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代帝王一:秦始皇 3.焚書坑儒

春秋戰國以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各門學派百家爭鳴,不同的學說也在廣泛流行。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心裡自然很得意,公元前213年,他在都城咸陽舉行宴會,齊國人淳于越對此非常不滿。

他是個思想保守的讀書人,當著眾人的面,他不僅反對秦始皇設立郡縣、都守的決定,還批評李斯等大臣阿諫逢迎,他說:“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丞相李斯當場進行批駁:“愚儒,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人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

古代歷代帝王一:秦始皇 3.焚書坑儒

二人唇槍舌劍地當庭爭論了一番,誰也不能說服對方。散會後,李斯對秦始皇建議說:“如今各種學說眾多,老百姓難免會被它們誤導,既然已經統一了文學貨巾,人們的思想也應該統一,如果任其發展,最終肯定難以控制。不如將除《秦紀》,醫藥、卜筮、農書之外的文獻典籍一律燒燬,杜絕六國舊人利用它們反對新王朝的機會。”

秦始皇覺得有理,便接受了這個提議,他下令:

一、史書除(秦紀》以外,六國史書一律燒掉。

二《詩》、《書》,百家語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藏書都集中到郡,由郡守、尉監督燒掉。三,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30日不燒,黥為城旦。

四、醫藥、卜筮、種樹等書不在禁列。

五、若有學法令者,以吏為師。

就這樣,在全國範圍內,發生了大規模的焚書事件,此舉一出,天下譁然,一些儒生和方士大為不滿,他們紛議論,說秦始皇“專任獄吏,樂以刑殺為威”等等。

古代歷代帝王一:秦始皇 3.焚書坑儒

這些議論朝政、不利於統治的言論,還有誹謗和攻擊秦始皇的話終於傳到了成陽城,秦始皇一聽勃然大怒,他叫道:“簡直是妖言惑眾,若不好好懲戒他們,天下必定大亂,你們徹查此事,違犯者殺無赦。”

官員們領命而去,經過一番調查,有460多個儒生散佈過這些誹謗朝政的話,接著,秦始皇下令將他們全部活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事件。

古代歷代帝王一:秦始皇 3.焚書坑儒

對秦始皇來說,此舉無疑是要”殺一做百”,封住那些儒生的口,不再亂說話,但這件事做得實在有些過火,他的大兒子扶蘇也看不下去了。他上書說:“天下初定,遠方黔首來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雖然扶蘇有才華、有能力,而且氣度沉穩,秦始皇一向喜愛這個長子,但這麼直率的批評,秦始皇覺得面子上掛不住,他一氣之下就把扶蘇發配到邊關,和大將蒙恬一起修長城。

古代歷代帝王一:秦始皇 3.焚書坑儒

不過,史書對這段歷史的記錄並不相同,絕大部分只對焚書作了詳細的說明,對坑儒則非常籠統,而且出現了歧義。有的說秦始皇只坑過一次儒,有的則說坑過兩次。

著名的《史記《藏書》、宋代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都說秦始皇的坑儒只有一次,即公元前213年,在咸陽活埋了460多個辱罵秦始皇的方士和儒生。

(史也“儒林傳正義》中則是這樣記載的:“秦既焚書,恐天下人不從所更法,而詔諸生,到者拜為郎。七白人,力密種瓜於驪山陵谷中溫處。瓜實成,詔博士諸生說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視。為伏飢,諸生賢需皆至方問難不決,因發機從上填之以土,皆壓,終乃無聲。”

也就是說,在第一次的坑儒結束後,廣大的儒生不僅沒有噤若寒蟬,減少對朝政的議論,反而更加強烈地榮焰星。由於有了第一次公開、大規模的坑儒,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因此第二次他採取了更隱秘、更殘忍法,讓被害者在不知不覺中突然死去。

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那麼秦始皇坑儒的人數就不僅僅只有460多人,而是1160人,但直到現在,這依然是個未解之謎

不過,不管是一次還是兩次,“焚書坑儒”都是秦始皇對不同政見人士的殘酷鎮壓。一把大火將中華民聯乾的義化結晶付諸一炬,極大地摧殘了中國的古代文化,同時,也扼殺了百家爭鳴的活躍局面,打開了“文子獄先河。

雖然那些提出反對意見的儒生思想比較保守,但秦始皇採取的行動是野蠻而殘酷的,給後世造成了很壞的後果

從一開始,這個事件就是愚昧的,它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推行愚民政策,但結果卻事與願違,因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沒幾年就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