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如今永新禾水河上橋樑眾多,其中有三座吊橋,各自都是這條河上的一道風景。它們分別是地處沙市鎮的沙市吊橋,地處高橋樓鎮境內的龍江吊橋和白堡吊橋。其實,我從沒有聽說過它們有什麼正式的命名,但不論有名無名,都是當地百姓自力更生改變命運的傑作和豐碑。

我對這三座橋情有獨鍾,每次造訪都帶給我視覺與身心的雙重愉悅。遠遠望去,吊橋如微微下垂的絲帶懸掛在波光雲影的江面上,輕盈而飄逸。漫步橋上,橋身隨著腳步輕輕搖晃,清爽的江風在心頭緩緩掠過,無以言表的舒適彌散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

如果你感興趣,不妨讓我帶你沿禾水河自上而下,開啟三座吊橋的漫遊之旅,欣賞它們美輪美奐的姿容,瞭解它們背後相關的人文歷史。

沙市吊橋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沙市吊橋遠眺

此處是昔日沙市浮橋北岸橋頭遺址所在地,後面的遠處可見沙市吊橋一角。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沙市鎮地標

沙市浮橋曾經是沙市地段唯一橫貫禾水河南北的橋。雖然浮橋隨著社會發展已經在人們的視野裡消失,但曾經給兩岸百姓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功不可沒。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沙市浮橋原南岸渡口遺址

1976年沙市大橋竣工,結束了自古以來這裡兩岸百姓靠浮橋過河的歷史。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沙市石拱橋雄姿

沙市大橋建成後,沙市浮橋被撤銷,原來過浮橋去對岸田地勞動的灘下村農民,需要透過田埂小路繞道沙市大橋前往,單來回一趟就得一兩個小時,費時費力。此後二十來年的時間裡,灘下村民只得靠擺渡過江。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沙市灘下村昔日渡口遺蹟

2001年,為了改善生產和生存條件,灘下村民決定自己建一座簡易的橋來解決過河的困境。當時以灘下村為主,聯合附近村莊集資十多萬元,由本村一位從事過基建的林姓師傅設計,全體村民上陣,投入吊橋的建設。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即使如今,要在這樣水流湍急江面寬闊的河上建一座沒有橋墩的橋也非易事,在當年沒有現代化施工機械的條件下,建橋的困難更可想而知。然而他們用汗水澆築起橋頭的塔柱,用雙手拉起了跨江的鋼索。這種不屈不饒的精神,是中國人民靠艱苦奮鬥實現夢想的縮影。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沙市吊橋的建成,方便了兩岸人們的通行,後來也成為另外兩座吊橋建設的範本。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2020年,當地村民又集資十多萬元,對吊橋進行全面維修,讓它更加安全可靠,面貌也煥然一新。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由於吊橋定期維護保養,沙市吊橋是目前三座吊橋中,唯一還能夠正常通行的一座。我覺得每一個過橋的人,都應該向當年建橋的參與者致以敬意。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龍江吊橋

龍江吊橋位於龍江電站攔河壩上游,是三座吊橋中建造時間最晚,長度最短的一座。

在吊橋建成之前,對岸山裡的百姓歷來靠擺渡過河。為了方便出入,高橋鎮上鹿等幾個山村的村民自己集資,請來建設沙市吊橋的師傅和基建隊伍設計施工,建成了這座吊橋。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龍江吊橋的上游不遠就是泉南高速的禾水河大橋。當你從西往東透過大橋時,從車窗向右側俯視,會看到這座吊橋就靜靜地平臥在下面的山谷裡。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我曾三番五次來此,因為喜歡這裡的寧靜。從西奔流而來的禾河水,被龍江大壩攔腰截斷,變得和緩而平靜。兩山之間一橋飛渡,橫跨在低吟淺唱的江面上,山美,水美,橋美。這是喜歡自拍者打卡的好去處,更是拍攝婚紗照的絕佳外景地。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令人驚奇的是這座簡易的吊橋竟然可通行小汽車,不親眼所見,難以相信它有如此堅固和堅韌。當車子搖搖晃晃透過橋面,不知道駕駛者有沒有微醉般的快慰。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夕陽西下,鳥鳴山幽,金色的餘暉灑滿吊橋和山林。踏上橋面,或駐足眺望或緩緩前行,晚風拂面,橋身輕揺,平添一份浪漫和愜意。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吊橋下游幾百米就是龍江電站。輕盈的吊橋,堅實的大壩,兩者剛柔相濟,共同組成了禾水河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水天一色,河面如鏡,纖塵不染,謐境空靈。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和其它灰頭土臉的工業建築不同,龍江電站外觀的靚麗色彩連同它的碧波倒影一起融入周邊畫卷般的山水。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白堡吊橋

要說白堡吊橋,先得說說白堡老村。白堡,對於很多永新人都覺得陌生。這是個依山傍水的村子,與吉安縣天河毗鄰。雖然現在比較偏僻,然而在以水路運輸為主要交通方式的歲月裡,這裡曾經有過漫長的鼎盛時期。

作為出入永新的水路東大門,就像現在高速公路的一個服務區。上來下往的船舶木排,途經渡口的商旅山民,常需要在此停歇補給,由此必然帶動白堡的餐飲住宿,南北雜貨生意。據說那時的白堡曾有上街下街之分,可見當年這裡的熱鬧和興盛。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今日白堡村

新打造的白堡村沿江景觀帶,一些修葺過的老店鋪尚存。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在交通閉塞的年代,白堡、高家、大原背、白泥、以及更遠的垇南部分鄉村的百姓就是透過這個渡口來往於禾河兩岸。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在老遺址上修建的白堡新渡口

下面是前些年在白堡拍下的部分老照片,從中尚可尋覓到往日的些許蹤影。

俗話說“原汁出原味”,遺址古蹟的維護,一旦修舊如新,原有的滋味就蕩然無存。

白堡渡口的老碼頭是白堡村最有歷史價值的遺產之一。碼頭上的每一塊石頭都被前人的汗水浸透,每一級石階都有無數過往者踩踏留下的痕跡。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歷經社會變遷,倖存下來的這些古巷老宅,雖然陳舊,但有它的滄桑之美。其中蘊藏著白堡的歷史積澱,歲月的印記。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這棟老鋪子是曾經的白堡供銷社,牆上的“為人民服務”以及“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的標語,是文化大革命的遺蹟。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老街上殘存的鵝卵石路,如今已被水泥抹平,腳踩這些前人屐履磨潤的卵石,發出的聲響是現實和歷史碰撞的回聲。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迴歸正題說吊橋。禾水河流經這裡,江面寬闊,所以白堡吊橋中間加了一個橋墩,將吊橋分為兩段。微微下垂的橋身,形成兩道優美的弧線,像嘴角上翹的表情包,笑迎外來的客人。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白堡吊橋遠眺

二十年前,白堡村民為了擺脫撐船過江的不便,依靠自己集資出力並在政府資助下,建成了這座工程浩大的吊橋。此後,這裡的人們徹底告別了“隔河千里”的歷史,從這個意義來說,可謂“一橋跨越古今”。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當年老百姓用土辦法,土工具建成了這些“土橋”,雖然外觀看上去,橋墩、橋塔不大規整,橋板、橋欄未加修飾,但從建築美學的角度審視,卻在濃濃土味中看到它們的質樸之美。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兩年前,政府在白堡吊橋上游建成了白堡大橋,此後,過江的汽車再也不用繞道吉安天河大橋通行。交通的便利,大大加快了山鄉融入現代化的程序。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白堡大橋建成通車後,龍江吊橋和白堡吊橋如今都被封堵不讓通行。和以前拍的照片對比,現在吊橋已經破舊了不少,顯得黯然落寞,失了顏色。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我想如果這兩座吊橋也能像沙市吊橋那樣加以維護利用,除了可以通行外,一定可以成為休閒遊覽的網紅打卡之地。那些蝸居於城區水泥森林的人們,節假閒暇時光只需半個小時的車程,就可以來此一遊。遠離鬧市的喧囂,拋開生活的瑣碎,在吊橋上漫步,在老村裡緩行,看青山秀水,品農家美食,一定別有一番滋味。

永新禾水河上的三座吊橋

但願這些想象能成為現實,那時我會再來,欣賞這裡春夏秋冬晴雨晨昏不一樣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