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改廁為什麼老是整改問題而不是順利推進呢?

在基層工作,有一個最深的印象,就是很多工作幹著幹著就出了問題,然後就是長時間的針對該問題進行無休止的建臺帳、整改問題,儲存整改檔案資料以便上級檢查。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每項工作整改時都是在說,確保問題舉一反三,保證問題不反彈。但是在幹下一個工作時,還會出現各種問題。這樣的事情屢次發生,以至於我們寫“舉一反三”、“確保問題不反彈”時,自己都覺得這句話是一句廢話,根本不可能是真的。

比如農村的戶廁改造,以前農村群眾都是使用旱廁,糞便露天堆積,空氣中臭氣熏天,極其難聞。當糞便溢滿之後,還需要把糞便挑到田間地頭,糞便難聞不說,路程遠的話,挑糞也是一件苦差使,讓人累的渾身痠疼。

隨著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農村旱廁改造成衛生廁所就是改善群眾生活的一項便民措施。衛生廁所,就是讓群眾使用沖水式廁所。糞便隨著水流衝到埋在地下的化糞池,等到化糞池溢滿之後,農戶使用抽糞機抽出來送到地裡。這樣,農民使用衛生廁所,生活上就方便多了。

但是,農村戶廁改造也有很多問題,比如群眾改造廁所的積極性不高。很多地方在廁所改造上的政策不統一,有的地方免除群眾的改廁費用,有的地方則收取相應的費用。戶廁改造雖然方便群眾生活,但是一旦涉及到收錢的專案,有些群眾就不願意改廁了。

還有就是戶廁改造的標準不一致,造成問題整改改了又改。一般而言,戶廁改造會有相對統一的標準,比如化糞池是兩格還是三格的,糞桶和坐便器的高度如何設定,廁屋的高度等等。這都是大概而論的標準。各地在真正建設衛生廁所時,雖然基本上也是按照這個標準建設,但是多少會有差異。所以,戶廁改造跟施工質量不高有一定的關係。

第三就是檢查標準不一,尤其是在問題整改過程中。雖然上級有了一定的建設標準,但是在上級檢查或者督查中,檢查人員提出的很多問題隨意性較大,很多問題不是涉及到建設標準的,而是檢查人員的個人意見。比如有的檢查人員提出廁屋要有門,門簾都不行;廁所要有燈,老百姓說他們上廁所有手機,也不行,必須要安裝燈。這樣的檢查整改要求,不但給基層加重負擔,連老百姓都有意見。按理說,上級檢查是保護老百姓利益的,如果檢查結果連老百姓自己都不滿意,這種檢查本身就有問題了。

第四就是戶廁改造容易存在半拉子工程。比如通水問題。很多改廁都是施工方只負責挖坑、安裝坐便器和化糞池,自來水水管的安裝和通水卻無人負責,要求群眾自己找人花錢安裝。這就容易造成因為最後一米而導致工程失敗的結果。因為在農村,老百姓找水電工不容易,更何況讓他自己花錢買水管,哪怕是幾十塊錢,他也不願意花。他寧願將就著用,上過廁所之後就直接提水沖廁所,也不願意花錢再去找水電工了。

所以,戶廁改造,最好就是由政府和第三方做好全程服務。安裝衛生廁所,不但要一次性把坐便器、化糞池安裝好,還要直接將群眾的水管安裝好。這樣才方便群眾,也不會造成安裝半拉子的結果。

最後就是上級檢查中,不要隨意性擴大整改要求,不要擅自拔高整改標準。否則不但加重基層負擔,就是老百姓自己都覺得不方便,原本一項很好的便民舉措,不要讓群眾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