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人格測試,是現代人的算命術?

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撰文 | Greye

審校 | 韓晶晶

在社交媒體上,你可以看到許多人的簡介裡出現四個字母:INFP、ENTP、ISFJ、ESTJ……

這就是近年來火爆的

MBTI 人格測試

這個測試依據一份調查問卷,你需要在12分鐘內回答93個問題。問題諸如“你通常不會主動跟人交談”“你經常沉溺於幻想”等,你可以選擇“同意”或“反對”。

做完測試後,你會得到16型人格中的其中一種,每種性格都有專屬名字,比如 ENTP 是辯論家,而 ISFJ 則是守護者。

MBTI人格測試,是現代人的算命術?

圖片來源: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根據官網的資料,有91。2%的測試者都認為結果“準確”或“非常準確”。

但實際上,MBTI 人格測試真的科學嗎?

MBTI 是什麼?

MBTI 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人格測試。

它誕生於上世紀40年代,由一名美國女性 Isabel Briggs Myers 根據心理學家榮格的“心理型別”理論而發展出來。

MBTI人格測試,是現代人的算命術?

Isabel(左)和她的媽媽。圖片來源: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彼時心理學界對人的性格還沒有太多研究。Isabel 認為,

人的性格是遺傳的,而且不可改變。

她把人的性格在四個維度上分成兩種不同的傾向。包括內向(I)和外向(E)、觀察(S)或直覺(N)、思考(T)或感知(F)、判斷(J)或探索(P)。

二戰期間,大量美國家庭主婦想投身職場,卻沒有工作經驗。

Isabel 本是一名偵探小說作家,她從中嗅到了商機,研究出了 MBTI 人格測試,幫助這些女性迅速瞭解自己的性格,並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MBTI人格測試,是現代人的算命術?

Isabel 當時研究出的測試量表。圖片來源:Washingtonpost

到50年代中期,她說服了超過45所醫學院,以及許多知名企業,包括通用電氣、標準石油公司等,使用這項測試來招生和招聘。

據媒體報道,如今

光是美國就有約5千萬人做過這個測試。

還有超過10 000家公司、2500所大學和200家政府機構把 MBTI 測試作為招聘員工的輔助手段。

目前官網初級的測試是免費的,同時 MBTI 也提供更專業的測試,做一次要25~45美元。如果你想成為認證測試官,則要花費1700美元參加培訓課程。

2011年,美國有2500人拿到了這個認證。

MBTI人格測試,是現代人的算命術?

更專業的測試收費金額。圖片來源:16personalities

透過售賣測試、認證課程以及其他周邊,

MBTI 的版權公司每年能夠賺進約兩千萬美金。

如今,最新版的 MBTI 人格測試從原來的四個維度擴充套件到五個維度,分別是外向型和內向型、直覺型與現實型、邏輯型和感受型、計劃型和展望型、堅決和謹慎。

去年,MBTI 在韓國又迎來了一波流行高峰期。

MBTI人格測試,是現代人的算命術?

韓國一個算命亭新增了 MBTI 業務。圖片來源:CNN

MBTI 人格測試發明至今已80年,卻有著極其頑強的生命力。

MBTI 科學嗎?

作為一項被如此廣泛使用的心理測試,它真的具有科學性嗎?

其實,在科學界早有定論,MBTI 人格測試的科學性,與星座和塔羅牌差不了多少。

頂級科學雜誌《自然》這樣評價:

“MBTI 測試是高度可疑的……它的可靠性很低,幾乎沒有預測能力。”

為什麼說 MBTI 人格測試不夠科學呢?

首先,這項測試只說好話。比如,你測出來是ISFP探險者,它會說你是“真正的藝術家”;如果是ENFP競選者,它會誇讚你是“真正富有自由精神的人”。

MBTI人格測試,是現代人的算命術?

這是一個誇誇測試。圖片來源:16personalities

即便它也會列出每個性格型別的“劣勢”,但聽起來都像是“優勢”。

比如,ENFP競選者的劣勢之一是“不夠專注”,然後它會解釋,“因為你的興趣在不斷變化”;另一劣勢是“過於遷就”,因為“你會無條件地幫助他人”。

也就是說,這項測試幾乎只給你提供正面、積極的答案。而人類性格中的諸多缺陷,如自私、懶惰、易怒等,在測試中隻字不見。

其次,這項測試高度不穩定。研究人員發現,

有超過一半的人隔一段時候後再次測試,會得出不一樣的人格型別。

這說明它的可靠性很低。

MBTI人格測試,是現代人的算命術?

根據官網自己的資料,各項測試的一致性都在0。7以上。圖片來源:16personalities

最後,有些看起來是對立的特質,事實上是互相影響、彼此共生的。

沃頓商學院的心理學家 Adam Grant 指出,基於多年的心理學研究,思維與推理能力更強的人,同時也更擅長感知、理解和管理情緒。

因此,

把思考(T)和感知(F)放在天秤的兩端,是不科學的。

儘管 MBTI 在科學界沒有得到承認,但這依然阻擋不了每年有上百萬人繼續接受這項測試。

畢竟,每個人都有了解自己的需求,正如那句古老的希臘哲言 ——“認識你自己”。

MBTI 在職場

事實上,MBTI 應用得最頻繁的場景,是求職和招聘。

許多職場新人,求職的第一步不是寫簡歷,而是先做一份 MBTI 人格測試。他們對自身的定位尚不清晰,面對未來的職業發展也感到迷茫。

而僱主面對各色候選人,也希望能夠獲取更多的資訊以作出更好的判斷。

MBTI人格測試,是現代人的算命術?

根據你的性格型別給出的職業建議。圖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

至於 MBTI 到底在職場中有沒有用,這方面仍存在爭議。

有人認為,MBTI 雖然不太科學,但也無害。不妨把它看作一項娛樂,正如你偶爾會看看本月星座運勢,或測一次塔羅牌。雖然你不一定會相信它,但它也許是你探索自我、思考自我的一個起點。

另一方面,有研究者則質疑,

這項測試其實蘊含了多方面的偏見與歧視。

例如,如果企業需要招聘一個銷售人員,他們可能會更傾向於聘請外向(E)型人,而非內向(I)型人。

但杜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Sarah Gaither 認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

可以透過一個人的性格測試來預測他的工作表現。

MBTI人格測試,是現代人的算命術?

圖片來源:dilbert

《紐約時報》記者 Quinisha 也認為,人格測試是“包容”的反義詞。

在前公司的一次團建中,高層要求每個員工都接受 MBTI 測試並輪流分享自己的型別。Quinisha 的結果是 INTJ,她不太想告訴同事,因為她是一大堆外向者中的內向者。後來,她很快就從那家公司辭職。

她認為,

職場一向是青睞外向者的。

無論是開放式的辦公環境、需要頭腦風暴的會議,以及休息時茶水間的閒聊,在辦公室文化中都是司空見慣的。

這樣的氛圍無疑更適合外向者,同時也在無形中孤立與懲罰那些喜歡默默地獨自工作的人。

MBTI人格測試,是現代人的算命術?

在公司電梯不希望遇到同事的你。圖片來源:nedhardy

而 Gaither 教授認為,歧視在更早的時候就開始了。

在填寫調查問卷時,測試者的性別、種族、地區、經濟水平都會影響他們對測試問題的解讀。

這些測試的結果更傾向於將人限制在狹隘的刻板印象中

,而不太理想的人格特徵,會對職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MBTI人格測試,是現代人的算命術?

你的人格型別,比你想象中要隨機。圖片來源:repeller

無論如何,人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以及性格所具有的動態性,都是一個 MBTI 測試難以概括的。

而一個追求多元化與包容性的職場,它首先需要摒棄的,也許是任何型別的人格測試。

封面來源:boredpanda

參考資料:

[1]To Promote Inclusivity, Stay Away from Personality Assessments - The New York Times

[2]“The Racist Origin Of The Popular Myers-Briggs® Test”。 2021。 Medium。

[3] “The Self-Made Women Who Created The Myers–Briggs”。 Nature。Com。

[4]‘They become dangerous tools’: the dark side of personality tests。 The Guardian

[5]Nothing personal: The questionable Myers-Briggs test。 The Guardian

[6]Myers-Briggs: Does it pay to know your type? - The Washington Post

[7]Why the Myers-Briggs test is totally meaningless - Vox

[8]Why Myers-Briggs Is Totally Useless — but Wildly Popular - The New York Times

[9]The Mysterious Popularity Of The Meaningless Myers-Briggs (MBTI) - Forbes

[10]Adam Grant。 Say Goodbye to MBTI, the Fad That Won‘t Die

[11]“The Myers & Briggs Foundation - Isabel Briggs Myers”。 2022。 Myersbriggs。Org。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訊、影片檔案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後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釋出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