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火與《遙遠的救世主》的冷的緣由

《天道》火與《遙遠的救世主》的冷的緣由

首先對於電視劇和小說,我的結論是:一流的演員,二流的電視劇,三流的小說。我承認《天道》一部優秀的電視劇,但還稱不上神作,《遙遠的救世主》也遠遠沒有很多人說的那麼深奧,恰恰相反是因為這個小說過於粗淺。這麼說的理由有兩個,任何一部文藝作品被大眾捧上神壇,並且和成功學相關聯的時候,就會與

深度

這個詞背離了,

因為有深度的東西,是不可能被大眾完全理解的

,例如佛經、《道德經》;其次作品成書的時代是2005年,而小說寫作的背景是1995年,在當時來說算是優質的小說和劇集,但是以現在的眼光去看,裡面的情節和觀念是有很多硬傷的,因為時代在進步,任何作品都逃不出歷史的侷限性。

第一部分:作品的硬傷

首先從價值觀上講,作品對資產階級以及精英階層的過度崇拜。

小說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各種奢侈的生活場景,大到豪車高階酒店,小到服裝紅酒,甚至一個小小的打火機都是限量年鑑版,基本上是簡配版《小時代》的感覺了。

《天道》火與《遙遠的救世主》的冷的緣由

其次是對精英階層的過度美化。

小說中的農民、工人、普通市民,在裡面的作用就是暴露人性的弱點:膽小、短視、貪婪、脆弱、愚蠢,這部小說裡面的普通人幾乎沒有不被醜化。反觀精英階層,除了掌握大量資源和較高的社會地位,人物特徵基本是:年輕有為、家世顯赫、有修養、有文化,當然底層群眾之所以如此,都是因為所謂文化屬性的原因,這個我們後面再說。

再次是女主芮小丹的自殺。

在與匪徒搏鬥的過程中被炸掉雙腳後,原文裡寫道:“她意識到自己毀容了,殘廢了,再也不漂亮,再也站不起來了”,最後在想著丁元英的過程中飲彈自盡。前面的設定,芮小丹是自信獨立並且有很高悟性的女警,形象至少和丁元英是一個級別。然而最終還是因為接受不了外在的殘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儲存自己在戀人心中的完美形象。

這電視劇不被禁都說不過去。

再說商戰:樂聖作為行業內最大的音響公司,在打官司之前沒有對格律詩做背景調查是最大的硬傷,這是法律界的基本常識。

沒有調查就起訴,只能說公司高層和律師智商暫時被降到了負數,而且還查不到對手的供應鏈,就算敗訴也只是損失點市場份額和口碑,這是用公關和營銷完全可以扭轉的。隔壁同為商戰劇《大染坊》裡的六哥,這兩點做的六的飛起。因為格律詩沒有自己的現代化產業鏈,合併才是他最終的目的。合併了以後樂聖依然是最大,董事長依然是林雨峰,再不濟合併以後等風頭過去,也可以把格律詩孤立後剝離。林雨峰的設定也是商場上經歷過腥風血雨的人物,在依然公司佔領最大市場份額的情況下,竟然自殺了。那就證明林雨峰做到市場第一,一直是順風順水,沒有遇到障礙,但是這又何說他經歷血雨腥風,是個厲害人物衝突。

《天道》火與《遙遠的救世主》的冷的緣由

當然這一切都是為了突出丁元英的妖,魯迅先生評價諸葛亮:“孔明之智近乎妖”。丁元英的妖不在孔明之下,身懷鉅富,洞悉人性,世外高人,而且有掌控一切的能力,所有遇見的男性,第一次見面就被其才華折服,遇見的女性都對其深深的崇拜,毫無理由的信任,所有的對手都在謀劃間灰飛煙滅,臨走了留了一個檔案,剷除了公司最後一個威脅,而這個威脅蠢的檔案都不檢查一下,就直接上去威脅別人,只為了突出這個人是底層小人物。丁元英這個形象,符合所有中年油膩男對成功人士的幻想,就是不符合現實。

最後再說一下,為什麼這小說是粗淺而不是過於深奧呢?

從作者這裡也可以找到痕跡。原著作者高中畢業,不是說學歷低就寫不出來好文章,我最喜歡的作者餘華,學歷也才初中畢業。我想表達的是

一個人寫作,必然跟他的個人經歷有直接關係,文學作品就是作者本人對自身經歷的感悟,加上一些藝術加工。

例如餘華寫工人,海巖寫警匪,郭寶昌寫《大宅門》,但是作者的經歷明顯不符合駕馭好這麼多元素的能力。網上有人說是他遇見的高人李紅英代寫的,遇見高人我覺得是靠譜的,但是代寫基本不可能。因為文筆確實符合他的年齡和背景,而且我也查到他還做了電視劇的編劇。遇見高人給一些商業相關的參考資料,再配合他自己本身的藝術創作,所以你看這部小說會覺得有分裂的感覺。

第二部分:《天道》爆火的原因

至於為什麼《天道》這部作品這麼火爆,我總結了以下原因:

首先王志文老師的演技佔了90%,

而且王志文的臺詞功底,我覺得現役演員無人能出其右,他能把一些聽起來很尬的臺詞念得非常高階,這一點看五臺山論道的老僧就很清楚了。

其次是這個劇集中的片段,很符合當下中年男性對成功學知識的渴望,

在被各種傳銷、商業課程割完韭菜以後,成功學的市場出現了真空狀態。而丁元英這個角色的身份、狀態、境界,簡直是量身定做的人生導師,而且又不用交學費,所以被一些人捧上神壇。你會發現,這部劇集在短影片平臺點贊量特別多,但是在小破站等長影片平臺卻無人問津。

《天道》火與《遙遠的救世主》的冷的緣由

至於為什麼那麼多人好評,首先是這部電視劇的素質確實不錯,演技、劇情和內涵,讓他在各種型別片裡顯得很特殊,因為你找不出來第二部能融合此類因素的電視劇。但是我相信,

其實90%以上的人,沒有讀過原著小說和看完整部電視劇,也看不懂裡面的所謂文化屬性,儒、釋、道等宗教解釋。

只不過極少一部分人看了以後說真牛逼、神作,那些沒看懂的怕別人知道自己看不懂,也只能跟著說似的,確實牛逼。然後一些營銷號開始推波助瀾,最後就造成了現在的情況。這麼說的根據,是因為我在某瓣看了將近5000條評論後,發現評論基本分為三類,

一類是和丁元英一樣不說人話的,實屬沒看懂但是感覺很牛逼的;一類是某個大V推薦過來拜讀的;中肯評價的只有1/10不到,羊群效應在這部劇集裡面體現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