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明:拜寺口雙塔美麗的傳說

原創:齊曉明

齊曉明:拜寺口雙塔美麗的傳說

拜寺口雙塔美麗的傳說

巍峨壯麗的賀蘭山綿延數百公里,一道道相連的山脈中與秦嶺山脈一樣也有很多峪口,每一個峪口都有一條東西走向的穀道,通向阿拉善高原。拜寺口就是其中的峪口之一。

不過寧夏人不稱之“峪口”,習慣稱“溝口”。西夏時期民眾崇尚佛教,官府尊佛教為“國教”,所以盛極一時。當時大部分寺廟分佈在賀蘭山的東麓,這個峪口原本無名,因峪口內沿山建起的寺廟就有上百座,取諧音“拜寺口”,故而得名。

千年歲月,流轉變遷。朝代更迭,邊關戰亂。天災人禍,佛門難免。寺廟皆毀,佛去僧散。清代以後拜寺口風光不再,僅存古塔兩座,後人稱之為“拜寺口雙塔”。

大概是20世紀90年代初,那年我學開車,經常在沿山公路和拜寺溝口一帶山路上練車。一個偶然的機會,搭順車的一位考古專家給我講述了“拜寺口雙塔”曾經美麗動人的故事,記憶深刻。

相傳,一千多年前寺廟初建不久,就遇兵禍匪亂和自然災害,天災人禍,民不聊生。一天夜晚,寺廟主持惠果大師正在做功課,忽聞半空中有聲音傳來,“此地不可久留”!大師好奇抬起頭望去,只見空中飛來兩座亭亭玉立的佛塔。大師心喜“我佛慈悲,有福於我”。便率眾僧人焚香跪拜,燃火堆迎接。兩座佛塔落地後,一東一西相距不遠,與寺院風格融為一體。惠果大師甚是喜歡,愈發覺得應該想辦法留住佛塔。誰知一時情急,不慎用火燒傷了東邊的那座佛塔,致使佛塔無法飛離。西邊的佛塔因此也就留了下來。

天亮後,惠果大師仔細端詳兩座“飛塔”,西邊的佛塔威武雄壯,而東邊的佛塔略顯清秀挺拔。有人說,這兩座“飛塔”是一雄一雌。西塔是雄塔,東塔是雌塔。雄塔因雌塔才留在此地。

齊曉明:拜寺口雙塔美麗的傳說

說來也怪,自從兩座佛塔“落戶”寺廟後,香火由此日漸鼎盛,信眾如織。世間風調雨順,枯草變綠,人畜興旺。邊關烽火不再,硝煙不起,國泰民安。

是年,也是流火的七月,我懷揣好奇心從銀川驅車50多公里前往拜寺口,專程拜訪“雙塔”。一進拜寺溝口就一眼望見在賀蘭山群山環抱中的“雙塔”,塔與賀蘭山景色融為一體,夕陽斜下,餘暉透過山峰撒在兩座塔之上,燦燦發光,猶如“金袍加身”,愈發顯得佛家氣場的強大。雙塔極具美感,塔身秀麗挺拔,風格古樸雄渾,給人以信仰的啟示,美的享受。

齊曉明:拜寺口雙塔美麗的傳說

拜寺口雙塔最早建於什麼時候已沒有文字記載,但在雙塔周圍散落著大量的西夏時期的琉璃殘片和建築殘件,表明西夏時期這裡曾經建有寺廟。1986年寧夏文物部門在雙塔裡發現有西夏文和梵文的銘文,並對有關文物進行鑑定後,確定雙塔建於西夏中晚期。應該有1000年左右的歷史。後期在元,明時代都有過對雙塔多次維護修繕的痕跡和記錄。不幸的是,清乾隆三年(1739年),寧夏經歷一次8級大地震,地震中雙塔附近所有的寺院,房屋等建築均被震毀,成為一片廢墟,僅雙塔絲毫未損,仍傲然屹立在群山環抱之中。而後的歲月蒼茫無期,無人問津。直到新中國建立後的1986年,國家文物部門對雙塔重新進行大規模的保護修建,才讓雙塔再現昔日的風采。經歷了1000多年的磨難,雙塔終於等來了再現輝煌高光的今天,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雙塔與漢唐塔的建築風格不同,其密簷式磚塔是西夏特有的,其造型精美,均為八角形狀。塔身裝飾華麗,每層均用硫璃瓦裝飾,塔頂上仰著蓮花瓣剎座,承託著13層相輪作為塔剎,遠處看像是給佛塔頂部戴了一頂帽子,有些類似蒙藏民族風格。雙塔外觀和高度也略有不同,西塔稍“胖”,外形雄壯威武,塔身浮雕多一些,顯得凝重宏偉,塔高34米略低東塔;東塔高36米,形體瘦削,秀麗挺拔。雙塔均為13層,設有塔室也有木梯,可惜年代久遠,早已經毀損不能登臨塔頂。塔的各層壁面均有佛龕,有的龕內保留有彩繪羅漢塑像。二層以上每層挑簷的簷口都裝飾有獸頭,甚是精美,可能起鎮塔避邪的作用。關中地區的古塔沒有這種裝飾,唯西夏獨有。

縱觀千年歷史,不管風雲如何變幻,雙塔相依相伴,遙相暉映,守望相助,鎮關戍邊。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喚起人們對已逝的西夏曆史文明的回憶,福佑寧夏一方子民的平安。

1988年,國家將拜寺口雙塔確定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齊曉明:拜寺口雙塔美麗的傳說

雪後的拜寺口雙塔 孫國才攝影

今天的拜寺口一帶已非昔日,沿山公路四通八達,非常便利。三關口、黃渠口、滾鐘口、插旗口、賀蘭口等峪口公路聯網通達,古蹟景點豐富。是開車自駕遊,腳踏車騎行者,徒步旅行和野外宿營的極好去處。賀蘭山下的戈壁沙漠也被開發成為數十萬畝葡萄產業園。每到秋天,葡萄成熟時在綠葉下掛著的一串串葡萄晶瑩透明,有紅色、白色、紫色、綠色猶如一顆顆不同顏色圓圓的寶石,讓你可以盡情享受採摘的樂趣,還可暢飲與法國拉菲葡萄酒同樣美味的寧夏乾紅葡萄美酒。

這正是:

戈甲氣銷山色在,綺羅人去輦痕留。

文殊有殿存遺址,拜寺無僧話舊遊。

本刊獨家原創 抄襲剽竊必究

齊曉明:拜寺口雙塔美麗的傳說

齊曉明軍裝照

作者齊曉明

籍貫北京,1972年12月從西安入伍。歷任寧夏軍區獨立師一團戰士,銀川警備區獨立營排長,寧夏軍區政治部保衛處幹事,蘭州軍區守備師炮兵團一營教導員,寧夏軍區政治部保衛處處長。2002年5月退休。

原文編輯:曹益民

本文編輯:徐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