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江安 江安竹簧

江安竹子繁茂,以竹為生早已是傳統,但竹簧並非江安自創的工藝。1889年,湖南人沈秉堃任江安知縣時,從湖南邵陽引進竹簧工藝,才勾連起湘蜀兩竹鄉之間的歷史淵源。此後,竹簧工藝與本土竹工藝融合,日益興盛。民國期間,江安已設有竹藝廠家。20世界50年代後,江安形成了以竹簧工藝廠、竹筷工藝廠、為代表的幾十家大小工廠,並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走向鼎盛。

冬至,從被江安人暱稱為“後花園”的南屏山上砍了幾棵竹子,作為竹簧雕刻的原料。冬至砍竹不易生蟲,四五年生挺拔健壯的楠竹,當天砍完次日運下山,鋸成竹筒後把外表青皮、中部竹肉削去,僅保留內壁。

這層約兩毫米厚的內壁,就是手工藝人們所稱的竹簧,也叫竹簧、簧片等。將簧片蒸煮或者高溫烤制,在水、火、竹的交戰中,完成圓弧到平面的轉折後,就可貼上到其他竹木材質上,開始雕刻、煙燻、鑲嵌等,完成一件件竹簧工藝品。在江安,竹簧工藝狹義上僅指代竹簧雕刻,廣義則涵蓋了江安全部竹工藝品。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江安 江安竹簧

竹書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江安 江安竹簧

唐洪疇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江安 江安竹簧

竹畫

20世界八十年代,國內首個以科學技術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計劃“星火計劃”正式實施,唐洪疇乘著這股東風,1989年從江安前往井岡山革命老區,協助當地政府開發利用竹資源。此後唐家人奔波於各地竹鄉,還參與籌建了廣東肇慶廣寧竹文化博物館。

唐洪疇在外打拼的那幾年,恰是江安竹工藝和傳統行業逐漸受到塑膠等替代品和市場衝擊的年代。唐洪疇認為竹子到處都有,每個地方都能實驗。在廣寧的竹文化博物館裡,唐洪疇設計製作了不少特型的竹工藝品,如巨型竹箸、全竹長卷畫等。

在江安竹工藝群體中,唐洪疇是個異類,他沒有拜師,卻在1985年設計出了“曲竹傢俱”,並在火星計劃中獲獎,由此開啟了他的創新開發竹製品之路。近年回到江安後,唐家人仍在從事與竹工藝與竹文化的研究。唐洪疇家裡也有許多年前夫人、兒子和他雕刻的竹簧工藝品,但更吸引人的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實驗品,比如內外完全反過來的一隻竹筒。

以天然的竹材,經過純物理方式處理成輕薄的竹紙,這本是四川夾江、浙江富陽的傳統工藝,不見於江安。唐洪疇硬是花了三十年,尋找竹子剛性與柔性之間的臨界點,做出竹紙並將其厚度挑戰到了0。18毫米。2008年他與《東莞時報》合作了紀念住報,讓更多人見識到了鮮活靈動的竹文化。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江安 江安竹簧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江安 江安竹簧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江安 江安竹簧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江安 江安竹簧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江安 江安竹簧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江安 江安竹簧

年過七旬的何華一

開在江安另一安靜地段的宜賓市竹木工藝陳列館,是一個兩千多平方米的竹藝文化空間,也是何華一對外宣傳竹工藝的基地。店裡有幾十萬元的高階竹簧工藝品、竹根雕藝術品,有現代風格的傢俱,風靡一時的竹簧麻將,也有竹藝茶器、香器等日用品和給小孩子的竹玩具。20世界六十七年代,江安就已經洋氣的給麻將刻上英文,出口海外。彼時國內正在經歷“文革”,特殊的歷史環境陰差陽錯的以出口創匯帶活了江安竹工藝。

何華一。江安竹簧工藝目前唯一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947年出生的他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了“竹痴”的雅號。“總體來說,江安竹工藝比較全面”。何華一介紹道。全面,既是因歷史上本土竹文化竹資源豐沃並引入竹簧工藝,還在於當代竹工藝人順應時代的諸多探索。

“20世紀70年代初我剛進入竹筷工藝廠時,場景很淒涼,廠裡員工多是老弱,產品很基礎。我當時就一個志向,一個年輕人來到這裡,絕對不能吃老本。”何華一會議,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竹工藝品如竹椅等受到塑膠製品的重創,來江安的客人隊竹椅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很是喜歡,卻不會帶走。

時代岔口當創新。20世紀八九十年代,何華一自己做設計、推銷,在竹產品大受衝擊的時候開闢竹裝修的空間,將楠竹應用到天花板、地板、壁板等綜合裝飾中。他的足跡遍及北京、雲南、河北、遼寧等地,帶領竹工藝廠絕處逢生,還帶動了江安一些竹編廠艱難的生存下來。

如今雖然聲名遠播,可 他不太喜歡流行的“匠人”這個詞。“要說匠人,我可能是倔強的,有脾氣的”。何華一說。文人逸趣、藝術底蘊與金石韻味,都是在竹工藝品細節背後的暗功夫。這讓他的竹工藝更有自省意味,也多了一份藝術追求。“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他引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名句自勉,藝術無盡頭,你投身其中,孤獨,也不孤獨。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江安 江安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