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時代,我們真的被軟體偷聽了嗎?

相信大家都有這種經歷,比如你和朋友聊天,說自己準備買冰箱,然後第二天開啟某寶或者某東,首頁就會給你推薦冰箱。

再比如,你在網上搜索了某樣東西后,立馬開啟購物軟體,就會有類似的東西推薦。

此刻,你就會感覺自己的手機被監視了一樣,無論自己做了什麼,這些軟體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想想就覺得特別恐怖。

大資料時代,我們真的被軟體偷聽了嗎?

那麼,到底是不是手機上的軟體在偷聽我說話,在偷看我手機上操作的一舉一動呢?

其實,這就是大資料演算法精準推送罷了。

大資料時代,我們真的被軟體偷聽了嗎?

每當你安裝一款軟體時,你必須要同意它的隱私條款才能使用,而這個隱私條款裡就明確寫出了這款軟體會收集你的哪些個人隱私。

大資料時代,我們真的被軟體偷聽了嗎?

不過很多人都不會去看這個條款,當你同意這些條款後,軟體就會開始收集你的個人資訊。

比如,你使用某款地圖軟體,那這個軟體就會收集你的位置資訊,網路資訊。你使用社交軟體時,就會收集的手機號,聯絡人號碼,地理位置,圖片資訊等等。

當你開啟軟體的麥克風許可權後,軟體就能獲取你的聲音,當你開啟攝像頭許可權時,軟體就能使用你的攝像頭。

當這些資訊被軟體收集後,後臺的大資料分析會對這個使用者進行精準畫像。

大資料時代,我們真的被軟體偷聽了嗎?

根據收集的資訊,可以計算出你的年齡,職業,甚至是收入和住址。

這也就是網路使用者總是被大資料殺熟的原因。

同時,這些軟體會根據條款中的內容,給第三方公司共享你的資訊,這個過程非常複雜,但同時也非常的快。

你在使用某個軟體後,資訊被收集,畫像,然後分享,廣告商再針對你的資訊進行精準廣告投放,實現這個東西是你想要的。

但過於精準的廣告投放也會洩露我們的個人隱私,所以,相關部門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來遏止這種事情的發生。

大資料時代,我們真的被軟體偷聽了嗎?

不過,現在的軟體在監管下,都有了個性化廣告的開關。

大資料時代,我們真的被軟體偷聽了嗎?

當你關閉個性化廣告後,軟體會減少廣告推薦的相關程度,最大程度保護我們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