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八字論命發展歷史,客觀認識八字學說

對於八字算命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是一無所知,無知者無畏,簡單粗暴想當然認為八字算命是封建迷信,是少數人察言觀色坑蒙拐騙的噱頭和手段。另一種是過度神秘高度崇拜,認為八字算命百發百中金口玉言沒有絲毫的偏差。

無知者無畏,簡單粗暴否定八字學說肯定是愚昧無知貽笑大方的,因為八字學說源遠流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根深葉茂,沒有準確率沒有參考價值你以為幾千年來真的是眾人皆醉你獨醒?不要傻乎乎憨騰騰夜郎自大自欺欺人了,不瞭解八字是怎麼回事的人連反對的資格都沒有。

至於不瞭解八字又對八字盲目崇拜的人雖然和另一種人相比虛懷若谷誠意可嘉,但是也是需要及早糾正的,因為盲目崇拜就等於迷信,就很容易吃虧上當。所以,我覺的很有必要回顧一下八字的發展歷史,以利於客觀認識八字論命的這一古老文化。

八字論命是以天干地支陰陽五行為基礎的,天干地支陰陽五行起源於什麼時候呢?具體不好說,反正根據考古發現夏朝後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六十甲子表了,也就是說最晚在三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天干地支陰陽五行了。

天干地支本是用來紀年紀時的,只是到了唐代一個叫呂才的人寫了一篇《敘祿命》,在文中開始以年柱為中心,利用納音、神煞、刑沖剋害合等規則去分析君王的命運。呂才去世100多年之後,唐代另一位玄學大師李虛中又對年柱論命法進行了完善,並提出了對後世影響很大的“五行平衡論”。

北宋初期,玄學大師徐子平提出日干論命法,將五行生剋制化的重要性提高到納音之上,並加入了六親十神、天干十二長生理論。徐子平的理論體系由其弟子徐大升整理成書《淵海子平》,明代玄學大家萬民英對子平論命的學說進一步完善,整理寫成了《三命通會》,這一套日干論命的八字理論體系一直沿用至今。

從八字論命學說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這是一個逐步探索逐步完善的過程。在唐代年柱論命之所以引起重視,是因為有一定的準確率,宋代以後日干論命取代年柱論命是因為日干論命的準確率更高。可以說,八字學說的發展是一個始終接受實踐驗證的過程,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較高的可信度,絕對可以和封建迷信劃清界限。

但是,八字論命具有較高的準確率並不代表百發百中滴水不漏,實踐中八字解釋不通的例子並不罕見,尤其是關係到細枝末節的一些問題。我認為八字學說仍處在不斷的完善中,這個完善的途徑就是大量的命盤實踐,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於傳統的命理學說,要不唯古,不唯書,不唯師,而是要用發展的實踐的態度去面對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