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易勢轉換得太快,蹊蹺就是C4ISR戰場管理系統與分散式作戰

最近烏軍在戰場上的進攻是可圈可點的,在沒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收復了包括伊久姆等戰略要地在內的近8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攻勢未盡,近日又繼續拿下利曼,直接威脅盧甘斯克的利西昌斯克與北頓涅茨克等多地,同時在赫爾松與扎波羅熱也有斬獲。最新的報道是克里米亞的刻赤大橋被炸。

攻守易勢轉換得太快,蹊蹺就是C4ISR戰場管理系統與分散式作戰

攻守易勢轉換得太快,蹊蹺就是C4ISR戰場管理系統與分散式作戰

攻守易勢轉換得太快,蹊蹺就是C4ISR戰場管理系統與分散式作戰

烏克蘭當局掛出刻赤大橋被炸油票圖

是什麼能讓烏軍在短時間內逆轉頹勢?最近有美國專家稱,烏克蘭軍隊採用的是分兵戰術,即將軍隊分散成若干小股部隊部署到前線,當部隊遭遇阻擊不能應付時即招呼臨近部隊的火力支援,甚至招呼遠端火箭炮支援。這與我們此前看到的集中兵力重點突破後再擴大戰果不同,但也似乎有相同的地方。集中兵力其實就是集中火力,烏克蘭分兵實則是讓士兵在搞火力偵察,一旦偵察到俄軍“硬核”所在,即集中火力摧毀,這是典型的“分散式作戰”。

攻守易勢轉換得太快,蹊蹺就是C4ISR戰場管理系統與分散式作戰

“分散式作戰”是“網路中心戰”具體體現之一。“網路中心戰”,顧名思義,這是美國人近年爆出來的新型作戰理念,它需要具備以下條件:1。平臺能力綜合化,2。作戰編隊小型化,3。前沿裝備無人化,4。增強制電磁權力量,5。指揮系統扁平化。烏克蘭軍事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呢?下面我們就來逐一分析一下:

1。平臺能力綜合化:烏克蘭自有裝備已差不多被摧毀了,此次進攻的多為西方援助的火箭炮、火炮、坦克、裝甲車……。這些都裝有多種態勢感知系統,能精確知道自己的位置、友鄰部隊位置,並感知敵方的火力,而且它們能互聯互通,互相支援。同時它們可以配備精確制導彈藥,可對關鍵目標實施精準打擊。近段時間西方透過各種手段運過來的裝備不少,單波蘭坦克就有200多輛,美國火箭炮一個糧船就是18輛。

攻守易勢轉換得太快,蹊蹺就是C4ISR戰場管理系統與分散式作戰

18輛海馬斯在糧船中

2。作戰編隊小型化:這個上面的美國專家已經講到。每一股進攻部隊可能只有幾十人,在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下進行,這需要每個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極強,還需要士兵能熟悉的掌握各種武器、資訊裝置的使用,而且具有極強的生理素質,這樣計程車兵不是一年半載能培訓出來的。據俄羅斯媒體報道,最近出現在衝突前線的“武裝分子”超過7成是僱傭軍。這就不難理解“烏軍”的作戰方式的改變為什麼能一氣呵成,中間甚至沒有磨合階段。

攻守易勢轉換得太快,蹊蹺就是C4ISR戰場管理系統與分散式作戰

俄軍向烏軍投降——罕見,不知其真假

3。前沿裝備無人化:對“分散式作戰”理念來說,目標是實現“前沿裝備無人化”,目的是減少傷亡。要知道,這種小股兵力的火力偵察傷亡不可估量。然而,美軍自己本身也無法完整實現,怎麼辦?用士兵代替!這段時間,俄羅斯儘管丟城失地,但是傷亡還是未見太多報道。反觀烏軍,傷亡人數倍增,按俄軍的報道,烏軍的傷亡人數日均不下400人。

攻守易勢轉換得太快,蹊蹺就是C4ISR戰場管理系統與分散式作戰

俄軍的炮管都打紅了,彈藥箱堆積如山

4。增強制電磁權力量:透過雷達、聲納、衛星、光電、紅外等遠端手段感知戰場態勢。這個在北約的幫助下,烏克蘭事實上已構築了對俄羅斯的優勢。

攻守易勢轉換得太快,蹊蹺就是C4ISR戰場管理系統與分散式作戰

5。C4ISR戰場管理系統:這個系統是美國作戰系統的靈魂,是中框神經系統,它將上述能力整合到這一套系統中,是戰力的倍增器。在它的下面,沒有按照戰略、戰役和戰術層次設立指揮體系,而是扁平化指揮。它能透過態勢感知系統快速作出反應,以快打慢。

據報道,阿富汗戰爭期間,美國沒有在當地成立指揮部,指揮設在美國本土,這就是C4ISR戰場管理系統應用之一。

C4ISR戰場管理系統是美國多年戰爭積累的結晶,它集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情報及監視與偵察等要素,最近網路上有一張圖,在這圖中,一個烏軍指揮員在一塊觸控大屏前比劃。據報道,這就是C4ISR戰場管理系統。理論上,總指揮官的命令可以直接傳達到每一個士兵,而每一個士兵的資訊也可以直接呈現在這大屏上——只要指揮官想看。因此,C4ISR戰場管理系統首先可以減少決策層級,幫助指揮官瞭解戰場態勢,同時快速作出決策。並能在戰時適時瞭解、監督、評估作戰效能,為下一步行動作準備。

據說C4ISR戰場管理系統還在實驗去中心戰法,也就是說一旦指揮中心消失,各相應部隊可關連作戰,小股敵後破壞部隊對運輸線與戰略要地的破也是C4ISR戰場管理系統的專案——整個戰場就是一張網、一盤棋。

攻守易勢轉換得太快,蹊蹺就是C4ISR戰場管理系統與分散式作戰

烏克蘭指揮官競能熟練掌握C4ISR戰場管理系統

結語:

C4ISR戰場管理系統能力有多大,不僅取決於它的作戰演算法、算力、智慧化水平、及對上述4點的整合能力。它在感知能力能在多大程度獲取資訊,士兵能否熟悉的掌握這些能力,最關鍵一點,在陌生的作戰環境,能否獲得高速、高頻寬傳輸的資訊——“星鏈”系統在這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的資訊傳輸速度是兩F35傳輸速度的30倍,而且它的轉輸距離可以覆蓋全球。

C4ISR戰場管理系統在科索沃戰爭得到第一次大規模實戰運用,它的前身是戰略C3I系統,是上世紀60年代為應付核大戰而將海陸空組織起來的鬆散的聯合體,海灣戰爭期間暴露出相容性差、互通性資訊共享能力差和裝置老化等缺陷。儘管後來更新與迭代後推出C4ISR戰場管理系統系統,但並非無懈可擊,比如俄羅斯已經想到在“星鏈”上做手腳;比如,由於目前缺乏機器人,那麼就可透過大量殺傷作戰人員來消弱它的進攻優勢,再比如打擊指揮中心。

【一家之言,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