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飲》的樂趣:化繁為簡才是大智慧

“董全斌很有趣,他在景德鎮這個滿街青花瓷的地方,做的是紫砂器。”這是翻開《一人飲》這本書前,我對作者的第一印象。這是一本接近董全斌真實生活的書。它既有工具書的功能,也有對這個世界的思考。當讀完它時,你會明白作者為什麼可以做出聲名遠播的茶器作品,晶瑩剔透的器皿,簡單勾勒的外形,總讓人想到一句話,有時候化繁為簡才是人生的真諦。

《一人飲》的樂趣:化繁為簡才是大智慧

茶的進化,去繁從簡。

先說這本書的實用功能,能讓你瞭解一些中國茶文化的歷史和飲茶的基本知識。

全書從“茶物”這個中心詞展開,接著講了茶的進化。《詩經》中最早出現和茶有關的字是“荼”字並不是“茶”字。《神農本草》中說:“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早期,周,春秋,戰國時期,茶類植物應該是作為藥品、食物、祭祀之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茶的種植開始興起,喝茶可以“醒酒”“不眠”的作用被發現,茶就成為貴族階級的日常飲品,關於的製作茶的方法,唐代有煎茶,宋元有點茶,明清有撮泡,茶的發展史是逐步去繁從簡的過程,隨著朝代的更替,茶文化逐漸被大眾所接受,延續至今。

茶道技藝,手上的功夫

泡茶看起來簡單,但學會也並不容易,細節的重要性體現在方方面面,水,茶,工藝,投茶量,出湯時間,煮水器物,泡茶器,茶杯等,都決定了一泡茶的最終結果。一人飲茶,三人飲茶,如何達到最佳口感,作者也給出了建議。

一人飲時,用大小在80毫升左右的小壺,投6克茶,第一泡注入沸水悶4秒快出,直接入杯,把熱量和香氣的損耗降到最低。6克應該是一人飲的臨界點,再少茶的飽滿度不夠。後幾泡,需要悶的時間久一點,滋味才會飽滿。

三人飲茶,要用110毫升左右的壺,投茶8克或9克。容量也剛剛好滿足三人分茶。

《一人飲》的樂趣:化繁為簡才是大智慧

趣味使然,器物之美

董全斌是一個愛思考的手藝人,他遠離城市的喧囂,在景德鎮選一處專心致志地做他的紫砂器。他說“身體遇到適合的器物時,會激發出一種舒適感。”於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下,他邊思考,邊製作。完成了“九十九隻杯”“從一片荷葉開始”“坐忘”“變化”“小小的壺”“一人飲”系列作品展覽。茶杯、紫砂壺、素描是他詮釋內心的最好方式。

“好的作品,往往是豐富飽滿的,是有簡單的形式而引發成的複雜,一層掩蓋著一層,更有力量。”董全斌透過表面,與各種觀看的角度直接發生關聯,產生邏輯,看著周圍發生的人和事,抒發著自己的感慨,也引發著我們對生命的反思。

為什麼人和人的作品會有差別?

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作品的不同,不是因為刻意追求風格的不同,而是因為認知的深度和角度不同而產生,是因為知曉事物的存在運作方式不同而產生的。如果沒有新的發現,硬生生的追求不同,就會有一種“視覺奇怪”般的風格出現,這樣的風格只會讓觀看者難以理解。

以自我為中心這個想法對嗎?

世界要依自我的想象發生,還是看清世界並依著世界運轉,要看個體如何看待世界。非要讓世界依自己為中心運轉,依自己想要的給予,那麼會有更多的無可奈何。對世界與自我背離的狀況不滿,隨時都充滿意見,而不是去試著理解,那必然會導致失望。

如果不小心拿到了一副爛牌,要抱有什麼心態?

玩撲克時,如果拿到一手爛牌,不必糾結,要認識到無論好壞與否,都要打下去。分析尋找制勝的機會,而不是總感嘆於運氣,將之歸結為命運。心情若於好牌得意時、爛牌時失落中起起伏伏,人便無法安穩。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其實是對的,因為若目標單一,只設定自己贏,其他人輸,那輸掉的牌無疑是機率更大的事情。

《一人飲》的樂趣:化繁為簡才是大智慧

如何對待錯誤?

《道德經》中提到,老子稱吾有三葆之,一曰茲,二曰檢,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董全斌認為,這句話詮釋了我們對待錯誤的方法論,首先看“茲”,茲有茲生之意,世界萬物無論好壞,都會源源不斷地滋生出來。那麼,遇見分辨不清的事物,我們該怎麼辦?第一個辦法就是“檢”

要時時刻刻的檢驗,不停地繼續保持,不可鬆懈。第二種辦法是要抱有一個“不敢為天下先的態度”,不敢為天下先的重點在於不敢,反覆思量,滋生,檢驗,謹慎而不是魯莽做事。

只要勇於放下成功,不強調正確的重要,錯誤就會被允許,如此犯了錯就不會那麼沮喪。

《一人飲》這本書更像是董全斌的隨感錄,他把支離破碎的隨想拼成一本匠人對生活的感悟。

書中有“美”,書中有“道”,書中也有“禪意”。看完讓人不免思量,我們要怎樣看待生活中發生的事,怎樣才能讓人生變得富足。不可否認,每一個有追求的人,都敢於打破自己,調整目標,適時重塑。在一次次成功和失敗中尋找平衡,直到遇見最鐘意的自己。相比較浮誇,董全斌更愛真實的單純,他的作品中我們能看到那種純粹與純粹之間的碰撞,他的文字中我們能讀懂,藝術應該是要被普通人瞭解的,越簡單往往越深刻。

文字:小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