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多元化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

與人交往是孩子日後成才的重要能力之一,未來社會需要我們的下一代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和活動的能力:一個孩子,不管他有多麼聰明,能力有多強,如果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合作,那也只能是一個“孤家寡人”式的神童,這種孩子,將來也不可能有多大的作為,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來,即使他是一個所謂的神童。因為,任何一個人,僅依賴於自己個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而不懂得與人交流合作,他的潛能終究無法完全施展出來,而失去創造更大效益的可能。因此,《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把“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作為幼兒學習的主要內容。

而現在的孩子,由於家庭環境和教養方式的不同,在人際交往與合作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一些問題:或不合群、或自私等影響社會化程序的表現。那麼,在一日活動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

一、 創設活動環境,營造交往氛圍,鼓勵幼兒與同伴大膽交往、學會合作

1。透過自帶玩具學習交往方法

同伴交往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指南》指出:“幼兒在與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人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髮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幼兒只有在與同伴友好的交往中,才能學會在平等的基礎上協調好各種關係,充分發揮個體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為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基礎。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僅限於與家人交往,進入幼兒園後,交往範圍擴大,這就需要他們學會與同伴交往、學習分享與合作,這一點,《指南》在3—6歲各年齡段幼兒的人際交往目標上都有明確要求。

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玩具是孩子的天使”。玩具對於孩子何等重要,毋庸置疑。

為了讓幼兒感受集體生活中與同伴交往的樂趣,我們要求幼兒每週兩次從家裡帶一樣自己心愛的玩具到幼兒園,讓幼兒在集體面前把玩具的名稱、效能和玩法介紹給大家,這樣既鍛鍊幼兒的膽量,也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鍊和提升。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討論“你想怎樣玩這個玩具”、“這個玩具怎樣玩最好玩”、“你怎樣和同伴合作玩”、“別人想玩你的玩具時該怎麼辦”、 “你拿到同伴的玩具該怎麼說”、“你想玩別人的玩具時該怎麼說”等話題,讓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明白與人相處的正確方法;同時,我們還在全體幼兒中開展“合作、友愛、大方”等活動,使幼兒懂得了“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對別人的東西要愛護、”“好的東西大家分享才更快樂”等等。現在,看見別人好玩的玩具,孩子們會用自己的玩具跟小朋友交換玩,或者和小朋友商量著一起玩,還學會了等待。

家園配合,培養幼兒交往的良好習慣,體驗交往的樂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而複雜的任務”。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連續過程,教師只有爭取家長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我們仔細觀察幼兒的表現,啟發他們與同伴友好交往,並及時鼓勵幼兒積極的交往行為。例如:翔翔性格特別內向,很少和老師說話,也不會與同伴交往,常常一個人獨處。老師一方面與家長取得聯絡,瞭解幼兒在家裡的情況,及時反饋幼兒在園情況,請家長配合老師幫助幼兒矯正內向的性格。他的母親就積極參與為他創造各種與小朋友交往的條件和機會:首先,家長讓孩子帶新玩具、圖書、糖果等到幼兒園與小朋友一起分享,鼓勵孩子與其他幼兒交往,回家後,家長再鼓勵孩子把在幼兒園交到的朋友以及和朋友玩的情況告訴家長,這樣,家長既瞭解了孩子,又使孩子在分享中體驗與同伴交往帶來的快樂。

3。透過開展親子游戲活動、親子運動會,讓幼兒在不同的環境和氛圍中感受與小朋友交往合作的樂趣。

為了讓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結合我園“三親”課程的開展,我們每學期組織幼兒和家長開展一次走進大自然的親子游活動和一次親子運動會,讓幼兒在玩樂的同時學習交往和合作,並且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學會合作。同時,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講一講中,豐富了語言和知識,也使幼兒之間建立起平等友好的關係,學會了交往、分享和合作,體驗到交往合作的樂趣。

開展跨班、跨年齡段的混齡活動,讓幼兒在陌生的環境中鍛鍊自己。

1。透過節日活動增加交往的機會

愉快的交往經驗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增強幼兒交往的主動性,節日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交往的機會。俗話說“孩子盼過年”,節日裡最開心的就是孩子了。透過帶孩子參觀,與孩子一起佈置節日環境,說節日、畫節日、過節日,暢談節日的所見所聞,較好地將幼兒的興趣需求與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整合為一體,促進了幼兒多種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創造了愉悅的交往氛圍。如在開展慶“國慶”的活動中,為了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我們開展同年級間或參與到其他年級組共同聯歡的慶祝活動,大家在一起共同表演節目,共同體驗節日的快樂,在本期開展的“慶國慶”活動中,由於天下雨,致使年級組室外聯歡的計劃落空,但“一切為了孩子”的宗旨,使老師不放過任何一個幫助幼兒擴大交往範圍,提高交往能力的機會,決定每個班都把自己班上的孩子分成三份,分別派到其他班上參加慶祝活動,這樣,每個班都有三個不同班的小朋友在一起慶祝,大家分別表演了各自不同的節目,孩子們不但學到了新知識,認識了新朋友,而且透過這種方式既體驗到節日的快樂,又提高了幼兒交往能力。我們還讓幼兒隨著《邀請舞》的音樂,去邀請小朋友和老師,師生、同伴載歌載舞,使幼兒在歡快的樂曲聲中既享受到節日的快樂又體驗到交往的樂趣。

在慶祝“六一”活動中,為了讓幼兒體驗到同伴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幫助的快樂,發展幼兒交往能力,我們為幼兒精心設計了全園性的遊園活動,有“大帶小”的小吃一條街,有“我是小畫家”、“娃娃家”等,不同年齡、不同愛好的幼兒在一起,使幼兒在不同的交往情景中,與不同的交往物件進行交往,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

2。透過開展區域性遊戲,擴大交往範圍,提高幼兒交往能力

《指南》指出:“遊戲是幼兒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許多學習是在遊戲時發生的。因此幼兒園應提供充分的時間讓幼兒一起遊戲,一起開展各種需要互動合作的活動,讓他們在互動中體驗交往的樂趣,學習交往的技能,理解交往的基本規則,形成對己對人的正確態度。”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當幼兒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時,以班級為單位的小集體遊戲就無法滿足他們模仿社會活動的需要了。為了擴大幼兒的交往範圍,我們在全園開展了“跨班區域性角色遊戲活動”的研究,這種遊戲可自由組合夥伴,可以不受時間、地點、材料、人數的限制,幼兒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參與到遊戲當中,激發了孩子的興趣,提高了孩子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孩子透過與不同的小朋友交往,學會了交往技能,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活動效率和交往能力明顯提高。

3。利用傳統遊戲激發幼兒交往的興趣,培養幼兒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一些流傳於民間的遊戲由於其內容和形式多樣,種類多,深得人們的喜愛。一般做遊戲都需要同伴間的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對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例如語言遊戲中的“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剪刀送姐姐……”,兒歌趣味性強,朗朗上口,兩人邊念兒歌邊拍手,幼兒不但心情愉快,同時又增進了同伴間的情感交流。體育遊戲中的“炒黃豆”,“老鷹捉小雞”等,也需要同伴間互相配合,還能鍛鍊幼兒的動作靈活性,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更愉悅了身心,幼兒的團結協作性也得到了提高。

未來社會是個開放的、互助的社會,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對一個人來說極為重要,它不是個動向的過程,它需要我們教師做個有心人,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遊戲環境,為幼兒創造交往合作機會,指導幼兒掌握交往合作技能,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與人接觸交往,為幼兒良好個性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