愛凌的優秀驚豔了媽媽們,谷愛凌的媽媽更是讓一眾海淀媽媽、順義媽媽黯然失色。

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很多人自然想到的是谷愛凌的媽媽是虎媽,這一點,大家知道,早已被谷愛凌親口否認,而且,從谷媽媽與愛凌的相處細節也看得出實在是和虎媽相去甚遠。

要說媽媽們的教育方式真的有什麼不同,還真的有本質上的不同。

到底哪裡不同,大家先想象一下這種情境:

幾個媽媽帶著孩子一起聚會,飯後媽媽們坐在一起聊天,孩子們在桌子間跑來跑去,追逐打鬧,大喊大叫。整個房間變得異常吵鬧,媽媽們的說話聲斷斷續續,被孩子們的聲音徹底淹沒,弄得媽媽們不勝其煩。

這個時候,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個媽媽,會怎麼對待自己的孩子?

你是認為孩子太調皮,如果不進行管教很有壓力,對著孩子大吼:“別跑了,你們太吵了,想跑出去跑去!”“去做一些別的事情,再這樣跑下去,一會不帶你們去別的地方玩了!”

還是感覺很無力,在心裡想孩子就這樣,管也沒什麼用,好說歹說也就管幾分鐘的用,隨他們去吧,然後一邊忍受著吵鬧和煩躁,一邊跟別的媽媽抱怨:“這麼大的孩子真是煩,真是找不到什麼好辦法來對付他們,管吧不聽,不管又能上天,過了這個階段應該就好了。”

怎麼樣,中招了嗎,你是上面哪種媽媽?

同樣一件事,做法卻不同,原來,做媽媽的不同體現在這兒

控制型、放任型,你是哪一種?

估計不少媽媽會有同感,有的認為我就是第一種,有的覺得我就是第二種,是這樣的,通常,家長們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往往會採用這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控制型。

這種型別的家長,仔細讀一讀上面的話語,或者回憶一下自己平日裡和孩子說話的口氣,是不是以命令和威脅為主呢?

命令就是我說什麼你就要聽,我讓你做什麼你就要去做。我是家裡的權威。比如上面的話語中命令孩子的口氣。

威脅就是如果不服從,那你就要承受一些後果,這些後果是什麼,我說的算,我來決定。我說不帶你去玩了就不去了,我說懲罰你不給你買什麼了就不買什麼了。

很多家長說,孩子們沒有規矩,影響到了別人和公共環境,難道我不該命令、管教和教育他們嗎?

當然要管教,要教育,這是前提。但是我們這裡說的是管教的方式方法的問題。

控制型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單向的,一個典型特徵是父母發號施令,提要求,制定規則,孩子只有聽和做的可能。而且,如果孩子不服從,就會面臨著某種懲罰。

這樣的親子關係你會發現孩子慢慢會形成不愛說話,或者固執、叛逆的性格。因為孩子根本就沒有表達自己想法和感情的機會。久而久之,父母還會抱怨自己家的孩子不活潑,不愛說話,不和父母交流等等,自己卻不反思為什麼會這樣。這是中國很多家庭親子關係的現狀。

第二種方式,是放任型。

放任型的管教呢,有沒有問題?

放任型的教養是控制型的另一端,其實是父母放棄了自己的責任,任由孩子野蠻生長。

這樣的父母缺少對孩子行為進行要求和管教的信心,往往會導致孩子個性散漫,無法在家庭關係中發展出歸屬感和安全感,內心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

兩種方式都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尊重他人的需要,養成孩子進入學校前需要學習的基本規矩。

同樣一件事,做法卻不同,原來,做媽媽的不同體現在這兒

好的教養方式,應該是哪一種?

你可能不是上面兩種中的任何一種,或者,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管教方式?

答案是肯定的,想一想谷愛凌的媽媽的教養方式屬於其中的一種嗎?

在這兩種之外,還有一種教養方式就是:

第三種,是情感引導型。

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中,作者指出:

情感引導其實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識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

也就是說,情感引導型的父母會將孩子們的每一種行為當成一次引導孩子認識情感,人際關係,社會行為和他們所生活的世界的機會。

那麼,按照這種原則,面臨上面提到的問題,情感引導型父母會怎麼做?

他們可能會先來一個深呼吸,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用平等而堅定的口氣跟孩子說:“孩子們,你們跑起來的聲音太大了,房間裡其他人說話的聲音都已經聽不到了,你們可不可以幫大人一個忙,能不能去外面跑?這樣你們玩得開心,我們也能好好地說話。”

這樣的溝通,認可了孩子們內在的需要(玩耍奔跑,而不是你的需要必須為大人的需要讓步),也讓孩子們理解了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產生的影響(需要尊重公共場合的規則),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表達了尊重,這樣的語言通常不會激起孩子們的逆反,也讓他們更願意與大人們合作。

很顯然,這種方式建立的親子關係會更和諧,孩子們也樂於向大人們敞開心扉,如果有不同意見,他們也有機會放心大膽地表達。

同樣一件事,做法卻不同,原來,做媽媽的不同體現在這兒

一種讓教育變得更美好的方式

回到開頭的問題,谷愛凌媽媽的教育方式是哪一種?

或許你會說虎媽貓媽實現目標的媽媽才是合格的媽媽。

是的,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一定是想讓孩子有更好的自尊,更高的情商,更好的未來的。

不僅如此,我們希望自己的教育結出碩果,也希望教育過程能夠美好且享受。

正如谷愛凌的家庭教育方式,我們看不到媽媽控制的影子,看不到放縱孩子的痕跡。在媽媽和姥姥的引導下,她的內在發展需要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她需要的時候媽媽給予了極大的陪伴和支援,在她遇到挫折的時候媽媽給予鼓勵和指導。

在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谷愛凌能夠自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和感情,她的每一種表達都能得到家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援。

活生生的現實版情感引導型養育典範。

說到底,不管哪種養育方式都是一種生活方式,它的影響滲透在我們與孩子相處的一言一行中。

這種影響可能不是立竿見影的,但一定是持久深刻的,刻進骨子裡、藏在氣質裡的那種。

同樣一件事,做法卻不同,原來,做媽媽的不同體現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