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讀曾國藩(19)——聊一聊曾國藩的壽命

漫讀曾國藩(19)——聊一聊曾國藩的壽命

看到書中寫到曾國藩去世的時候,才剛過60歲,正是現在男人的退休年齡,也就是說,他剛剛退休就被閻王收走了。當然,晚清時期,朝中的重臣,並不是到了60歲就退休,曾國藩也不是死在解甲歸田的閒時。

清朝時期,中國人的壽命都不是很長,男人大概在45歲左右,女人大概在50歲左右。曾國藩活到了花甲之年,按照當時人們的平均年齡來說,也不能說是短壽命。只是,晚清四大名巨,除曾國藩以外,其餘3人的壽命都超過了70歲,為何只有他活不過70?

另外,曾國藩一直是非常自律、又比較懂得養生的人,按說也會長壽,對他剛過花甲之年,便撒手人寰,我的內心總免不了有著一絲深深的惋惜。

導致曾國藩不能活到古稀之年的原因,應該有很多,從書中的各個資訊,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因素:

1。 先天身體單,後天缺鍛鍊

書中講述,曾國藩自小身體底子就比較薄弱,加上祖父管教嚴格,自啟蒙後每天都要早起讀書,幾乎不外出參加農活。為了考取功名,他日復一日長年坐在書房,少了孩童的嬉鬧和奔跑,少了農家子弟必要的體力勞動,更沒有科學的體育鍛煉。

一個人的身體素質,除先天遺傳外,後天的營養和鍛鍊也很關鍵,若是兒時能將營養和鍛鍊都調整到最優,那麼成年後,就不會被繁重的事務壓垮肉體了。

2。 自律過了頭,營養不講究

兒時由於家裡的條件不允許,又因為父輩的認識水平有限,導致曾國藩不僅沒有得到好的營養和科學的體育鍛煉,就連他身患皮癬病,也被認為是一種祥瑞,母親只是樂滋滋地認為,每犯一次皮癬疲,他的兒子就像蟒蛇蛻皮那樣長大一圈,所以也一直沒有當成一種頑症好好尋醫求治。

帶著這樣的身體長大後,曾國藩又立志要做聖賢,給自己寫了12條日課,每天堅持執行。每天除了工作外,他就是學習、修身、養性,幾乎沒有休閒和娛樂的時間。在這樣的自律情況下,他的飲食又不是特別講究,剛開始是他沒有經濟條件講究飲食,後來可能是因為習慣和認知,讓他也不重視飲食和營養。

一方面是高密度的自律,一方面是簡單隨意的飲食,還要一直忍受那奇癢難忍的皮癬……這樣的日子,身體遲早都會出問題。

3。 心繫大家族,子女添憂愁

曾國藩不僅是一個忠臣,還是一個負責任的家主。自他考取功名後,老曾家上上下下所有的人和事,幾乎都是他當家,他不僅管祖輩、父輩、配偶和子女,還要管理他的幾個弟弟,就連家中的女人們每年需完成向雙鞋的任務,他也要親歷親為,樣樣過問,樣樣檢驗。

更讓他心鬱的是,他的幾個女兒,都是由他一手挑的人家,除最小的女兒生活比較幸福外,其餘的女兒都過得悽悽慘慘、早逝早衰。就算是封建社會重男輕女,面對幾個女兒的不幸,曾國藩也難免心痛的鬱結,更何況,那些悲慘的命運,都是他親手造成的。

晚年的曾國藩,曾感嘆自己一生好相人,卻未能給自己的女兒們相一個好夫婿,有幾個當父親的,能承受女兒離自己先行離開人世的呢?這大概也是影響曾國藩壽命的一個原因吧。

4。 工作任務重,國難壓心頭

曾國藩是信奉黃老思想的,他一生信奉“讀好書、做好人、當好官”,他自始至終都有著一腔的愛國、報國熱情。可惜,他所處的時代,卻是清朝走向沒落的時期,縱使他有千萬的熱血,也抵不過腐朽的政府。

他拼著命帶兵打仗的時候,老百姓過得水深火熱的生活。他清廉工作的時候,官場上絕大多數人都在中飽私囊。他拼命學習新科技抵禦外侵者時,當權政府卻已經開始任人擺佈……當他看到自己一人的努力,無法挽回大局時,心中的無助、無力和無奈,是我們所不能體會的。

5。 身體報警時,拖延不重視

曾國藩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死於心腦血管病,他毫無疑問也遺傳了疾病的基因。他除了一直和皮癬如影隨行外,在攻打天京之後,就出現過小中風的症狀,緊接著在行軍打仗的十幾年間,出現過眼疾、耳鳴、腰痛、腳腫、腿麻等多種症狀。

但書中卻很少提到他就醫的場景。曾國藩建立北洋水師的時候,除了中國古老的中醫,北京、天津已經有了不少西醫,他若是在感到身體不舒適的情況下,以他當時的身份和經濟條件,無論是看中醫還是西醫,都能得到較好的治療,怎麼也不至於一下子癱倒在書房,再也站不起來了。

從曾國藩的壽命,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若想做成事,除了能力、機遇外,還得需要一個好的身體,身體垮了,一切都等於0。凡事有個度,我們在努力拼搏的時候,別忘了關心自己的身體,在感到不舒適的時候,一定記得及時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