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主創新的兩個底氣

我是卓言,我們一起終身學習,第461天。

每天一本書,今天我們來讀《走向自主創新》(下)

今天我們都知道,跟過去相比,中國的科技實力已經不能同日而語。我們有比亞迪這樣的老牌強手,好多國際品牌都主動來合作,它們車裡用的都是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我們還有蔚來、理想、小鵬這樣的造車新勢力。這個進步的速度,可以說是非常驚人的。再比如高鐵,現在我們的年均投產達3500公里,成功建設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鐵路網。還有這兩年,中國的航天領域也不斷傳來好訊息,這都不用多說。

今天,我想請你把視線往回收一收。其實,觀察咱們中國的科技創新,除了看最新的進展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角度。就是看這件事的原點,所謂科技創新,重要的是自主。而自主創新,不是別人發明先進技術後,我們用勞動力優勢進行批次複製和製造,而是自己主動發明技術、創新技術,主導自己的創新曆程。

回到中國的自主創新上,這不外乎是兩個問題:第一,中國的科技創新的決心從哪來?第二,中國的科技創新的底氣從哪來?

決心,是我們做一件事的動力,而底氣,指的是我們做成這件事所需要的能力、條件和機遇。說白了,天時地利人和,這些條件都具備,何愁辦不成事呢?而今天這套書,回答的就是這個問題。

本書的作者,是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路風教授。下面我們就透過這套書,來回答一個問題:中國科技自主創新的底氣是從哪來的。也就是說,到底有哪些優勢,在幫助中國實現自主創新?

中國自主創新的底氣從哪來呢?估計這個問題問出來,每個人都能說出很多答案。比如,中國的市場規模、基礎科學研究、技術水平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看得見的優勢和進展。但是,在本套書中,路風教授有一個很特別的洞察。他認為,剛剛上面說的這些答案都沒錯,都是我們科技創新重要的底氣。但是,最重要的是抱負水平。

中國自主創新的第一個底氣——戰略決心。

抱負水平,就是我們做一件事的決心大小。或者換個詞,叫戰略決心。說得再具體點,就是在自主創新這件事上,所具備的遠見、勇氣和堅定的政治意志。路風教授認為,提起自主創新,好多人存在一個誤區,覺得它主要是科技人員的事。但事實上,創新首先是組織的戰略決策者的事,而不是科技人員的事。因為現代的技術基礎就決定了,很多創新,不是依靠一個天才、一個科學家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龐大的組織,一起往前推進。

比如,前段時間我和一位有20年經驗的中國中車的工程師聊天,他就提到,支撐中國高鐵發展的公司,像他們這種規模的,一共有幾千家。而很多公司下面還有分公司,還有再下一級的協作物件。據保守估計,圍繞高鐵這個技術,參與協作的組織,可能有上萬家。

在高鐵這一個技術的背後,是一個遠超乎你想象的、極其龐大的組織網路。比如,在技術方面,大到高鐵動力系統的設計、穩定系統的調整、資訊系統的最佳化等,小到車內一顆螺絲釘怎麼最佳化。再比如,在人員方面,車上的工作人員怎麼分工,彼此怎麼配合,甚至是高鐵上怎麼跟站臺附近的外賣打通,這些事全都在考慮範圍之內。

你看,這麼複雜的協作網路,它怎麼可能是弄一個實驗室,找幾個專家,就能輕易解決的?一定得把所有相關的人,全都調動起來,像組織一場大戰役一樣,透過整體協作,來推動它的發展。這背後一定要有一個極其強大的戰略意志。

因此,路風教授就認為,現在產品和工藝的複雜程度,已經決定了,創新一定是一個組織過程。這個過程既包括技術研發,也包括從生產到營銷的所有環節。而這種以組織為單位的複雜社會活動,只有在戰略的指導下,才有可能開展。說白了,越是涉及面廣,越是難度高,越是複雜的創新工程,它背後越需要強大的戰略意志。

你看,說到這,是不是跟有的人過去想得有點不一樣。過去我們都覺得,戰略決心固然重要,但那是精神和信仰層面的東西。但是,當你真的要開始做一件事時,你會發現,它再實際不過。它是一項龐大工程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它能讓很多看起來很遙遠,難度很高的事情,變得極其具體。

比如,2020年底,嫦娥五號成功帶回了月球的土壤樣本。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技術創新,但是,更有意思的是,當時有人翻出了16年前,也就是2004年的一份報紙,結果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發現。我們不是都覺得這是技術創新嗎?確實是。但是,這個計劃其實早在2004年就提出來了。

當時,報紙上的報道,就那麼一小塊版面。而且寫得很簡單,就說我們要在2020年,實現探月計劃。怎麼實現?當時的報紙上,就寫了三個字,繞、落、回。

這是什麼意思?主要是指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繞。也就是環月探測,往月球發射一個月球探測器,給月球做一個整體探測,繪製三維立體影象等等。第二階段,落。也就是讓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著陸,勘探月球資源。第三階段,回。也就是帶著月球取樣返回。這麼聽是不是特別簡單?感覺就跟把大象裝進冰箱裡分三步似的。但是,這個目標的實現,花了整整16年。它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承擔著中國首次月球無人取樣返回的重大任務。

在這16年中,整個計劃被半點不差、嚴絲合縫地執行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團隊攻克了軌道設計、月面取樣封裝、月面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地球大氣高速再入返回等環節的技術難題,僅僅取樣封裝的各個環節,整個試驗隊伍就已經做了將近500次的試驗。在整個任務的執行過程中,我們能看到,一個大目標是如何持續不斷地推進實施的。

現在再回頭看一眼這三個字,“繞、落、回”,多麼簡單,又是多麼堅定。這就叫戰略決心。

你看,咱們中國人做事,就是這樣。先定一個難度極高的目標,高到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實現,但是一旦實現,就是一代人,甚至是幾代人的紅利。這背後最大的那個驅動力是什麼?是戰略決心。是先有的戰略決心,一切的人才、資源、精力,還有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使勁的方向。戰略決心並不是高高在上,也並不遙遠,它再具體不過。

換句話說,怎麼做成一件很難的事?不是先嚐試摸索,而是一開始,就把最終的那張大圖畫出來。在戰略決心的催化下,一個目標,才能變成一張張具體的圖紙。一個遠景,才能變成一個個待執行的計劃。好,這就是中國自主創新最大的那個底氣,戰略決心。

中國自主創新的第二個底氣——市場優勢。

提起中國的市場,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大”。的確,我們的規模在那擺著呢。但是,路風教授認為,僅僅規模大,這還不夠。中國市場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就是需求分層。

什麼叫分層?說白了,就是什麼樣的需求都有。從初級的到高階的,不管你造出一個什麼樣的產品,都有需求。其次,因為規模太大,因此,隨便一個看起來很小的需求,放在整個中國市場裡,都是一個龐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意味著,在這個需求分層的市場裡,無論是初級的產品技術,還是高階的產品技術,你都能有一席之地。

這就帶來一個好處,那就是,能給我們自主技術創新,足夠的成長空間。你想想看,如果是一個層次很單一的市場,比如,只需要高階汽車,別的一概不要。這就意味著,你一旦把外面的技術請進來,人家就會佔領你的市場。你就必須得在人家把市場全部佔領之前,先把自己的技術發展起來。你做得不好,消費者就不買,你就沒有立足之地。這是跟時間賽跑的過程,而且有風險。但是,假如我們的市場有足夠的層次,情況就不一樣了。

比如,第一代QQ、第一代奇瑞汽車、第一代吉利汽車。單從技術角度看,肯定是沒什麼優勢。但是,你能說它沒有市場嗎?當然不能。我雖然學不會生產賓士汽車的技術,但是賣得便宜,我可以先在農村市場立足。而且,就算你想來跟我競爭,你還未必爭得過。

你看,這就是市場分層的好處。你可以不用一步到位,造一個十全十美的產品。你可以先針對一個消費區間,造一個符合一部分需求的產品,先把自己養活起來。然後,再一步步改進,一步步往上攀登,最終到達你預想中的終點。

因此,再回頭看一眼我們的市場。這哪裡是一個簡單的商業空間。這分明是一條長長的跑道。這個跑道長到,只要你願意站上來,只要你願意保持奔跑,那麼你腳下的這條跑道,總能讓你起飛。

除了跑道長,中國市場還有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因為足夠大,我們的分工,可以做到足夠細。我查到一些資料,給你念念。比如,江蘇泰興黃橋鎮,是世界最大的小提琴出口基地。山東濰坊市昌樂縣鄌郚鎮生產了全世界將近三分之一的吉他。全世界將近三分之一的泳衣來自遼寧葫蘆島興城市。河南許昌是假髮之都,假髮出口量佔全世界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世界上有70%的打火機來自湖南邵東縣。這張清單還很長,我就不繼續唸了。

因為我們規模大,因此可以先在國內,找一個足夠細分的市場。雖然細分,但市場規模擺在那,足夠養活一個小行業。逐漸的,我們就可以以此為基礎,把這個產品越做越精。而且能把成本控制得越來越好。最終,在全世界達到一個領先水平。

這就是為什麼路風教授在書裡說,中國市場,是一種極其寶貴的戰略資源。這種寶貴的戰略性資源,也是我們自主創新的又一個底氣。

好,剛剛我們說了,中國自主創新的兩個主要底氣,一是戰略決心,另一個是市場優勢。

最後,我想和你說說,路風教授在書中提到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提醒,那就是,學習外國先進技術跟自主創新之間,從來都不是互為矛盾,而是互為補充的。

乍一看,這個道理很多人好像也懂。但是,假如我們往深看一層,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真相。那就是,從技術層面看現代創新,其實已經很難像過去那樣,有清晰的分工邊界了。很多技術創新,不僅跨領域、跨學科,甚至要跨國協作。沒錯,創新是一張網。而決定你技術創新話語權的,不光是你的技術水平,還有你在這張網裡的位置。

你看,這跟我們過去想的不太一樣。過去我們都覺得,既然是創新,那當然是技術在誰手裡,誰說了算。但是,今天的創新,就像剛才說的,它已經不光是技術人員的事,還牽扯到組織、協作、營銷等好多個環節。比如,你能造出一個技術,但如果你不能把這個技術變成產品,光有圖紙,這不行。再比如,光有產品,你沒有市場,賣不出去,這也不行。你看,一項創新關係到的環節太多了。而哪個環節最關鍵,它就最有話語權。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在這個協作網路的位置,極其關鍵。為什麼?過去總說,我們是世界工廠。但是最近幾年, 我聽到一個更精確的描述,說中國是世界中臺。

也就是說,中國就像一個龐大的中臺一樣,一方面連通技術創新,一方面承擔智慧製造,同時又連通著全世界的下游協作者。在這裡面,有一件事要特別注意。就是中國在製造這一塊,最大的優勢,不僅僅是效率高,還包括另外一個東西,叫彈性更高。比如,一個手機按鍵,你想給產品做個升級換代,有的地方需要三個月,而在中國,可能只需要一個月。能夠隨著需求及時調整,而且是量產調整,這就是中國製造厲害的地方。你可以試想一下,在這個網路中,中國所承擔的重要角色。

再比如,規模背後,是我們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你可以看看網上,一個打火機,一把卷尺的價格,只有幾毛錢。別小看這點,成本控制的能力,是能決定一個技術,乃至一個企業的生死的。

更關鍵的是,我們從中能看到,現代創新的一個真相。那就是,創新它不是一個單點,而是一張網。你的話語權,取決於你在網路裡的位置。而這個真相,成了中國走向自主創新,又一個特別重要的底氣。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參考資源:得到聽書《走向自主創新》聽書團隊解讀,欲讀原文或電子書請移步得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