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罪」“大王”浮出水面,竟然是趙家老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隨著《罰罪》劇情的推進,大家紛紛猜測的“大王”牌終於揭底,和眾人猜測的大不同,

“大王”並不是一個位高權重的神秘人物,而是趙家老四趙鵬超。

當趙家老四看到自己是整副牌局中的“大王”時,他有點意外,相信觀眾也會覺得意料之外。趙嘯聲苦心經營幾十年,

最後把“寶”全壓在了自己小兒子身上,這種做法高明且狡詐。

「罰罪」“大王”浮出水面,竟然是趙家老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當他看出趙鵬超的疑惑時,就說了一句話:

“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這句滿帶“心靈雞湯”的話一方面說明其老謀深算,

早早就為“接班人”做了準備;

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對外人從心底裡是不信任的,

即使是那些多年結成的利益同盟,他也認為是靠不住的。

“大王”是趙家老四,這種謀劃和佈局,充分說明了一個社會哲理: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

趙家利益集團中每一個鏈條,每一個環節,

無不滲透著利益、權勢和腐敗,可一旦利益和權勢盡失,也就是趙家這艘“賊船”沉沒之時。

「罰罪」“大王”浮出水面,竟然是趙家老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在對人性和社會執行的“潛規則”的認識上,趙嘯聲還是有過人之處的,

他能很好地抓住人性的弱點和個人的需求,讓你甘心情願或者屈服逼迫下給趙家“服務”、提供便利。

抓住了人性的弱點和需求及社會執行的“規律”,趙嘯聲才能成為一方勢力,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要人命如碾死一隻螞蟻。

可是,這種“以利、以權、以勢”相交的同盟,

看似固不可破,實則一碰即碎。

內心只有利的人,

不可能有“義”,

沒有義作為情感基礎的相交,一旦有風吹草動、風向變化,

整個同盟裡的人首要想得則是如何自保,而為了自保自然就會有出賣和不打自招。

「罰罪」“大王”浮出水面,竟然是趙家老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所以,趙嘯聲很清楚撲克牌上的53位人物,誰都靠不住,最後依靠的還是自己選定的“接班人”。

但在複雜的利益面前,即使是自己親選的“接班人”也就一定可靠嗎?未必的。

趙鵬超的一步步佈局,表面上看是為了“趙氏家族”長遠的發展和利益著想,

但背後還是有自己的“私心”所在的——成為誰都控制不了的、惟我獨尊的趙家“老大”。

在利益面前,沒有親情和父子,只有絕情和心狠手辣,這也是趙嘯聲在劇中告誡趙鵬超的四句箴言: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

這四句話既說明了趙嘯聲的做人做事的“法則”,

也透露著靠不正當手段發家的家族背後的行事準則。

「罰罪」“大王”浮出水面,竟然是趙家老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與趙家利益相交恰好相反的是常非和張秋峰的“戰友情”。

常非為了保護張秋峰,

不惜用翻臉、決裂的方式來撇清張秋峰;

張秋峰體念到常非的用意,也是用一腔情感為其沉冤昭雪,並對常徵有不少或明或暗地“保護”和提醒。

這兩人的相交則體現了“以義相交,地久天長”的道理。

這段劇情告訴了我們一個為人處世的道理:真正的朋友,是那些三觀相近,脾氣相投,人品靠得住,

透過時間的沉澱,累積出叫做“情義”的東西。只有有了情義,情誼才能流遠久長,經得起考驗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