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把印度人激動壞了

這兩天,把印度人激動壞了

新上任的英國首相,印度裔,80後。

好傢伙,這可把印度人給激動壞了,舉國歡慶。

印度網友怎麼說的?

“當年你們英國殖民我們印度,現在我們印度後代領導英國人,風水輪流轉啊!fantastic。”

這兩天,把印度人激動壞了

相信很多人就不明白了,為什麼印度裔也能當上英國的首相呢?

其實這事呢,已經見怪不怪了。

愛爾蘭總理是印度裔,加拿大內閣部長有4位印度裔。

而在美國,印度裔更是拿下了多個州的州長、部長、國會議員,甚至是副總統。

這兩天,把印度人激動壞了

至於商界,那就更多了。

谷歌、微軟、IBM、百事、聯合利華、摩托羅拉等等大公司的CEO都是或者曾經是印度裔。之前還有機構統計過世界500強的美國公司裡面,印度裔的CEO佔到了30%,

2019年美國官方統計,在美國的印度家庭收入中值高達12。7萬美元。

這是美國整體水平的兩倍左右,比華裔、日裔、韓裔家庭都要高出三四萬美元,

跟猶太裔家庭不相上下。

這兩天,把印度人激動壞了

可能有人又要問了,那為什麼印度裔在歐美這麼吃香,因為他們動不動就唱歌跳舞嗎?

當然不是了,這一切得從地獄級的印度高考說起。

將近14億的人口的印度,每年有1000萬的高中畢業生,只有不到30%能上大學。

我們的這個比例可高達42%。

他們只有不到2%能上頂級大學,競爭激烈,而且過程特別殘酷。

這兩天,把印度人激動壞了

比如高考,我們就考一場,一錘定音。

可是在印度,人不光靠腦力,還拼體力。

你得先過高中畢業考試,拿到大學招生考試的資格,然後再挨個參加各個大學自己辦的考試。

於是每年的4月份到6月份,在印度最熱的時候,同時也是印度考生最崩潰的時候。

他們不是在考試,就是在考試的路上。

少的能考4、5場,多的能考20場。

他們也不是考上大學就能發達的。

普通人家的孩子上印度普通大學畢業,找不到對口工作,那是一大把一大把的。

這兩天,把印度人激動壞了

2019年底,曾經有一個印度城市要招聘549個清潔工崗位,

結果將近3500個大學畢業生去應聘。

而如果你想真正的出人頭地,你只能去考印度的頂尖大學。

比如印度神校——印度理工學院,這相當於印度的清華、北大,人稱全球最難考的大學之一。這也是盛產矽谷CEO的那個大學。

每年三四十萬人擠破頭去報名,只有1萬人左右能被錄取。

這兩天,把印度人激動壞了

而為了考上名校,實現階層跨越,印度人有多拼?

一些大城市的孩子甚至每天凌晨3點起床,先去上凌晨4點的輔導課,再去學校上課。

當然也有人乾脆把自己孩子送到了當地人稱補習之都的科塔去學習,

這地方相當於加強版的毛坦廠、衡水。

這兩天,把印度人激動壞了

每天學習十幾個小時,一學就是兩三年,而這些花銷都不低。

沒錢家的孩子,根本補不起,怎麼辦?鋌而走險。

在印度某些一度作弊很猖狂的邦,他們考試的時候,監考老師走一大圈能收穫幾斤紙條,

包括大腿、手心、水瓶蓋等等,都是發揮的空間。

甚至一人考試,全家幫忙。

老爸老媽就掛在考場的牆上,飛簷走壁給自己的孩子遞小抄。

這兩天,把印度人激動壞了

畢竟對他們來說,一張頂級名校的錄取通知書,是無數普通印度家庭跨越階層的敲門磚。

考上了頂尖大學,畢業之後能去歐美深造,留在當地工作,拿到居住權,然後走上人生巔峰。

用印度人的話來說,這叫成了,你就是新的上層種姓。

所以這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最終殺出來的印度精英極度渴望成功和財富。

他們工作拼命,主動表現,同時還有一點積極抱團,互相扶持。

如果自己的族裔和其他人產生衝突,大家幾乎都會團結起來,無條件支援自己的同胞。

而一旦一個印度人成了部門的負責人,那這個部門不久之後就會充滿印度人。

已經功成名就的印度大佬,還會透過各種老鄉會、商會幫扶後來的小弟們。

矽谷就是這麼被包圓的。

這兩天,把印度人激動壞了

你是不是還想問:“難道他們不想回印度,就不想家嗎?”

他們這麼努力這麼拼命,就是為了在歐美落地生根,不再回去。

因為回去了過不了好日子。

有資料顯示,印度的失業率已經從5年前的5%上升到現在的7%-8%了。

而15-29歲的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20%。

哪怕是印度最引以為豪的程式設計師,當地能給的待遇也很一般。

可在美國矽谷同樣的職位超過100萬,差距太大。

那這樣下去,那我們最後是不是都得給印度人打工了?

這兩天,把印度人激動壞了

不要擔心,印度裔在歐美大發四方的時候,我們中國的企業,比如阿里、小米什麼的,早把印度的智慧手機、打車、短影片市場等的半壁江山都收入自己囊中了。

這叫人在外面打打殺殺,回頭一看,塔被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