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眾所周知,隨著盜墓類題材的電影、電視層出不窮,國內興起了一股子考古熱,這造成民間的考古愛好者人數蹭蹭蹭上漲,但是,考古是個技術活,不說上至天文下知地理,必備的常識還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以作者淺薄的見識來聊一聊民間考古愛好者很枯燥很乏味的生活。

首先談談“

定位

”,無外乎“

望聞問

”爾(“切”後面再說)。

“望”

是望氣看風水。民間考古愛好者需具備一定的風水知識,先察看地勢,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毀的古墓坐落何處,但是這種看風水的門檻還是很高,而且玄之又玄,這也給民間的考古愛好者(後文簡稱“民考”)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讀楊筠松之《青囊奧語》,一義二言三法四奇五妙六秘七奧八裁九神十真。《鬼吹燈》系列又給我們民考們科普了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就是“分金定穴”。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青囊奧語》

所謂“分金定穴”,是透過羅盤金針,確認古墓棺槨放置的精確位置,故名“分金定穴”。在羅盤上,分三百六十度,每三十度為一山,共二十四山。所謂的分金,就是在二十四山上再分出一百二十等份,也叫作一百二十分金。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用分金來定一個墓穴或者住 宅的方位朝向,根據不同的方向,會得到不同的分金度數,同時得到不同的干支組合,再查分金秘書上的斷語,可以得到吉凶的判斷。

彭州市發現宋代的堪輿羅經圖,上刻有八卦、天干、地支、五行、二十四山、二十八宿、天地人鬼四路等。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還有一本地理風水愛好者閱讀學習的入門好書,就是《地理五訣》。“地理五訣”(龍、穴、砂、水、向),是對居住環境的一種科學的高度概括,是追求與大自然在空間上達到和諧統一。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聞”

指嗅氣味。有經驗的民考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嗅別,從氣味就可以辨別墓葬是否被盜過,還能根據土色判斷墓葬年代。這個門檻不是一般的高,民考們沒有大量的實踐經驗很難掌握這種本領。

“問”

就是踩點。利用縣誌判斷是否有過古墓或者出過名人以及所處朝代,再用四柱,葬經,三命匯通類似的書尋找準確位置,知道朝代就知道墓葬形式及當時所流行風水術,知道墓主地位就知道墓地規格。或者到當地拜訪,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套出需要進行考古發掘的具體位置資訊。當然,這種活兒一般的民考也做不了,非口才好,學識豐富,善於套話者不可勝任。

看到這裡,已經對民考們的生活有了初步的瞭解,作為一個優秀的民考,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風水知識,至少會看羅盤,其次,腦子要轉的快,學識要豐富,善於和人交談。這也註定了一個有強烈進取心的民考生活不會太豐富,要麼在鑽研風水,要麼在查閱古籍,要麼尋山訪水,與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幾乎是絕緣的。

前面講額“望聞問”都是在講“定位”,下面就開始聊一聊“

”,也就是

取土和打盜洞

取土主要靠洛陽鏟,本人文章《會說話的泥土,淺析洛陽鏟取土及土質辨別常識》曾詳細講解過,在此不贅述。

作為一名優秀的民考,有些本領是必須掌握也必須精通的,比如,打盜洞。但是,打盜洞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我一一道來。

打盜洞,一般來說就是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離進入棺槨。要求民考能根據地勢地脈的走向,切準棺槨的位置,確定打洞位置、距離,最後直達墓室的棺頭槨尾。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這涉及到了一門學科,“岩土工程”。打盜洞屬於岩土工程中地下工程的部分,計涉及到地下結構設計、工程施工技術、工程最佳化措施等。需要提前設計盜洞走勢,盜洞走勢是為了爭取最短時間進入古墓而設計好的盜洞路線。一般有豎井型、L型、U型、斜井型、S型等幾種型別。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這又牽扯到了一個新問題,盜洞走勢的依據是什麼?這個需要民考們能判斷出古墓的結構。

如何判斷?學海無涯苦做舟,還是豐富的理論加實踐。撇開實踐先不談,先談理論。

歷代陵制的變遷。

商代:

王陵及貴族墓多采用“亞”字形墓”和“中”字形墓,“亞”字形墓的墓室, 是一個巨大的方形或亞字形的豎穴式土坑, 四面各有一個墓道。“中”字形墓的墓室, 是一個大型的長方形豎穴式土坑,南北兩面各有一個墓道。其餘絕大多數的墓都是沒有墓道的長方形豎穴式土坑。不管貴族還是平民,葬具都是木棺, 放在槨室正中,而隨葬品一般也都放置在槨室內。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亞”字型墓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中”字型墓

周代

封土墳,封土就是墳頭,在墓穴的上面培土壘墳、 種樹, 大約是從周代的春秋前後開始的。這個時期諸侯貴族的大墓, 一般為“中”字形墓,或“甲”字形墓”。除了“甲”字型及“中”字型墓,這個時期絕大多數的墓僅有長方形的墓室,不設墓道。這一時期的墓多在墓底設腰坑。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甲”字型墓

注:腰坑一般是指在墓底中央墓主腰部下的位置有意挖出的小坑,坑內殉牲或葬物。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秦漢

:方上,就是壘土為陵。在墓穴之上用層夯築, 使它成為一個上小下大的方錐體, 就像倒扣著的一個鬥, 因為它的上部是方形平頂, 沒有尖部,所以叫“方上” , 也稱“覆鬥” 。秦和西漢前期,貴族階級仍沿用豎穴式土坑墓,墓中設木槨。西漢中晚期到東漢,磚室墓開始普及, 成為全國各地最常見的一種墓。這一時期有貴族大墓採用了“崖墓”的方式,也就是在山崖中穿鑿巨大的洞穴作為墓室,目前發現的有河北省滿城漢墓和山東省曲阜九龍山漢墓等。而墓底的地宮佈局與生前所住房屋宮殿一樣,由多個相連的空間代表前後排列的庭院,主墓室代表居室,隨葬品分置各室。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滿城漢墓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迴廊型漢墓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中軸線型漢墓

魏晉南北朝:

承襲漢代,一般都是磚室墓,在墓室中設石門,棺床。 在晉墓中,甚至還有燈龕和臺桌。

唐朝:

以山為陵,利用山的丘峰作為陵墓的墳頭,例如高宗武后合葬的乾陵,防盜等級高,至今仍未被盜掘。貴族大墓採用斜坡式的墓道, 包括一段很長的隧道; 隧道頂部開天井, 兩壁設龕。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乾陵

宋代:

小方上,北宋帝陵墓恢復了秦漢時的方上墳頭, 但是規模小很多。貴族多采用仿木結構建築的磚室墓,多為單室墓及前後兩室墓。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宋仁宗永昭陵

遼金:

遼代為方形及圓形墓室, 一般多為單室墓及前後兩室墓。金代主要是單室磚墓, 平面多為方形、八角形、圓形,大量使用雕磚及彩繪壁畫。

元代:

皇陵墓而不墳,沒有任何封土標誌,想找到確切位置純屬撞大運。已發現的貴族墓多為仿木建築結構磚室墓。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據說元代皇陵的所在之處“起輦谷”——-蒙古國大肯特山

明清:

寶城寶頂,地宮之上砌築高大的磚城, 在磚城內添土, 使之高出城牆成一圓頂。 這種城牆稱之為“寶城”,高出的圓形墳頭, 稱之為“寶頂”。 在寶城之前, 還有一個向前突出的方形城臺, 臺上建方形明樓, 稱之為“方城明樓”, 樓內豎立皇帝或皇后的諡號碑。這一時期的平民及貴族墓多數有碑, 易於識別。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定陵寶城寶頂

搞清楚各個時代墓葬的結構也僅僅是個開始,知道墓葬結構,能基本判斷出存放有隨葬品的墓室位置,但如何把盜洞打下去,打得準,打得距離最短,這是擺在民考們面前的一道巨大難題。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各式各樣的盜洞

先談談這個具體負責打洞的人,一般稱為“打鏟人”,目前打鏟人主流有三種打洞方法。

其一

,叫“老土活”, 是最原始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一種。先由經驗豐富的打鏟人,用洛陽鏟打鏟探墓,等發現了五花土,判斷找對了地方,再換上大號的旋風鏟頭,由民考們輪流掄鏟子,開大洞口,把土掏上來。最終把金剛牆拆磚捅窟窿,鑽進墓室。最後完事了再爬上來,用碎土填實了洞口,這就算一次完整的老土活。這種方法的缺點就是塌孔的風險大,容易將人活埋在地下,優點就是動靜小,很隱蔽,神不知鬼不覺就把活兒辦了。

其二

,叫“定點爆破打洞”,行話叫做“放悶屁”,也是先用探鏟打探洞找到五花土,探明瞭墓穴位置,在地上挖個半米來深的小坑,不能太大,然後在坑裡鋪厚塑膠布,再用吊繩把炸藥下到 20 釐米粗細的探洞裡,然後用土把洞口塞結實了,引爆炸藥。只要炸藥量控制得好,就能用爆炸瞬間膨脹的空氣,把本來 20 釐米粗細的探洞給頂到半米多寬,同時把周圍的土給擠得密實,洞內的四壁變得光溜牢靠,不會有塌孔的危險。這種技術屬於定向爆破,這種高壓炸藥是橫向爆炸,爆炸產生的巨大壓力把土往周圍擠,形成一個柱狀的空洞。一次次往下放炸藥.一直可以炸到陵墓底部,用導線連上雷管,一截二號電池就足以引爆炸藥。

這種方法缺點就是動靜太大,在靠近村莊或民居的地方不適用。

定位,取土,打盜洞——記錄民間考古愛好者枯燥乏味的生活

炸藥盜洞

其三

,叫“板夾子”, 先按老土活的方式作業,挖出來的洞都是方形的,然後就是邊挖洞邊往洞壁兩邊豎著下木板子,一來是可以支撐洞壁防止塌孔,二來是盜洞兩側的木板光滑,方便快速出入。這種方式最大的優點就是洞孔寬敞,牢靠。完事後把兩側的木板子往上一拽,洞壁兩側的土自然塌孔把盜洞填了。

看似驚險刺激,但實際民考們的生活就是這麼的枯燥,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都必不可少,而且要有一顆善於觀察,善於總結的大腦,時刻想著怎麼最佳化手藝。

總之,民考們經常比官考先一步發現發掘都是有道理的,業精於勤,荒於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