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抱怨太難,想放棄時,父母不同的態度,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當孩子抱怨太難,想放棄時,父母不同的態度,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一件事情,如果都是第一次嘗試做,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思維模式的人,註定擁有不一樣的結局。

思維一變市場一片,思維決定人生!

以前不懂什麼叫成長型和固定思維模式,也是最近讀終身成長和心理營養時,才瞭解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思維的不同。

不瞭解不知道,瞭解後發現原來人的思維不同,差距可以這麼大,當我瞭解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重要性後,我開始嘗試用成長型思維來引導孩子。

昨天陪孩子玩摩比愛數學,玩得是大嘴魚吃東西,寫的是先吃多的再吃少的,也就是為了讓孩子瞭解大於號和小於號。

剛開始大寶還玩得挺不錯的,玩著玩著就把大於號和小於號弄反了,我說,寶貝你在觀察一下。

我不和孩子說還好,誰知道我一說,孩子就說,媽媽我不想玩這個了,我們換其他的玩吧!

其實,我知道她是覺得有點難所以不想玩了,如果是以前,我可能就會生氣地說,這有什麼難的,你不會想想嗎?遇到點困難就放棄。

我想應該很多父母會和我以前一樣,總恨鐵不成鋼,覺得孩子笨、做事情慢,就算孩子哭著說不玩了不學了。

我們還是照樣威脅逼迫他繼續學!

但這次,我忍住了怒吼,雖然我的目的也是為了不讓孩子放棄,但我沒有強迫她,而是用溫和的口吻對孩子說。

寶貝,你看大嘴魚好餓啊!她好想吃東西哦,如果是你,你是先吃多一點的還是少一點的呢?

她就說多一點的,等她說對了,我就趁機鼓勵她,寶貝你觀察能力好好,也好愛思考啊,動動你的小腦袋就知道要吃多的那一邊了。

媽媽還發現了你一個秘密,你真的好有耐心哦,就這樣,孩子就記住了大於號和小於號,後面再也沒說不玩,一直玩得不亦樂乎。

當孩子抱怨太難,想放棄時,父母不同的態度,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不過等大寶不玩後,我就趁機給大寶說,寶貝你發現沒?

你剛開始覺得很難的東西,經過你不斷地思考和不斷練習及堅持,你就都會了,所以我們做事情,是不是有難度時,更要動腦思考耐心練習啊!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為人父母,不同的解決方法不同的思維模式,將決定孩子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和解決方式。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經過30年的研究,發現人的思維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型別:

成長型思維與固定型思維的不同之處!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不怕挫折,遇到挫折時勇往直前,把挫折和困難當作是人生通往成功道路的墊腳石。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遇到挫折就會萎靡不振,很容易陷入挫折和困難裡自怨自艾,總感覺自己再努力也做不好。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覺得沒有人天生就特別厲害,都是不斷努力不斷學習,完善自己,才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覺得如果自己不聰明的話,再努力也還是不聰明,所以就不去努力,一直等待。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喜歡挑戰喜歡創新享受努力的過程,同時覺得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固定思維的人,害怕挑戰害怕接受新事物害怕創新,在固定思維的認知裡,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現狀。

習慣設限,害怕探索新事物

每一個不敢挑戰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習慣設限害怕挑戰的父母,因為父母長時間自我設限,所以平時很容易就把我不會做不好放在嘴邊。

有一次我帶大寶去小區樓下玩,看到一個小男孩,他剛要去爬那個高一點的滑梯,就被他媽媽制止了,說那麼高,你不能爬上去去,要是一會掉下來怎麼辦。

這個小男孩聽了,也就真的不爬了,但另一個比這個小男孩還小的孩子要爬上去,旁邊的爸爸則是鼓勵孩子。

你去玩吧,爸爸就在你旁邊看陪著你,如果你需要我幫忙的話,我立馬過來,不過你想玩得好就多挑戰幾次多多練習幾次,爸爸相信你。

一個人的可悲之處,不是一件事做過後失敗了,而是一件事,還沒嘗試開始就給自己設限我做不好。

就像上面兩位父母,一個是給孩子設限說太高了,會摔倒孩子,不讓他嘗試,一個則是鼓勵孩子,相信你,只要你多玩幾次,你就會玩的特別好。

顯然被設限的孩子,如果遇到新事物時,會習慣性地告訴自己,算了,我沒做過,做了在做不好怎麼辦,我不嘗試了。

沒有被設限的孩子,看到新事物時,會激起他的挑戰欲和創造性,覺得自己沒做過沒關係,誰都是從不會到會的,我現在不會,但我做幾次就熟練了。

腦科學家洪蘭曾說:

我們的大腦是可以被語言改變的。

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在需要挑戰和嘗試的階段,我們總是習慣性地給孩子設限,讓她失去嘗試和挑戰的機會。

那未來她潛意識裡會形成我害怕我不敢,我做不到等話語,

這樣害怕挑戰和設限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當孩子抱怨太難,想放棄時,父母不同的態度,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孩子遇到困難時,沒有及時幫助孩子

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首先讓孩子自己思考一下,但如果思考半天真的想不出來後,我們就要給孩子搭建橋樑或者給予孩子解決方法。

大寶小時候拿高處的東西,她個子小拿不到,我就會說你想想辦法,看看怎麼拿到高處的東西。

她想了一下就踮起了腳尖,我看她還拿不到,我就把凳子放在旁邊,她踮起腳尖也拿不到時,自己就站在凳子上。

透過大寶的事情,我想說,生活中孩子會遇到很多問題,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首先要多問孩子幾個為什麼?你說怎麼辦?讓孩子學會用腦思考問題。

如果想不來,我們就搭建橋樑,實在不知道怎麼辦時,我們也不能讓孩子無助,而是及時給予孩子幫助,讓孩子明白父母永遠是他最強有力的後盾。

鼓勵孩子不要鼓勵真棒,鼓勵到優勢上

鼓勵孩子時不要只鼓勵你真棒,而是要把話說到點子上,孩子放學後,每次都去同學家裡玩,玩了一會,我說我們回家吧!

孩子說我想再玩一會,我說好的,在玩5分鐘,5分鐘之後回家,5分鐘後我告訴她時間到了,孩子雖然很不捨還想玩一會,但還是跟我回家了。

如果以往我就會說,寶貝你今天真棒,但今天,我同孩子說,寶貝,你真是一個有時間觀念的孩子。

媽媽還發現你特別講信用,我知道你還想玩,但你發現時間到了,你還是跟著媽媽回來了,媽媽為你這麼講原則和講信用而開心。

所以,我們誇孩子時,我們要誇得具體,而不是盲目誇棒,誇棒時孩子都不知道他哪裡棒,更不知道自己以後要朝著那個方向努力前進。

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曾說:

“如果孩子做某一件事做得很好,在讚揚他時,要強調他努力的過程,而不是他先天有什麼過人之處。

比如,誇讚孩子的態度、專注、堅持、創意、策略等。”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誇孩子要具體,同時我們要誇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是隻關注結果。

多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當我們用積極的語言表揚孩子努力、愛思考、專注、有耐心、自信、樂觀時,你會發現你將會收穫一個優秀的孩子。

作者介紹:

彤橦媽媽聊育兒,我是一枚熱愛學習熱愛成長的90後寶媽,我喜歡用寫作的方式來記錄自己和孩子,同時用故事的方式來點亮人生,願望是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圖片來自看書的小女孩 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