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像、相的區別:家裡有孩子上學的都應該知道

象、像、相的區別:家裡有孩子上學的都應該知道

“象”的本義指大象,《說文》:“象,長鼻牙,南越大獸,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意思是“象”這種動物是南方的大獸,長著長長的鼻子和牙,三年才能生一胎。“象”字是個象形字,描摹的是大象的耳牙四足之形。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字也都突出了象的長鼻這一特徵。也就是說,“象”的本義是指哺乳動物大象,也許因為大象在先民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又被借用來表示事物的情狀和樣子。關於這一含義的轉變,《韓非子·解老》說得很清楚:“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希”通“稀”,“希見生象”即很少看到活象,韓非子那個年代,已經很難看到活象了(北方的象消失了,象只生活在南方),人們得到死象的骨頭,便按照骨骼的樣子想出活象的模樣。所以凡靠主觀意識去推想者,都稱之為“象”,舉凡與“情狀,樣子”有點關係的皆可謂之“象”:景象、天象、氣象、印象、表象、現象、形象、抽象、意象、怪象、慘象、象聲、象形、象徵、想象力、永珍更新、險象環生、包羅永珍……

在甲骨文、金文中,有“象”無“像”,小篆中始有“像”字問世,“像”是後起的區別字,與“象”是古今字的關係,分擔了“象”字的部分功能:“有形之物皆曰象”,凡指事物的形狀、樣子,一律用“象”;凡依照某一事物創造或製造的形象,一律用“像”。如“比照人物製成的形象”:肖像、畫像、人像、塑像、影像、錄影、攝像、音像。如“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球面鏡、透鏡、稜鏡等反射或折射後所形成的與原物相似的圖景”:虛像、實像。“像”也指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點,比如:他幹起活來像模像樣;他長嘞像他媽媽。由此可見,“象”是實的,“像”是虛的,“像”是“象”的影子。

雖然兩千年前“象”“像”就做了分工,但二者的含義一直纏夾不清。最典型的例子是“想象”一詞,在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推出之前,“想象”“想像”並用。簡化字方案公佈之後到1986年之前是“想象”一統天下。1986年公佈了《簡化字總表》,恢復了“像”的使用,“想像”開始崛起,“想象”受到打壓。現在則又回到了“想象”時代,“想像”又不受待見了。作為一名70後,我是深受其害,小時候寫作文是“想象”,參加工作後被告知“想像”才是對的,好不容易糾正了小時候的錯誤,現在聽說“想象”原來是正確的。這叫什麼事兒!!!害得我提筆寫字的時候,總要先掐指算算今天是什麼日子。

另一個容易造成混淆的字便是“相”。《說文》:“相,省視也。從目,從木。”這是個會意字,木匠要用一塊木料,一定要反覆端詳照量,根據它的長短、曲直、剛柔,來決定做什麼最相宜。伯樂相馬、相面、相術、相親(就是黃縣話裡的打對面),用的都是本義。端量的是外形外貌,所以“相”又引申出“形貌”義。《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此處的“相”就作形貌講,狼狽相、聰明相、照相、相機、相貌、相片、相簿、星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長相、面相、手相、吃相、苦相,所用都是此義。在黃縣話裡,“破相”就是毀容的意思,做子女的出言忤逆會被罵為“小反相”,

這裡“相”用的也是引申義。

後來“相”又被借用為佛教名詞,佛教把一切事物外現的形狀稱之為“相”,《金剛經》:“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真相”源於佛教用語,猶言本來面目,引申指事情的真實情況。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修梵寺有金剛,鳩鴿不入,鳥雀不棲,菩提達摩雲:‘得其真相也。’”“本相”也是佛教術語,指本來面目。《西遊記》第三十五回:“(孫大聖)現了本相,厲聲高叫道:‘精怪,開門!’”“實相”,佛經中原義為本體、實體、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萬法真實不虛之體相,世俗認識之一切現象均為虛幻,唯有擺脫世俗認識才能顯示諸法常住不變之真實相狀,故稱“實相”。

“示相”原來也是佛教術語,指能表現於外,由心識觀察描寫的各種特徵。佛教講無我無相,“凡所有相,皆是虛相”,示相不過是利益眾生親近佛法的便宜法門,比如觀音菩薩的原始示相原為男身,傳到中國之後,示相漸漸變為女人,並且有六臂觀音、魚籃觀音、水月觀音、千手觀音、送子觀音等多種示相。在黃縣話中,現在仍有“示相”這個詞兒,只是少了些宗教含義,意思是“模樣、樣子”,比如:我不願看你那個鱉示相;你也不照兒鏡兒看看自己嘞示相。在黃縣話中,“示相”與“關目”的部分含義是相近的,都帶有貶義,在黃縣話裡有時二者連用,指令人不喜的模樣,比如:看你個關目示相。“關目”我已經專文寫過,此處不再贅述。

黃縣話還有個詞兒叫“旺相”,一個意思是茂盛、旺盛,比如:這麥兒長嘞夠兒旺相嘍。還有一個意思是健康、精神、強健,比如:俺二大爺這些日兒挺旺相嘞吧?重疊起來的“旺旺相相”也是很健康、很精神的意思,比如:大人孩兒旺旺相相比什麼都好。在黃縣話裡,“旺相”與“旺盛”發音相同,含義有交叉,但也略有不同。“旺相”更重外在的感覺,明湯顯祖《牡丹亭·婚走》:“又以美酒香酥,時時將養。數日之間,稍覺精神旺相。”明末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四:“除非這個著落,方合得姑娘貴造,自然壽命延長,身體旺相。”而“旺盛”更重內在的體會,你可以說精力“旺盛”,但不能說精力“旺相”。你也可以說肝火“旺盛”,但不能說肝火“旺相”。

黃縣話裡還有一個詞叫“喜相”,指的是喜悅的神色,臉上總是笑容可掬的那種,比如:這個小媳婦夠兒喜相嘍。有句話叫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喜相的人比較討喜,人們也願意與之相處。反之如果老是拉耷個臉,和別人欠他十吊錢似的,相信這樣的人也沒人願意接觸。“喜相”也可以作形容詞,高興、歡喜的意思,比如:喜相點,

哭喪個臉。

“示相”“旺相”“喜相”三詞中,“相”輕聲減音,“iang”讀作“ing”,“風涼”“大娘”“模樣”也都是這麼讀的。

需要注意一點,“相”作為詞素,有物體外貌的意思,“象”有形狀、樣子的意思,區別在於:“相”所言外貌,聯絡事物的內容,而“象”沒有這樣的意思。所以相由心生、可憐相、窮相等不能換用“象”。“假象”指跟事物本質不符合的表面現象,所以用“象”不用“相”;“真相”指事情的真實情況(區別於表面的或假造的情況),所以用“相”不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