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13.三十而立,喪偶失子

所謂生活,就是生下來,就要堅強地活下去,即使我們不知道明天和不幸哪個先來。

公元730年,尚書左丞相,集賢院學士張說得了重病,即便唐玄宗請了幾位御醫來醫治,最終還是撒手人寰。在臨終之前張說的強力推薦下,張九齡不久進京做集賢院副知院事。

張九齡和王維在沒有見面之前,早已透過對方的詩詞彼此瞭解,這次有緣成為上下級的關係,自然是一見如故,開心之至。怎料,快樂的日子沒有多久,張九齡因為母親病故,必須辭官回家“丁憂”。

王維13.三十而立,喪偶失子

“丁憂”制度自漢朝開始就延續下來,朝廷中的大小官員,自得知父母辭世的那一天起,必須返回祖籍守制二十七個月。“丁憂”作為一種習俗、倫理、制度和文化,在數千年中,根深蒂固。

推薦自己的張說死去了,欣賞自己的張九齡回鄉了,王維的心思逐漸轉移到了家庭上面。如今的崔小妹身懷六甲,馬上就要臨盆。即將為人父母的王維和崔小妹都喜不自禁,沉浸在無限的幸福快樂當中。

人有旦夕禍福。本應該王維和崔小妹一起開開心心地迎接新的生命,可沒想到,最終崔小妹和孩子都沒有保住,王維的天,又塌了下來。九歲那年,父親的突然離世,如今而立之年,心愛的人和孩子就這樣雙雙離去……。而後三十年,王維始終孤居一室,或許真的放不下吧。

王維13.三十而立,喪偶失子

最好的放下,是選擇釋懷。公元732年,王維辭掉了官職,離開了傷心的長安城,開始了自己的漫遊之路。此時的弟弟王縉已經出仕,在河南登封縣做縣令,王維第一站便是嵩山。

嵩山是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和道教的聖地,很多世外高人隱居在這裡,王維在這裡寄心於山水之間,寫下了《歸嵩山作》:

王維13.三十而立,喪偶失子

嵩山:五嶽之一,稱中嶽,地處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清川:清清的流水,當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帶:圍繞,映帶。薄:草木叢生之地,草木交錯曰薄。

去:行走。閒閒:從容自得的樣子。

暮禽:傍晚的鳥兒。禽:一作“雲”。相與:相互作伴。

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縣,屢有興廢,荒城當為廢縣。臨:當著,靠著。古渡:指古時的渡口遺址。

迢遞:遙遠的樣子。遞:形容遙遠。嵩高:嵩山別稱嵩高山。

且:將要。閉關:佛家閉門靜修。這裡有閉戶不與人來往之意。閉:一作“掩”。

白話譯文

清澈的川水環繞一片草木,駕車馬徐徐而去從容悠閒。流水好像對我充滿了情意,傍晚的鳥兒隨我一同回還。荒涼的城池靠著古老渡口,落日的餘暉灑滿金色秋山。在遙遠又高峻的嵩山腳下,閉上門謝絕世俗度過晚年。

離開嵩山後,王維一路向西,過咸陽,穿秦嶺,入西蜀。關注下一集:否極泰來,為恩師鳴不平。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