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發展再生稻1萬畝 兩茬畝產超1000公斤

【來源: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政府_涪陵要聞】

涪陵發展再生稻1萬畝 兩茬畝產超1000公斤

再生稻測產現場

今年,涪陵區農業科技人員,透過發展優質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在不增加地塊、種子的情況下,發展再生稻,兩茬畝產稻穀實現1000公斤的目標。

株高81釐米、穗長21釐米、有效穗16、密度1個平方45株……金秋十月,涪陵區義和街道機房村再生稻科技示範基地,黃澄澄的稻穀顆粒飽滿,在村民黃邦明的稻田裡,農技專家透過隨機取樣的方式,正在進行田間實際測產。

涪陵區農業資訊中心主任、農學會理事長張龍雲介紹:“透過實際測產,示範基地再生稻平均畝產量達387。5公斤,最高地塊達到516公斤,不增加地塊、種子的情況下,多收了一季糧食,真正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在三峽庫區丘陵地帶,實現了全年畝產1000公斤糧食的目標。”

據介紹,再生稻適合在沿江海拔低於400米的地方推廣。今年涪陵區實施國家農業農村部下達的“農業科技示範點——再生稻”科技示範專案,在義和街道機房村、松柏村、鴨子村等地種植了1萬畝再生稻,選用再生能力強,且優質高產的水稻品種“甬優4949”。透過落實鄉鎮技術人員到戶科技負責,專家指導推廣制度,實現了水稻兩次收割,再生稻平均畝產達到387。5公斤,農戶增收800元至1000元。

義和街道機房村五組村民黃邦明說:“今年我種植了3畝再生稻,每畝第一次收穫了650多公斤,第二次收穫350多公斤,算下來一年畝產超1000公斤,增收800元以上。”

據介紹,再生稻是透過選取再生能力強的雜交稻品種,利用頭季收割後的腋芽,經適當的栽培管理萌發稻穗,再收穫一次的稻作模式,相當於一次種植兩次收割,不僅減少了播種、育秧、栽插、整地等環節,而且還具有米質優、投入少、效益高等特點,增加了農民收入。

涪陵區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高階農藝師劉廣銀介紹:“近年來涪陵區在推廣再生稻上重點推廣分解能力強高產的秈粳型雜交水稻品種“甬優4949”,在栽培技術上主要掌握好三點:一是保證有水源,二是施好除芽肥和提苗肥,三是進行一次病蟲害防治,基本上能夠實現再生稻的高產和穩產。”(記者 陳洪生)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