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行長被騙 3.5 億:什麼樣的人容易受騙?

山東省濱州市某銀行行長李某,為了女兒的學業,先後 26 次上當受騙,涉案金額達 3。5 億元。人們不禁要問,這人是怎麼當上行長的?上什麼學要花三億多?心理學家會說,騙子都是掌握了人的心理的人。

但這樁案子中的騙子好像也不是職業的騙子,只是偶然發現有機可乘。

有報道說,2014 年底,趙某河得知李某的女兒準備參加高考藝術類考試,但成績不夠理想。趙某河對李某說 “ 這事不難辦 ”,聲稱自己的姨父霍某擔任內蒙古某高校副校長,並虛構了教育部 “ 郭部長 ”、北京某學院 “ 曹院長 ” 和北京某大學 “ 顧校長 ” 等一連串身份。騙子說上大學要選號、辦理藝考合格證、修改高考分數,索要了 1065 萬元。

銀行行長被騙 3.5 億:什麼樣的人容易受騙?

《無處躲藏》劇照

李某的女兒進入北京某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學習,卻沒有正式學籍。騙子說需要購買教育基金,該教育基金不僅能為李某的女兒換來正式學籍,還有年息百分之八的收益。於是,李某再次往趙某河的指定賬戶轉賬 850 萬元。2015 年 9 月至 2016 年 9 月,趙某河又先後編造了 “ 向學校繳納擔保費 ”“ 二次購買教育基金 ” 等藉口,先後 8 次騙取李某 1。5 億餘元。之後趙某河還冒充反貪局長。

我們小區所在派出所的民警經常在居民群裡發反欺日誌:有人刷單被騙 13 萬,抽獎被騙 2 萬,投資被騙 13 萬元,一男子被 “ 客服 ” 騙 53 萬 …… 詐騙是最古老的活動,但騙局與時俱進的程度也十分驚人。飛速發展的科技催生了騙局的又一個黃金時代。

騙子知道了行長迫切要給女兒解決上學的問題,然後騙取他的信任,之後行長越陷越深。

“ 這時,騙局已經帶來了真正的利益。此時,如同落入蛛網的飛蟲,受害者越是掙扎,就越難以從圈套中脫身(欲擒故縱)。到了產生疑心的時候,受害者已經在情感和實際行動方面付出太多,會開始自己欺騙自己。”

銀行行長被騙 3.5 億:什麼樣的人容易受騙?

《掃黑風暴》劇照

詐騙犯騙取受害人的信任、同情,有不錯的口才,被騙的人上套後往往執迷不悟。“ 真正的欺詐高手從不強迫他人做任何事,卻會讓人成為自掘墳墓的同謀。他們不偷不搶,我們卻自願獻出財物。他們不用威脅任何人,我們卻編出故事來自己騙自己。無論使用何種手段或是偽裝,所有騙子都有一個共同的核心基本原則,那就是操控他人的信任。騙子不會被告發,甚至不會被察覺,就是因為我們都不願承認自己最基本的信念是錯誤的。我們已經替他們把大部分的工作完成了;我們自己想要相信他們的話。

他們的天賦就在於能發現我們想要相信什麼,並把自己偽裝成實現這種信念的絕佳媒介。

鎖定目標後,騙子的說服策略有:展示稀缺性(趁早下手!),建立可信度(我來自合法機構),描述幻象(許諾未來的財富,即描繪未來的幻象),以及利用群體效應(別人都在這樣做!)。

銀行行長被騙 3.5 億:什麼樣的人容易受騙?

《獵罪圖鑑》劇照

受騙的人什麼樣的人都有,不只是老年人、比較閒的人、很有錢人的人,而且好多是處境不佳的人。美國科學記者康妮科娃在《我們為什麼會受騙》一書中說,成為騙子的目標,“ 關鍵不在於你是什麼樣的人,而在於你的生活當時正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階段。如果你正巧感到孤獨或是無助,那麼你就相對容易受騙。同樣,如果你正經歷失業、離婚、傷病或是其他鉅變,或者遇到了財務危機,背上了債務,你也就更容易成為騙局的獵物。實際上,負債者也更容易落入與財務狀況完全無關的騙局,比如購買無效的減肥產品等。受害者不一定是愚蠢或貪婪的。只是在騙子出現時,受害者恰巧正處於感情上最脆弱的時候。”

銀行行長被騙 3.5 億:什麼樣的人容易受騙?

不同型別的人會落入不同型別的圈套。

不同騙局的理想獵物之間的差異相當大。伯尼 · 麥道夫的龐氏騙局或者投機機會騙局這種投資詐騙案的受害者一般是受過良好教育、年收入在 5 萬美元以上、年齡較大的男性。而偽造彩票騙局的受害者則一般是受教育程度較低、收入較少的人。“ 有一類騙子專門找眼高於頂、自命不凡的同行下手。騙子往往會成為最合適的獵物,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不會受騙的。這種錯覺也出現在很多受害者身上:你越是防備周全,覺得自己不會成為受害者,就越容易信任某個騙子,從而上當。”

銀行行長被騙 3.5 億:什麼樣的人容易受騙?

《人民的名義》劇照

愛倫 · 坡說騙子的特點包括 “ 謹小慎微、自私自利、不屈不撓、足智多謀、膽大包天、冷漠無情、別出心裁、傲慢無禮還有皮笑肉不笑。” 現代心理學尤其贊同其中一點,即冷漠無情,缺乏同情、內疚、悔恨、恐懼等 …… 對其行為的違法性毫不關心。騙子還都很自戀,浮誇、自命不凡、自我膨脹,他們往往還傾向於採用侵犯、操控、剝削他人等不正當手段以達到個人目的。“ 超過 40% 的人行騙是出於貪慾,但更多的人——近 50% 是出於一種優越感,這是自戀情結的標誌。他們自我感覺高人一等,因此理應得到更多。”

我們容易受騙,是因為我們不善於識別騙局,“

因為信任他人對我們更有利。比起熟練地拆穿騙局,信任是更具進化優勢的道路。

人是天生容易相信他人的,我們必須如此。普遍信任感越高的人,身體一般也越健康,同時也越容易感到幸福。人民具有高度信任感的國家經濟發展得更快,其政府機構也更加穩定。容易相信他人者更可能去創業或做志願工作。語言能力較強的人相信他人的可能性要高 34%;理解能力較強的人相信他人的可能性要高 11%。” 偶然受騙算是我們為快樂、為社會的運轉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