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書法臨摹:臨帖是學習書法的最主要手段

原題:《談書法臨摹 | 楊浩益》

談書法臨摹:臨帖是學習書法的最主要手段

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

——題記

明末清初的大書法家王鐸一日臨摹,一日創作,終生不易

。《筆勢論》言:“始書之時,不可盡其形勢,一遍正腳手,二遍少的形式三遍,微微四本四遍加其遒潤,五遍兼加抽拔。如其聲色不可便休,兩行三行,創臨,惟需滑健,不得計其遍數也。” 可見臨帖一定要深入,不應淺嘗輒止。宋米芾《海岳名言》說:“壯歲未能立家,入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即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它的成功在於集古字,而集古字就是在古代大量的經典碑帖上狠下功夫,深入進去,這樣才能創造出格調高雅的自我風格。

談書法臨摹:臨帖是學習書法的最主要手段

臨摹之前必須選帖,擇帖如擇師,如果選中一本適合自身性格特點的好範本,就事半功倍。

個人推崇趙孟頫,其可謂書家聖手,日書萬字,能書數體,以行、楷最佳,楷書之中,又以小楷第一。但不能死守一家,不知變通,縱觀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哪一個不是在遍臨諸家,博採眾長,融貫古今的艱辛探索中成就的?在專精於一種書體的前提下,透過對其風格相近或存在繼承關係的書體的研究,可以很好地幫助自己拓展和建立起對此書體的理解。

臨習時,適當地採用一些摹的手法,摹在先臨在後,摹是指用透明的紙蒙在範本上摹寫。臨是指把字帖放在面前,作為參照對字帖進行觀而習之。宋代著名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姜夔在《續書譜》中說:“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辜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岳珂在跋米蒂《臨智永千字文》中說:“摹、臨兩法本不同。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棟、桶,雖具準繩,而締創既成,氣象自有工拙。臨帖如雙鴻並翔,青天浮雲,浩蕩萬里,各遂其所至而息焉。”可見,摹帖雖有形式,而神采不足;臨帖可以參以己意,使之富有性情。因此,

臨摹的重點應放在臨帖上,利用自身特點優勢,鍛鍊對字形的把握與對毛筆的控制能力。

談書法臨摹:臨帖是學習書法的最主要手段

摹帖主要分為仿影、雙鉤、單鉤等。仿影是指用透明的紙蒙在字帖上,將範字的影子摹寫下來,要求結構與筆法儘量與原帖重合,一筆完成

。雙鉤是指將範字放置於下面,用既透明又不滲墨的薄紙蒙在上面,將字的輪廓用細線勾成窄心字,然後用毛筆書寫。宋代著名的《淳化閣帖》即是用雙鉤之法摹刻而成的。單鉤是指用單線在字的中心下筆寫出字形,然後用毛筆書寫,此法經過較長時間練習,可更好地透過字形,領悟其結構的本質特點。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最主要手段,大致可分為實臨、背臨、意臨三種

。實臨;是指以書法範本為依據,看著字帖,模仿書寫,要求儘量與原帖風貌一致,這是大多數人經常採用的臨帖方法。實臨既要掌握整個字的結體與神氣,又要把握其點面的特點以及通篇章法的處理。背臨是指實臨一段時間,後為了增強記憶,將字帖合起來揹著,寫,目的是檢驗臨帖的熟練程度,為創作做準備。意臨是臨帖中的最高階!‘段,它是在對實臨與背臨有了大量的積累後方能進行的,是指把原有的書法範本作為載體,加入個人意識或與:其他書風相融合,加入的己意是什麼,有多少,或其他書風的融合是否協調,在此都要有所體現。

臨帖是手段,創作才是真正的目的

。學習時一定要時刻認識到這一點,只有這樣,臨帖時才不會為臨而臨,只會臨,不會創作,成為古人所嘲笑的“書奴”。因此在臨帖的過程中不能忘記自己在藝術上追求的目標,將臨帖與創作結合起來,加強“字外功”。陶冶性情,增加文化的、精神的修養,尤其是藝術眼光的修養,所謂提筆即練字,練字即做人。

作者簡介

楊浩益, 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 寧海縣黃壇鎮,作家 寫有大量散文。擅長書法, 從小 勤奮學習書法, 經常揮亳,楷書結構嚴密,畫點圓整,端莊秀麗,一撇一捺顯得靜中有動,飄若欲仙,不愧是飄若浮雲,動若驚龍。也喜歡畫畫,擅長水墨畫。春去秋來,不論炎熱酷暑,還是三九寒冬,從不間斷。尤其是筆下的“墨蝦”,形態生動逼真,在水草中游戈、爭食,栩栩如生。畫的墨竹,葉茂節晰,迎風沐雨,氣勢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