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女兒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不浪費了

8歲女兒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不浪費了

文/蘭媽談育兒

古曰:“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勤勞節儉

一直是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國家的傳統美德,對於懂得計劃節約的人來說,金錢是扁平的,可以堆積在一起並形成

富可敵國

般的大山,誰能過著節衣縮食的前進生活規劃,誰就能在貧困的時候容易

抵制困難、度過難關

8歲女兒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不浪費了

奢侈會破壞一個人的心靈,享受越多、貪婪也就越多

朋友有個8歲女兒,名叫西西,由於是家裡面的第一個孫子輩小孩,從小都是兩個大家庭圍著一起轉,喜歡的玩具、想吃的零食、包括想和哪個小朋友一起玩,身邊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能安排的

事無鉅細

,也正是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讓西西養成了

奢靡浪費

的錯誤成長風氣。

8歲女兒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不浪費了

在家裡,兒童房的布偶玩具都快

堆積成山

,在泯然眾生的

眼花繚亂

下,大概西西自己也不知道喜歡、或者該玩哪些玩具,小時候的西西特別喜歡奧特曼玩具,媽媽認為“女孩就該是公主,玩男孩喜歡的奧特曼,慢慢就會變成貪玩的小男生性格”,於是家裡面總是有各式各樣的芭比娃娃。

在商場,自從西西對芭比娃娃上癮後,每到一次商場都要帶上心儀的芭比娃娃回家,哪怕某一隻娃娃和家裡面角落遺棄的一模一樣,只要“想要”從來就聽不進油鹽之語,如果不給買就立刻

撒潑打滾

,考慮到周圍人的異樣眼光一般都很輕易地滿足了,可是隨著家裡擁有的芭比娃娃越來越多,漸漸地西西

喜新厭舊、奢靡浪費

的苗頭逐漸明顯。

8歲女兒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不浪費了

在學校,西西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特別

焦慮

,每天都要帶一隻喜歡的芭比娃娃一起到幼兒園,為了避免引起同學之間的爭搶學校是禁止攜帶無關物品,而西西每次則偷偷地藏在衣服或褲兜裡,幸運的時候逃過檢查、不幸被查到就由家長帶回家,到了小學西西的心思更不在學習上,每天書包都有很多各色各樣的娃娃玩具。

8歲女兒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不浪費了

有一次,朋友去接西西的時候聽到某同學說“西西你真有錢,每天都可以帶那麼多玩具到學校”,看到同學的羨慕同時餘光掃到西西身上,朋友明顯感覺到西西的笑容裡夾帶著炫耀的滿足,有了奢靡、和炫耀的

不正之風

後,西西在學校和同學之間的關係也在漸漸發生變化,很多同學都不喜歡和愛炫耀的西西站在一起,尤其是對那些從未擁有的小朋友來說也是內心的一種傷害。

吃飯時,意識到奢靡和炫耀之風不利於健康成長後,朋友便開始“整治”西西的錯誤人生風向,從未約束到突然約束,很明顯這是一個容易雞飛狗跳的家庭畫面,都說“良好的家教是從餐桌開始”,勤儉節約也是需要從餐桌的細節開始,起初普及勤儉節約的時候西西滿臉抗議,吃飯的時候三心二意,這個不想吃、那個也不想吃,可是放完碗筷不久後又叫喚著肚子餓,即開始零食乾飯。

8歲女兒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不浪費了

為了更好地幫西西養成良好餐桌習慣,朋友開始嚴格控制孩子的零食狀況,隨著嚴格的家教風俗,西西的飲食習慣在慢慢變好,吃飯或者食物浪費方面都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不過有一個情況讓朋友

百思不得其解

,那就是明明西西每天都有認真吃飯,不知道為何吃完飯後不久又餓了。

總是“吃不飽飯”的情況,剛開始的時候還以為是正在長身體的生理所需,直到那天,朋友給西西的早餐準備了雞蛋、紅薯、玉米和現磨豆漿,考慮到天熱容易招蚊蟲,便把不到三分之一的垃圾整理待扔,由於擦桌子用力過猛的原因,手機不小心掉進垃圾桶,結果也意外地砸出了西西的“秘密”。

8歲女兒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不浪費了

看到垃圾桶被扔掉還熱乎的紅薯,朋友一瞬間也明白了,原來西西表面上都把食物吃得乾乾淨淨,結果私底下卻偷偷地把它們都扔掉了,都說“奢侈會破壞人們的心靈純質”,朋友也明白貪婪就像是會吸食蠱蟲,獲得愈多就愈貪婪,並且還總感到不能滿足自己,為了讓西西迷途知返,也是愁壞了朋友這個老母親,制定周密的部署慢慢地幫助西西養成良好成長風氣。

如何讓奢靡浪費的孩子慢慢勤儉節約?結合西西的例子,總結了朋友的3大應對技巧:

第一,看繪本、講故事

對於小朋友們來說,真理不如真切實意的感受,

苦口婆心

的大道理也很容易造成情緒的反感逆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口口聲聲說“節儉”,但孩子卻並不能理解、甚至創造很多“小動作”反抗,其實反抗的目的也是孩子在堅持他們的主見,沒有意識到節約的意義自然是

隨心所欲

的我行我素了。

8歲女兒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不浪費了

如果不知道如何讓孩子聽進真理、做出改變,對於小學之前的孩子來說,看繪本、講故事就是不錯的品格受益,繪本里往往藏著大故事,繪本中的豐富色彩、有趣的小故事,這些都是容易勾勒孩子的豐富色彩,孩子有浪費行為時給他們看一些以

勤儉

為主題的繪本,在閱讀或聽讀的過程中孩子漸漸地就會產生

心靈共鳴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都沒有食物可以吃,老天呢憐惜百姓,於是便讓麥子的每一片葉子都結上一頭麥穗,一株麥子可以結十幾個麥穗,人們只要付出辛勞就可以得到對應的回報,為了可以豐衣足食,人們每天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後來,隨著日子越過越好大家就開始奢靡浪費,夏天天氣熱了的時候,人們就把細白冰爽的麵粉放在簸籮裡讓光著身子的小兒在裡邊玩兒,時間一久老天看不下去了,於是大手一揮,麥稈上的麥穗就開始一個個被捋掉。

8歲女兒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不浪費了

直到只剩下麥頂上的最後一個時,大地上的狗見狀跪著痛哭“老天爺呀,俺們狗從來都沒有浪費,都是撿主人剩下的饃飯吃,您開開恩,留一條狗命吧”,老天思緒一刻認為也對,狗從來都珍惜糧食,如果不給它們留一條活路確實說不過去,於是便停下了捋麥穗兒的動作,於是“留一條狗命”就在這個故事中誕生了…

這是朋友講給西西的一則寓言故事,豐富的色彩、配上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讓孩子在小故事中讀懂大道理,正如“留你一條狗命”最初並非是褒義詞,而是讓人們明白珍惜、懂得控制慾望,不聲色過度、不貪戀財權才是真正的健康,讓孩子在民間故事中感受真理、明白勤勞,在真情切意的感悟中慢慢做一個健康身心的祖國花朵!

第二,種植糧食感受

民間故事的小故事大道理,在於傳說和真理的延續追求,真正能夠讓孩子

感同身受

的節點是在於實踐操作的感悟,民間故事的傳說具有一定吸引魅力,儘可能地讓孩子在實踐中配上故事的核心價值,這也是所有家長需要為孩子普及的一堂

生動有意義

實踐課。

8歲女兒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不浪費了

簡單地說,每一份珍惜意志是來自內心的感悟,讓孩子在生活、學習之餘,透過種植糧食來感受到植物生長和勞作的

來之不易

,在寓言故事的吸引引導下,西西慢慢對珍惜和勤儉有著一定的思想領悟,為了趁熱打鐵讓茜茜充分理解勤勞節儉的重要性,朋友把花園歸納為種植基地,讓西西在這片小小的土地上親手種下了麥子和蔬菜。

隨著莊稼一天天成長茁壯,從發芽、除草除蟲、到澆水施肥,每一個細節和守護都帶著濃濃的期待情感,勞作帶來的實踐體會也讓西西逐漸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尤其是莊稼收穫的季節充滿了喜悅、自信和驕傲,好幾次西西種的蔬菜、小麥收穫時,她都美滋滋地採摘送給老師和最好的朋友。

8歲女兒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不浪費了

勞作實驗帶來的前後差別,也讓西西的老師引入課堂教育,勞動課時還帶著孩子們一起到校園種植莊稼,而有了經驗的茜茜,在種植方面就像是一個小隊長,大家那充滿崇拜的眼神和信任的情感,讓西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驕傲魅力。

任何成就都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去慢慢走出經驗、發揮成就,在教育這條路上也同時如此,沒有任何一個孩子的優秀是

不勞而獲

,希望孩子優秀之前家長也要做好

以身作則

的榜樣,多給孩子勞作參與的體驗,在家長的引領指導下,每一份親子互動都比

苦口婆心

的勸導要更意義非凡。

第三,烹飪食物體驗

在教育孩子

勤勞節儉

這件事情上,有些孩子可能意識得到勤勞節儉的重要性,但思想到位的同時口感不到位,即為挑食偏食行為,教育和飲食都是需要由內而外地產生接納和情感需求,有孩子的家庭大概很多家長都發現一個特點,那就是“孩子自己做的東西,再不入眼也是香的”。

8歲女兒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不浪費了

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的西西,在媽媽的幫助下,花園裡收穫了手指般大小的紅薯,某次中午煮麵條的時候,西西非要把紅薯放進麵條一起煮熟,朋友阻止不及,最後面條先熟、紅薯未熟,讓朋友難以理解的是西西還把未熟的紅薯吃得

津津樂道

,一邊咀嚼一邊

喃喃自語

說“真好吃,太美味了”。

8歲女兒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不浪費了

從那以後,朋友每一次做飯之前都讓西西跟著一起參與勞作,洗個菜、遞個碗盤、端杯水、掌勺翻菜…有一次包餃子的時候西西把餃子的造型捏成了泥巴一樣造型,到了開飯的時候再好看的餃子也比不上一坨泥巴似的造型,雖然小朋友在烹飪食物的體驗裡廚房總是

雞飛狗跳

畫面,但在孩子的眼裡自己參與過的烹飪食物就是世界美食。

勤儉樸素都是在實踐中逐漸收穫體驗,這也是雙減教育後加入勞動的初衷和意義,如果孩子不懂得何為勤儉節約、也不知如何將這一優秀融入品質,建議家長們試試

看繪本講故事、種植感受

烹飪體驗

三方面真切感受,從心靈產生共鳴、從實踐創造價值!

8歲女兒偷偷把紅薯扔進垃圾桶,媽媽這樣做,孩子再也不浪費了

---------------------

我是蘭媽,專注於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例項,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