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茶論 行茶問道》:愛上一盞茶

《大觀茶論 行茶問道》:愛上一盞茶

美好的日子,先喝杯茶。

喜歡喝茶的人很多,但真正懂茶的人卻沒多少。

原因很多,有人是因為不夠愛,有人是因為生活步驟太快,已經靜不下心來愛上一盞茶。

宋徽宗趙佶是地地道道的茶人,他愛茶,喝茶,更懂茶。

為此,他還專門為茶學寫了一篇論著《大觀茶論》,堪稱專業之作。

宋徽宗又是一個風雅之人,他喜歡一切跟美有關的東西,他茶藝精湛、書法自成一體、畫花繪鳥,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

為了更好地推廣我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國茶葉博物館原館長王建榮,翻譯並註解了《大觀茶論》原文,並詳細論述了茶事的生產製造、擇器選水、點茶手法、品評標準,精心編撰了《大觀茶論 行茶問道》一書。

《大觀茶論 行茶問道》:愛上一盞茶

茶之美,美在色、香、味。

古語云:“天之賦人以眼、鼻、舌,即予之以色、香、味,雖其間之好尚不同,雅俗則因之而判。”

大體意思是說,每個人都生有眼睛、鼻子、舌頭,但是敏感程度不一樣,雅俗全靠它們來決定。

品一盞好茶,一定要調動全部的感官,才能真正領略茶的精髓。

《大觀茶論 行茶問道》:愛上一盞茶

01、好茶,都漂亮。

清澈、鮮豔、鮮明、明亮……

好茶,看一眼便會愛上。

嫩綠、黃綠、淺黃、深黃……

不同的茶有著不同的顏色,看著不同的顏色,人們往往會有不同的感覺。

綠茶湯色翠綠鮮明,綠中帶黃,有清涼之感;

白茶為黃綠或杏黃色,溫柔可愛,又不失純潔;

黃茶呈亮黃色,華美高潔之感;

烏龍茶或橙黃明亮,或金黃透亮,溫暖柔情;

紅茶鮮紅明亮,會產生“金圈”,典雅高貴;

黑茶呈黃亮、慄紅或紅褐色,深情厚意。

僅僅視覺上的享受,就能讓我們一見傾心。

不管是哪種湯色,好茶總有標準:色澤明顯,清晰透亮,油潤飽滿。

用專業的話來說,評判的維度有三個:色度、亮度、清濁度。

喝茶之前,給自己留幾分鐘,好好的欣賞眼前的美,這種美只有大自然才能創造。

這段時光也是喝茶必不可少的前奏,不用喝到嘴裡,只要眼睛看上幾秒,便會心生愛意吧。

《大觀茶論 行茶問道》:愛上一盞茶

02、香氣縈繞的幸福。

香氣,總是沁人心脾,人們對香似乎沒有任何抵抗能力。

不得不承認,聞香比品味更有誘惑力。

有些茶樹,因為和花或水果整在一起,茶葉便吸收了水果或花的香氣,真是特別奇特。

從茶水沖泡到喝完整杯茶,不同階段的香味是不一樣的。

沖泡之前,幹茶的香味是一種淡淡的幽香;沖泡之後,冒著熱氣的香味很新鮮;喝完之後杯中茶葉的香氣,這時的香氣也非常讓人愉悅,完全出自茶葉,溼潤清幽;最後,把茶葉倒掉,杯底還留著香,據說“冷香是真香”。

不同的茶,不同的製作方法,會產生不同的香味。

清香、毫香、花香、果香……

每一種香都讓人難忘。

也許,這些香氣會讓你想到某個場景,某個溫暖的畫面,某個人……

這也是茶的一大魅力吧。

《大觀茶論 行茶問道》:愛上一盞茶

03、滋味越品越濃。

激動人心的時刻來了,押一小口,留在口中細品,讓茶水在口腔來一場舞蹈吧。

宋徽宗用四個字來形容評判茶的滋味:香、甘、重、滑。

如今,茶界公認的口感評判變成了七個維度:滑、澀、厚、活、醇、粘稠度、喉韻。

很多人喜歡喝茶的原因,在於苦澀之後的回甘。

這是一種奇妙的感覺,會讓人聯想到人生也是先苦後甜。

從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喜歡在喝茶時聊人生,聊理想,聊情懷,聊一切跟美好相關的事情,更讓我們對茶賦予一種美好的象徵。

美在淡然,美在釋懷,美在放下……

《大觀茶論 行茶問道》:愛上一盞茶

04、寫在最後。

品一盞好茶,體會不一樣的人生滋味。

茶不會只有香甜,香甜之前是讓人不愉快的苦澀,然而,缺少了這種苦澀,我們還能真正感受甘甜的滋味嗎?

生活本來就是苦中有樂,豐富多彩的,只有用心去品,才能品出真正的滋味。

品茶,更是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